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烈,男,漢族,1976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民盟成員,研究生學歷。國內70後文學評論家代表人物之一。出版人,策劃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一級。
作為網路文學研究和批評拓荒者,致力於當代文學與文化批評,網路文學和類型文學研究,新媒體時代文藝生態研究。主編了國內首本類型文學讀本《MOOK流行閱》以及發起國內首個關於網路與類型文學(小說)的文學大獎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
現為浙江省作家協會類型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浙江省網路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杭州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杭州師範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976年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杭州大學
人物經歷
任免信息
領域建樹
社會兼職
榮譽及成就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4 | 首屆 | 浙江文藝評論獎二等獎 | 裂變與互動:當下文藝生態的直觀與反思 | 獲獎 |
2013 | 第8屆 | 杭州市社科聯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 裂變與互動:當下文藝生態的直觀與反思 | 獲獎 |
2011 | 10年度 | 浙江作協浙江青年文學之星獎年度優秀作品獎 | 類型文學:一個新概念和一種傑出的傳統(文學理論) | 獲獎 |
2007 | 06年度 | 浙江作協浙江青年文學之星獎提名獎 | ---- | 提名 |
人物論著
發表文章
文章名稱 | 刊登期刊 | 刊登日期 |
《兩個互補的文化形象:魯迅、冰心比較論》 | 《文藝評論》 | 2002年06期(文學評論) |
《“無物之陣”里的生存隱秘》 | 《當代作家評論》 | 2004年02期 |
《遭遇缺乏文學教養的時代》 | 《文學報》 | 2004年12月(文學批評) |
《語文突圍:人文本位與新經典》 | 《當代作家評論》 | 2004年02期 |
《一個“文學主義”觀的大學文學讀本》 | 《出版廣角》 | 2005年08期 |
《百年焦慮與當代心學》 | 《湖北美術學院學報》 | 2006年01期(文藝學文化研究) |
《李慶西訪談錄》 | 《當代中國作家》 | 2006年04期 |
《沉淪的形態:讀鐵凝的〈阿拉伯樹膠〉》 | 《文學港》雜誌 | 2007年1月 |
《真誠的胡扯和小說精神:張靜小說二則印象》 | 《西湖》雜誌 | 2007年2月 |
《小說的“講究”:讀蘇童的〈垂楊柳〉》 | 《文學港》雜誌 | 2007年3月 |
《漿果的故事:讀遲子建的〈采漿果的人〉》 | 《文學港》雜誌 | 2007年5月 |
《鮑貝的情感寓言》 | 《西湖》雜誌 | 2007年6月 |
《“海派文學”的新地標》 | 《西湖》雜誌(增刊) | 2007年6月 |
《一種心靈的傳奇:讀李森祥的〈荷花〉》 | 《文學港》雜誌 | 2007年7月 |
《素描陳子善》(隨筆) | 《西湖》雜誌 | 2007年9月 |
《精準的到達模糊,與溫度:讀金仁順的〈彼此〉》 | 《文學港》雜誌 | 2007年9月 |
《透的靈魂與穿透力的小說:讀張惠雯的〈水晶孩童〉》 | 《文學港》雜誌 | 2007年11月 |
《鄉村病相:盧江良小說讀後》 | 《西湖》雜誌 | 2007年12月 |
《謝魯渤:粗茶淡飯自耕耘》(人物評論) | 《星火》雜誌 | 2007年12月 |
《杭州文藝創作縱橫工程一百題》 | 西泠印社出版社《魯迅》 | 2007年12月 |
《自我懷疑與內心厭惡:關於小飯的小說》 | 《西湖》雜誌 | 2008年2月 |
《恍若情人》 | 《江南·長篇小說月報》 | 2008年2月 |
《讀〈一個人的好天氣〉》 | 《文匯報》 | 2008年3月29日 |
《山楂樹,矗立在“愛無力”的時代》 | 《江南·長篇小說月報》 | 2008年6月 |
《無厘頭時代的疼痛事件:畢非一小說讀後》 | 《西湖》雜誌 | 2008年9月 |
《缺席的文學性》 | 《文學報》 | 2008年12月18日 |
《南國的元氣:一種小說思路》 | 《西湖》雜誌 | 2008年12月 |
《自我懷疑與內心厭惡》 | 《文學界》雜誌 | 2009年5月 |
《照得見當下的歷史敘事》 | 《文學與人生》雜誌 | 2009年9月 |
《網路文學中的“傳統根”》 | 《文學報》 | 2009年9月7日 |
《網路文學首先是個文化問題》 | 《中華讀書報》 | 2009年9月30日 |
《“70後”好人與精子哲學:談朝露葉曄的中篇《人之初》 | 《西湖》雜誌 | 2009年11月 |
《網路文學三期論及其演進特徵》 | 《文藝報》 | 2009年11月26日 |
《那些恰到好處的日子》(散文) | 《作文新天地》 | 2009年11月 |
《肉身的秘密和小說之路:關於阿航的兩篇小說》 | 《西湖》雜誌 | 2009年12月 |
《一種思想的方法:袁敏<重返1976:我所經歷的“總理遺言”案>的啟示》 | 中國作家網 | 2009年12月15日 |
《一架隱秘的人性歷史的窺鏡:讀莫言長篇小說〈蛙〉的隨想》 | 《江南·長篇小說月報》 | 2010年2月 |
《一代人的文學宿命:直面歷史和文學擔當》 | 《百花洲》雜誌 | 2010年2月 |
《從“尋愛”到“失愛”:鮑貝小說〈傷口〉的女性視角》 | 《觀察與思考》雜誌 | 2010年2月1日 |
《一種思想的方法》 | 《書城》雜誌 | 2010年3月5日 |
《韌性地拾取,獨立的磨鍊》 | 《文藝報》 | 2010年3月13日 |
《詩歌西湖:光榮與風雅的力量》 | 《文學報》 | 2010年3月18日 |
《算的是什麼賬:丁曉禾長篇小說〈算賬〉隨札》 | 《江南·長篇小說月報》 | 2010年4月 |
《我們今天怎樣面對孩子》 | 《文藝報》 | 2010年5月31日 |
《培養常識和興趣的教育》 | 《全國新書目》雜誌 | 2010年6月1日 |
《布幔背後的雜物世界》 | 《文藝報》 | 2010年6月25日 |
《不寫作,我的生活就沒有任何意義:關於〈蘇珊的微笑〉及其他》 | 《江南·長篇小說月報》 | 2010年6月 |
《帶鉤子的小說:張漫青的一種靈魂敘事》 | 《西湖》雜誌 | 2010年7月 |
《類型文學:一個新概念和一種傑出的傳統》 | 《文藝報》 | 2010年8月27日 |
《中國動漫業亟需解決的兩大瓶頸》 | 《光明日報》 | 2011年5月9日 |
《功用分殊:傳統文學與網路寫作》 | 《中國社會科學報》 | 2011年5月10日 |
《打來打去的動漫毫無意義?》 | 《羊城晚報》 | 2011年5月29日 |
《晚清“情人”》 | 《新民周刊》 | 2011年6月27日 |
《敘事精神和敘事經濟的奇妙化合:2010年浙江類型文學綜述》 | 浙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浙江文壇》 | 2011年7月 |
《關於〈李可樂抗拆記〉》 | 《江南·長篇小說月報》 | 2011年8月 |
《迷茫與謙謹同在:序言贅語》 | 《袈裟扣:70後女作家的小說國》前言 | 2011年9月 |
《迷茫與謙謹同在:序言贅語》 | 《懷念小龍女:80後女作家的小說國》前言 | 2011年9月 |
《我們的時代,能有什麼樣的文學?》 | 《南方日報》 | 2011年9月25日 |
《文學性:中國動漫發展的瓶頸》 | 《文藝報》 | 2011年10月19日 |
《淡墨的悲苦:讀草白的小說》 | 《西湖》 | 2011年09期 |
《著名作家林海音:美麗中國的林間海音》 | 《愛情婚姻家庭》 | 2011年10期 |
《女作家們的“私敘事”》 | 《博覽群書》 | 2012年01期 |
《類型文學:一場非典型性文學革命》 | 《博覽群書》 | 2012年09期 |
《文學未來學:觀念再造與想像力重建》 | 《南方論壇》 | 2013年01期 |
《自圓其說》 | 《南方論壇》 | 2013年01期 |
《苦難的生殖:關於莫言長篇《蛙》的隨想》 | 《名作欣賞》 | 2013年01期 |
《為何難進“第七天”》 | 《浙江日報》 | 2013年06年28日 |
《關於類型文學的札記》 | 中國作家網 | 2013年7月 |
《2014文化領域4趨勢》 |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 2013年11月19日 |
《城市×電影×青年》 | 《浙江日報》 | 2013年11月22日 |
《炸雞和啤酒》 | 中國作家網 | 2014年3月19日 |
《網路文學的“浙江模式”及其原動力》 | 2014年5月1日 | |
《基》 | 中國作家網 | 2014年5月7日 |
《影響網路文學的力量(網路文學再認識)》 | 人民日報 | 2014年6月24日 |
《網路文學發展大趨勢》 | 光明日報 | 2014年8月15日 |
出版著作
著作名稱 | 出版機構 | 出版日期 | 文學題材 |
《隔海的繆斯:高陽歷史小說綜論》 | 2000年 | ||
《三個專欄與一堆書衣》 | 2004年 | 文學批評集 | |
《中國傳統陶器》 | 2006年 | ||
《現代中的傳統訴求》 | 2009年5月 | 文藝評論與文化研究 | |
《無法獨活:致餵大的一代》 | 2010年5月 | 隨筆(合著,第一撰稿人) | |
《裂變與互動:當下文藝生態的直觀與反思》 | 2011年12月 | 文藝評論與研究 | |
《一個人奮鬥:獨活,與無法獨活》 | 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