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悲慘世界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悲慘世界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悲慘世界(經典插圖版)(套裝共3冊)》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以無與倫比的厚重與沉澱,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認為是19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全書圍繞主人公獲釋罪犯冉阿讓試圖贖罪的歷程,講述了冉阿讓苦難而偉大的一生,以及他與芳汀、珂賽特、馬呂斯、伽弗洛什等,同不公正的黑暗社會進行的可歌可泣的鬥爭。故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建築、政治、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等,向人們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國大革命到1832年巴黎人民起義期間法國近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輝煌畫卷,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紀法國封建專制社會的腐朽本質及其罪惡現象,對窮苦人民在封建重壓下所遭受的剝削欺詐和殘酷迫害表示了悲憫和同情,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飽含了雨果對人類苦難命運的關心和對未來堅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被譽為“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和“人性向善的精神史詩”。

基本介紹

  • 書名: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悲慘世界
  • 作者: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 頁數:1596頁
  • 開本:32
  • 品牌:灕江出版社
  • 外文名:Les Misérables
  • 譯者:李玉民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766207
作者簡介,譯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譯者:李玉民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詩人,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其創作歷程超過60年,一生創作了眾多詩歌、小說、劇本、散文,寫了許多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輝煌的文化遺產。主要作品有《東方詩集》《巴黎聖母院》《笑面人》《悲慘世界》等。

譯者簡介

李玉民,當代著名翻譯家,從事法國文學翻譯已有30年,譯著60餘種,譯文超過2000萬字,其中有半數作品足他首次介紹給中國讀者的。李玉民的“譯文灑脫,屬於傅雷先生的那個傳統”(柳鳴九語)。譯序也多個人感悟,親切新穎、不落俗套,成為譯作的一道風景。主要譯作:小說有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基督山恩仇記》,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戲劇有《繆塞戲劇選》《加繆全集,戲劇卷》等;詩歌有《艾呂雅詩選》、阿波利奈爾的《燒酒集》《圖畫詩選》等。此外,編選並翻譯《繆塞精選集》《阿波利奈爾精選集》《紀德精選集》,以及米什萊的《鳥》《海》《山》;主編《紀德文集》(5卷)、《法國大詩人傳記從書》(10卷)等。

圖書目錄

第一部芳汀
第一卷義人
第二卷沉淪
第三卷1817年
第四卷寄放,有時便是斷送
第五卷下坡路
第六卷沙威
第七卷尚馬秋案件
第八卷禍及
第二部珂賽特
第一卷滑鐵盧
第二卷洛里翁戰艦
第三卷履行對死者的諾言
第四卷戈爾博老屋
第五卷夜獵狗群寂無聲
第六卷小皮克普斯
第七卷題外話
第八卷墓地來者不拒
第三部馬呂斯
第一卷從其原子看巴黎
第二卷大紳士
第三卷外祖和外孫
第四卷ABC朋友會
第五卷苦難的妙處
第六卷雙星會
第七卷咪老闆
第八卷壞窮人
第四部普呂梅街牧歌和聖德尼街史詩
第一卷幾頁歷史
第二卷愛波妮
第三卷普呂梅街的宅院
第四捲入助也許是天助
第五卷結局不像開端
第六卷小伽弗洛什
第七卷黑話
第八卷銷魂與憂傷
第九卷他們去哪裡?
第十卷1832年6月5日
第十一卷原子同風暴稱兄道弟
第十二卷科林斯
第十三卷馬呂斯走進黑暗
第十四卷絕望的壯舉
第十五卷武人街
第五部冉阿讓
第一卷四堵牆中的戰爭
第二卷利維坦的肚腸
第三卷出污泥而不染
第四卷沙威出了軌
第五卷祖孫倆
第六卷不眠之夜
第七卷最後一口苦酒
第八卷人生苦短暮晚時
第九卷最終的黑暗,最終的曙光
題解

序言

《悲慘世界》篇幅浩大,卷帙繁多,作者從1828年起構思,到1845年動筆創作,直至1861年才完稿出書,歷時三十餘年。
雨果的創作動機來自這樣一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民,因飢餓而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找活乾又處處碰壁。到了1828年,他又著手蒐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這樣,他就掌握了這部小說的原始素材,開始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到一位聖徒式的主教的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繼而,他又構想把苦役犯變成企業家。在1829年和1830年間,作者還大量蒐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冉阿讓到海濱蒙特伊,化名為馬德蘭先生,開辦工廠並發跡的由來。
到了1832年,這部小說的構思已相當明確,然而,作者還遲遲不動筆,繼續蒐集素材,在此基礎上寫了幾部小說;他還參觀了布雷斯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
這部小說醞釀了二十年之久,到了1845年11月17日,雨果終於開始創作,同時還繼續增加材料,豐富內容,寫作也順利進行,寫完第一部,定名為《苦難》。書稿已寫出將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捲入政治漩渦,於1848年2月21日停止創作,競選當議員,轉向左派,同右派決裂,結果1852年被“小拿破崙”政府驅逐,書稿一擱置又是十二年。他在蓋納西島流亡時,於1860年4月至5月間,重新審閱《苦難》手稿,花了七個半月的時間深入思考整部作品。接著,又用半年時間修改原稿,增添新內容,續寫完第四部最後一卷和第五部,最後定為現行的書名。
1861年10月4日,雨果同比利時年輕出版商拉克魯瓦簽訂契約。1862年,這部巨著終於問世,並且立即獲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這部小說從構思到出版,延宕三十餘年。早在1832年,構思就已相當明確,設使雨果當即動筆創作,以他的寫作才能,他一定能履行同出版商簽訂的契約,按時交稿出書,那么繼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之後,又有一部姊妹篇問世了;或者在1848年寫出五分之四的時候,再一鼓作氣完成,那么在雨果的著作表中,便多了一部學院式的懲惡勸善的小說;雖然出自雨果之手,也能算上一部名著,但是在世界文學寶庫里,就很可能少了一部屈指可數的壓卷之作了。
這三十餘年,物非人亦非,發生了多大變化啊!如果說1830年,在他的劇本《艾那尼》演出的那場鬥爭中,雨果接受了文學洗禮,那么1848年革命和他在1852年開始的流亡,則是他的社會洗禮。流亡,不僅意味著離開祖國,而且離開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壇領袖的頭銜、參議員的地位等等。流亡,不僅意味著同他的本階級決裂,而且也同他所信奉的價值觀念、文學主張決裂。流亡,給他一個孤獨者的自由:從此他再也無所顧忌了,不再顧忌團體精神和黨派之爭,不再顧忌社會、法律、信仰、民主、人權和公民權,甚至不再顧忌自己成功的形象和藝術追求。流亡使他置身於這一切之外,給他取消了一切禁區,也就給了他全方位的活動空間,達到所有視聽的極限。
雨果在蓋納西島流亡期間,就是以這種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反思一切,重新審閱《苦難》手稿。他不僅對原稿做了重大修改,增添了新內容,並續寫完全書,而且整部作品煥然一新,似乎隨同作者接受了洗禮,換了個靈魂。這是悲慘世界熔煉出來的靈魂,它不代表哪個階層、哪個黨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義,反對世間一切扭曲和割裂人的生存的東西,不管是多么神聖的、多么合法的東西。
世間的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為苦難。因飢餓偷麵包而成為苦役犯的冉阿讓、因窮困墮落為娼妓的芳汀、童年受苦的珂賽特、老年生活無計的馬伯夫、巴黎流浪兒伽弗洛什,這些生活在社會邊緣,有代表性的人物所經受的苦難,無論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的墮落,全是社會造成的。而且,雨果作為人類命運的思想者,其深刻性正在於,他把這些因果放到社會歷史中去考察,以未來的名義去批判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己力量,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恆性矛盾。《悲慘世界》作為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是世界文學的一個豐碑,在世界文學寶庫中占有無可爭議的不朽地位。
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享年八十三歲。參議院和眾議院立即宣布全國哀悼,並一致通過政府提案,決定為雨果舉行隆重的國葬。5月30日,雨果的遺體停放在凱旋門下,供熱愛他的民眾瞻仰。6月1日舉行國葬,鳴禮炮二十一響,有二百萬人自發地送行。葬禮的這一盛況,是任何帝王臨終時可望而不可得的。這不就是對一代文學大師最好的哀悼和懷念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