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疾病,疾病介紹,主要傳播人群,病因學和發病機制,症狀,診斷,結腸炎外科治療,結腸炎內科治療,

疾病

疾病介紹

為一種獲得性疾病,主要在早產兒或患病的新生兒中發生,其特徵為黏膜甚至為腸深層的壞死,最常發生在迴腸末端,結腸和近端小腸很少受累.

主要傳播人群

某些新生兒特別危險,75%的病例發生在早產兒,特別是破胎膜延長有胎膜炎或出生時有窒息的新生兒.張力過高的配方奶餵養或經過換血治療的新生兒中發病率也較高.
對極小的或患病早產兒通過使用全腸道外營養而延遲數日或數周餵養,然後在數周的時間內緩慢增加腸道餵養,可降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的發生,這是令人可信的.然而另有一些研究未發現這一過程的益處.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可在新生兒監護中集中散發或暴發流行;流行病學的研究已證實一些集中散發病例與特殊的病原菌有關(如克雷白菌,大腸桿菌,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但通常未有特殊的病原菌被發現.

病因學和發病機制

在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新生兒中,在小腸中通常有三個因素出現:持續的腸缺血損害,細菌定植,腸腔內底物(如經腸餵養)。
引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原因尚不明確。已確信腸缺血損害可破壞腸道產生粘液,導致腸道易受細菌侵襲。一旦開始餵養,為腸道細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底物,而細菌可滲透過腸壁,產生氫氣並積聚,產生X線上特徵性的腸壁積氣,氣體並可進入門靜脈,通過腹部X線平片或肝臟B超可見到肝臟上面的門靜脈積氣。隨著病變的進展,可導致整層腸壁的壞死,穿孔,腹膜炎,敗血症和死亡。
缺血性損害可由於缺氧性損害所觸發的原始潛水反射引起的腸系膜動脈痙攣,導致腸道的血流明顯減少;在換血過程中,敗血症時期或用高張力配方奶餵養時,腸道血流減少導致腸缺血性損害。同樣,先天性心臟病可減少體循環血流,或動脈血氧飽和度的降低,導致腸道發生缺氧/缺血,從而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關於母乳餵養提供保護性作用的說法尚未得到證實。
腸壞死從黏膜層開始,逐漸累及腸壁全層,導致穿孔,1/3的新生兒發生敗血症。

症狀

嬰兒可表現為腹脹的腸梗阻,胃膽汁性殘留(在餵養後)可逐漸發生嘔吐膽汁,或肉眼或鏡下血便,敗血症可表現為嗜睡,體溫不穩,呼吸暫停發作的增多和代謝性酸中毒。

診斷

早產兒(已開始餵養)的大便作隱血篩查或還原物檢查可幫助早期診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早期X線檢查無特異性,僅顯示腸梗阻,但是重複X線檢查,位置固定的擴張腸段提示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存在,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X線診斷為腸壁積氣和門靜脈積氣,氣腹提示腸穿孔,需要急診外科手術治療。

結腸炎外科治療

1.對出現腹水腹膜炎的患兒行腹腔穿刺放液。
2.對極低體重或有腸穿孔的患兒採用腹腔引流結合內科治療可作為一種有效的臨時措施。
3.若引流液污濁或腹腔內出現膿腫等需開腹手術。

結腸炎內科治療

1. 禁食:嚴格禁食7—14天,重症可延長至第3周。恢復餵養應從水開始,再用稀釋奶逐漸過渡到正常。
2.胃腸減壓:可用胃管定期抽吸減壓。
3.抗生素:採用青黴素類聯合氨基糖甙類藥物,也可用萬古黴素,及第三代頭孢菌素,懷疑厭氧菌感染的可用滅滴靈,嚴重感染100mg/kg,分3—4次靜脈滴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