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至面
- 外文名:noodles for summer solstice
- 日期:夏至(公曆6月21日前後)
- 民間說法: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 流行區域: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
歷史,各地習俗,夏至介紹,
歷史
各地習俗
老北京夏至最愛炸醬麵
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麵。在民俗回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麵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麵館人氣很旺。無論麵館的四川涼麵、擔擔麵、紅燒肉麵還是炸醬麵等等,各種麵條都很“暢銷”。夏至這天,在社區裡的麵食店,手擀麵、鮮切面銷量都會上漲。普通老百姓,夏天更多的還是願意吃自家做的手擀麵、抻面。老北京人吃麵可是有講究,要說花樣那就更多啦。麵條煮熟後用涼水一過,調上炸好的醬,講究點的拌上黃瓜絲、水蘿蔔絲、黃豆芽,再就兩瓣蒜,嘿,這老北京炸醬麵吃起來那叫一個香!或者,用芝麻醬、花椒油、老陳醋那么一拌,就是麻醬拌麵,吃起來也別有風味。
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山東各地夏至和伏日習俗花樣多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平陰一帶,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後是種秋菜的季節,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
夏至介紹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全年最長,且越往北白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同時,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可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