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塘村委會

壩塘村委會

壩塘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39.00公里, 國土面積39.00平方公里,海拔1300.00米,年平均氣溫20.00℃,年降水量140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4882.00畝,其中人均耕地3.30畝;有林地42542.54畝。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27戶,有鄉村人口1320人,其中農業人口1320人,勞動力89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16人。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55.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36.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林業為主。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78.3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32.70萬元,畜牧業收入729.5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13頭,肉牛76頭,肉羊230頭); 林業收入436.11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5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19.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7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林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9.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0人 ,在省內務工90人,到省外務工0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林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2.93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咖啡、小米辣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畜牧業、林業產業。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組路面不暢通,教育設施需要完善。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依託壩塘水庫的建設,大力發展飲食服務業、旅遊業,把壩塘建設為烏龍的後花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壩塘村委會
  • 地理位置: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39.00公里
  • 面積:39.00平方公里
  • 海拔:1300.00米
  • 年平均氣溫:20.00℃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特色產業,村務公開,農村經濟,

村情概況

壩塘村委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80公里,距離鎮16.00公里, 國土面積2.90平方公里,海拔1700.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75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紅薯等農作物。有耕地857.00畝,其中人均耕地0.33畝;有林地1213.00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84戶,有鄉村人口1961人,其中農業人口1908人,勞動力101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13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8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15.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水稻,疏菜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開順村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國家投入近二百萬元,為民眾購置的蔬菜大棚鋼架使我村的蔬菜生產上台階,成規模,現己成為大城關蔬菜生產基地。境內豐富的黃沙資源為大城關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以水稻,蔬菜,瓜果,蠶桑種植,批發零售,木材收購,加工及外出務工為開順經濟發展主產業的今天,村兩委正在以穩健的步伐引領全體村民向小康生活邁進。
規劃在建的近10000平方米農貿市場必將成為開順經濟發展的助推劑,匯各路貿易,納八方之財。它的建成與投入使用將會使開順村民的收入再上一個新台階。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318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318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85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18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2.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866.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4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8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25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57畝(其中:田530畝,地327畝),人均耕地 0.47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 468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659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01 畝,主要種植大樹楊梅、冬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488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1120畝;荒山荒地1876.6畝,其他面積1820畝。有良好的氣候和水等資源。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46.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果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業產業。
特色產業的本質是“我”最擅長的經濟,是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因此是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特色產業的形成固然離不開政府扶持,但更重要的是市場內生。政府的作用是營造環境,誘致市場主體創業。市場主體追求利潤,必然根據本地要素稟賦實際選擇適宜的產業,從而形成特色產業。從過去的經驗教訓看,還要處理好“取”與“予”的關係。在“特色”剛剛顯露時就急著“增收”,只會扼殺“特色”。
特色產業的理想狀態無疑是“產業集群”。集群本身是一種特色。聚集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縱向型。圍繞成長起來的特色產業,眾多上游、中間、下游企業聚集起來,形成一個個完整的生產鏈;二是橫向型,即同類或相似企業、產品聚集,形成專業生產、銷售中心。聚集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減少了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形成經濟成長極,提升了經濟競爭力;不僅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增強市場機制,激發人們的創業意識,最終促進產業經濟全面發展。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1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5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5萬元,有固定資產5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8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5.00萬元,畜牧業收入35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50頭,肉牛13頭,肉羊92頭); 林業收入0.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92.00萬元, 工資性收入79.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15.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9.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9人 ,在省內務工69人,到省外務工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