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族先民長期保留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方言土語和文化傳統,形成了風格不一的壯族音樂。簡介壯族有1700多萬人(2005年統計),其中90%以上聚居廣西壯族自治區,其餘散居雲南文山、廣東連山、湖南江華等地...
多聲部民歌(壯族三聲部民歌),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壯族三聲部民歌源於廣西南寧市馬山縣的加方鄉等地,被當地民眾稱為“歡哈”(意為“合聲”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古寨鄉、里當鄉,上林縣的鎮...
《壯族民歌100首》由“壯學叢書”編委會策劃、“壯學叢書”總主編張聲震 直接指導、壯族音樂家范西姆主編,《壯族民歌100首》DVD光碟則由課題組成員攝像、錄音,全書匯集了各方面專家的心血。《壯族民歌100首》的採風、考察工作從2006年3...
那坡壯族民歌,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地區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那坡壯族民歌的起源至少在唐宋時期。那坡壯族民歌曲調多變,旋律跳動大,裝飾音較多,富於抒情,藝術魅力更是獨特。2006年5月20日,那坡壯族民歌經國務院...
武鳴壯族山歌,簡稱為武鳴“壯歌”,是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的民間傳統音樂,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武鳴壯族山歌的調式可分為宮、商、徵、羽調式。按區域劃分主要有東、西、南、北、中五部區歌種。具有民眾性、廣泛...
凌雲壯族七十二巫調音樂,廣西壯族自治區凌雲縣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凌雲壯族七十二巫調音樂歷史悠久,最初只有幾個音階,唱法簡單,唱詞多以壯話敘述為主,寄託哀思和祈禱。凌雲壯族七十二巫調音樂以凌雲縣七十二個人文和...
壯族山歌簡稱為“ 壯歌”(Fwen raeuz),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
壯族蜂鼓音樂的傳統曲目有《莫一大王》、《布伯》、《三元》、《盤古王》、《梁祝》、《三國》等。新編曲目有《老李煮雞》、《農機迷》、《老李和小李》、《盤古情》等 曲目介紹 《盤古情》是壯族蜂鼓音樂的代表新曲目之一,它表現...
壯族大歌(韋唯),由梅帥元作詞,傅磬作曲。《壯族大歌》的歌詞講述著壯族人民追尋太陽的古老傳說,渲染著一種流動的情緒;她的曲調是以那坡縣的一首比較著名的山歌《壯鄉美》為基調,融入通俗唱法,有一種嘹亮、開闊、粗獷的音樂效果,...
它集中了壯族民歌的精華,承載著壯鄉兒女天籟歡歌般的情愛密碼,是壯族最優美的音樂詩篇。它是一部壯族愛情組歌,反映了談情說愛的全過程,展示了青年男女的熾烈感情和互相考問的智慧。閱讀方式從右向左,由上至下。組歌以五言句為主,...
東蘭壯族勒腳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東蘭縣。基本情況 該項目類別屬於傳統音樂,級別是自治區級。傳承保護 2016年11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
在大自然面前,壯族先民顯得渺小無力,男人們上山耕種和打獵往往一去不回,疾病和天災也經常奪去人們的生命。壯族婦女為寄託哀思、緩解悲痛、避免災難、抒發理想,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了壯族七十二巫調音樂。宋朝,從做巫演變發展逐步...
《壯族敬酒歌》是2002年韋唯進行翻唱的一首歌曲,作詞者為梁紹武。歌曲歌詞 貝呀儂哎 壯家敬酒要唱歌嘞 山歌聲聲伴酒喝 貴客越多心越暖 貝儂哎 好比春風過呀過山坡 嗚嘿 貝呀儂哎嘿 客人來到家門口咧 敬上三杯迎客酒 米酒香醇...
《壯族民歌100首》是2009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西姆。內容簡介 《壯族民歌100首》由《壯學叢書》編委於2006年2月立項。《壯族民歌100首》編務龐雜、繁重,涉及壯語方言土語複雜,其難度可想而知。課題組成員懷著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田東壯族嘹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田東縣。基本情況 該項目類別屬於傳統音樂,級別是自治區級。傳承保護 2016年11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
排歌屬於民間音樂的範疇,是壯族山歌的一種。隆安壯話排歌,當地稱“潘”,分高腔和低腔排歌,包括有“談情歌”“婚嫁歌”“慶賀歌”“勞動歌”“禮儀歌”“悼念歌”等,主要分布在隆安縣城廂鎮、那桐鎮、喬建鎮、都結鄉、丁當鎮、...
這為壯族古老藝術文化的傳承發揮了重要作用,顯然具有重要的文化遺產價值。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近十年以來,以德保縣時尚音樂愛好者為主力的年輕歌手,吸收了現代流行音樂的元素,用壯語德保話和德保壯族山歌基調演唱時尚...
壯族北路八音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西林縣。基本情況 該項目類別屬於傳統音樂,級別是自治區級。傳承保護 2016年11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
武鳴壯族童謠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南寧市武鳴區。基本情況 該項目類別屬於傳統音樂,級別是自治區級。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
在當下年輕人願意去欣賞流行音樂多元新穎的藝術形式,這就造成了當下壯族嘹囉山歌更為單一性地發展和群體化的固定傳唱現狀。在多元的藝術形式中,壯族嘹囉山歌客群狹小以及逐漸喪失競爭力。第一,傳統的民歌旋律過於單一,無法滿足當下年輕人...
壯族吹打樂三音,是流傳在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南片壯垌的福堂、永豐等一帶。這種吹打樂在壯垌紅喜、白喜的日子或場所選擇不同的曲調吹打演奏。為紅喜的日子增添了熱鬧的氣氛;在白事送葬的活動中,能表達深切的懷念和化悲痛的哀思。
狹義上的中國民族音樂指的是漢族音樂,簡稱“民樂”。中國的少數民族音樂卻有著更多的樣式和內容,如藏族音樂、蒙古族音樂、壯族音樂等。蒙古族音樂 蒙古族民歌分“長調民歌”和“短調民歌”。 “長調”有許多無意義的諧音字拉長唱腔,...
鹿寨縣地處桂中中部,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壯族先民的原居地。這裡的民眾十分喜歡山歌,對歌仙劉三姐更是頂禮膜拜。舊時,不但塑有她的神像,逢年過節還要抬著四處出遊祈求保佑。簡要介紹 鹿寨民間音樂里的山歌,腔調優美種類繁多。按地域劃分...
壯語新歌是壯族原創新音樂,是近兩年來開始在壯族青年中興起的時尚潮流,越來越多的壯族年輕人開始用現在流行的手段演繹傳統音樂。他們的音樂大都來源於生活,把生活與音樂結合起來,唱出心中的理想與信念,現已出版壯語新歌音樂專輯《貝儂》...
2015年3月,瓦依那樂隊與刀馬旦唱片公司合作出品發行了十年音樂創作合集《那歌三部曲》。三張唱片一共收錄了36首歌,其中他根據壯族民間神話故事創作的一萬餘字的神話敘事體詩歌《那詩》也收入唱片內頁。2015年4月至5月,瓦依那樂隊到...
《平果嘹歌:長歌集》介紹的是嘹歌的一種,嘹歌以其久遠性、民族性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流傳於以平果縣為中心的右江中游地區,以壯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為背景,緣事而發,有感而歌,眾口傳唱,以五言四句的山歌形式形成體系。內容提要 在...
廣西八音(邕寧區)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申報的一項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認證於2007年。簡介 南寧邕寧壯族八音,原指古代吹打樂器的統稱,依樂器製作材料的不同,將樂器分為金(如鐘)、石(如磐)、竹(如管)...
柳州山歌發祥地為廣西柳州市的魚峰山,傳說壯族歌仙劉三姐就是在這裡騎魚飛天成仙的。柳州山歌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歷經滄桑而不衰。每逢年節假日,魚峰山下、小龍潭邊、人民廣場上,都有歌手自髮結伴對唱山歌,圍聽者甚眾,場面歡快...
壯族原創音樂個人專輯--《醉在壯鄉》,作者:陸正信,壯族著名歌手,詞曲作者。繼首張壯語原創流行音樂個人專輯《哥唱的是壯語》之後,歷時兩年多推出的第二張原創音樂個人專輯。歌手檔案 姓名:陸正信 藝名:壯鄉小阿信 性別:男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