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灣井噴事件

墨西哥灣井噴事件

據《休斯敦紀事報》22日報導,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沿海一個石油鑽井平台當地時間20日晚10點左右起火爆炸,造成7人重傷、至少11人失蹤,當局已派出船隻和飛機在墨西哥灣展開搜尋行動,希望能發現救生船或倖存者的蹤跡。

美國聯邦政府表示,雖然每天都有3.5萬名美國人在墨西哥灣工作,但是每年死亡的人數不足8人。故此,此次爆炸或是數十年以來美國在墨西哥灣發生的最嚴重事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西哥灣井噴事件
  • 外文名:Blowout in the gulf of Mexico
  • 時間:2010年4月20日晚上10點
  • 地點:墨西哥灣的馬孔多油田
  • 內容:海底油層發生嚴重井噴
  • 受傷人數:20人左右
  • 性質: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井噴事件
原理,歷史情況,防噴器的發展,事件介紹,造成損失,生態損失,經濟損失,教訓和啟示,絕不能省錢,防患於未然,深海鑽探,

原理

井噴是指在壓力控制系統失效後,原油或天然氣從油井或天然氣中不受控制地釋放出來。現代油井有防噴器,目的是防止此類事故發生。

歷史情況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簡單的鑽井技術就是使用電纜工具鑽井並且不使用防噴器,這就意味著鑽井人員無法控制高壓水庫。當這些高壓區域被破壞時,石油或天然氣將會以很大的速度向上移動,迫使鑽柱形成一個噴井。
在20世紀20年代的壓力控制設備出現之前,在鑽井過程中不受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氣的釋放是很常見的,被稱為原油井噴、噴井或野外油井。井噴過程中的意外火花會導致災難性的石油或煤氣火災。

防噴器的發展

1924年,第一個成功的防噴器被推向市場。在鑽井進入高壓區域時,井口上的BOP閥可以關閉,井口液也包含在內。控制技術可以用來重新控制油井。隨著技術的發展,防噴器成為了標準的設備,而噴灌器成為了過去的東西。在現代石油工業中,無法控制的油井被稱為井噴,而且相對稀少。在技術、控制技術和人員培訓方面有了顯著的改進,這有助於防止它們的發生。

事件介紹

墨西哥灣井噴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水下井噴事件。事件發生事件是在2010年4月20日,位於墨西哥灣的馬孔多油田。井噴造成了“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鑽井平台的爆炸,這是Transocean公司擁有的一個移動海上鑽井平台,在井噴的時候,它被租賃給英國石油公司(BP)。儘管石油泄漏的確切數量尚不清楚,但截至2010年6月3日,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流量技術小組估計,目前的原油日產量為3.5 - 6萬桶(5,600 - 9500立方米)。從這些數據中也可以看到深水地平線石油泄漏的數量和範圍。

造成損失

生態損失

“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已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美國白宮能源和氣候變化政策顧問卡蘿爾·布勞納在5月30日表示,如果現行所有封堵泄漏油井的方法都無法奏效,原油泄露可能一直持續到8月份減壓井修建完畢後才會停止。
“每天原油泄漏量可能將近80萬加侖,而且這一數字很可能接近100萬。”據美聯社訊息,有科學家在考察墨西哥灣井噴情況後表示,墨西哥灣泄露的原油量至少比原先估計多兩倍,最高多五倍。而據美國有線廣播公司稱,每天原油的泄露量達1.2萬至2萬桶。
美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馬西亞·麥克納特5月27日說,兩支地質調查隊伍使用不同方法進行的調查表明,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同類事件,漏油總量在1700萬至3900萬加侖之間,遠較1989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發生的“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油輪漏油事故嚴重得多。在那次漏油事故中,計有1100萬加侖原油泄漏。
墨西哥灣沿岸生態環境正在遭遇“滅頂之災”,相關專家指出,污染可能導致墨西哥灣沿岸1000英里長的濕地和海灘被毀,漁業受損,脆弱的物種滅絕。
南佛羅里達大學海洋學家維斯伯格更擔憂的是,油污會被捲入墨西哥灣套流。因為一旦進入套流,油污擴散到佛羅里達海峽只需一周左右;再過一周,邁阿密海灘將見到油污。進入套流的原油會污染海龜國家公園,使當地的珊瑚礁死亡,接著大沼澤國家公園內的海豚、鯊魚、涉禽和鱷魚都將受害。
隨著油污面積的繼續擴大,油垢甚至會被衝上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小島。據媒體報導,為了防止外漏石油滲入路易斯安那州脆弱的濕地,美國官員準備開始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建造大規模的沙護堤。美國海岸防衛隊艾倫上將5月27日已核准在斯科菲德島建造1.82公尺高的沙護堤計畫。

經濟損失

受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影響,美國5月25日宣布將當地禁漁區域擴大2萬平方公里。目前,美國政府已經宣布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為“漁業災難”狀態,這三個盛產海產品的州都已受到油污污染。
佛羅里達州澎薩科拉漁業協會主席表示,當地沿海地區沒有其他大型產業,捕魚業是地方經濟的主要支撐,原油污染給當地人帶來的經濟損失難以估量。受到波及的不僅是漁民,從批發零售商到加工廠,整個海產品產業鏈都將發生連鎖反應。資料顯示,墨西哥灣漁業產值每年高達65億美元,僅次於阿拉斯加州漁業。
據美國密蘇里州媒體報導說,目前漏油事件已經對當地經濟造成影響,海鮮和進口食品價格已經上漲,汽油也可能因此漲價。如果原油污染區蔓延到航運繁忙的密西西比河口,其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有專家表示,漏油事件加大了美國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由於美國政府需動用緊急應變款以擴大清理浮油,這場災難將使聯邦赤字大增。

教訓和啟示

絕不能省錢

石油工業無論是找油還是採油,鑽井既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很容易發生安全問題的一個環節,因為鑽井是一種首先接觸到地下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風險作業。
這次事故的發生原因有對鑽井作業安全性麻痹大意的因素,包括為了省錢而犧牲作業安全。在安全問題上是不能輕易省錢的,一旦發生惡性的安全事故,就會必然導致得不償失的嚴重後果。深海石油鑽井花費巨大,如果偷工減料,就會節省很多。當然,如果基於先進的技術和裝備能夠實現“既安全又經濟”的目標,則是應該追求的,但是那種不顧作業安全圖省錢的想法和做法則是絕對不可取的。

防患於未然

對於我們國家而言,陸上油氣資源已有比較深度的開發,客觀上要求往海洋領域發展,但是如何安全高效地合理開發利用,則是需要高度重視的一個綜合問題。我國為了石油天然氣資源也正在向海洋深水領域進軍,應該從這場災難中得到警示:海洋深水鑽井風險極大,務必嚴密組織,科學設計與施工,且不可掉以輕心。同時,有必要加強相關技術裝備及應急預案的研究,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深海鑽探

我國在近海淺水區域的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活動已經開展多年,目前我國海洋石油產量都快趕上一個大慶了。目前就淺海來說,我國的技術和安全情況還是比較好的。事故也不可避免,但是沒有發生過像墨西哥灣這樣的惡性事故。
但值得關注的問題也客觀存在,我國南海有150多萬平方公里的深水海域,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有待開發利用,到目前為止,在中國深海領域裡,我們還沒有以作業者的角色實施過鑽井工程,在南海荔灣深水區初步實施的天然氣勘探開發鑽井工程主要是依靠外國的海洋鑽井技術與裝備完成的。
可以說,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作為國有公司經營和管理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業務,從一開始就引進了國際上比較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模式,目前已形成的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經營和管理體系基本上與國際接軌,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但是,往後的發展需要降低技術成本,迫切需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先進技術與裝備,在這方面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特別是走向海洋深水領域,我們更需要有自己的技術和人才準備。從“十一五”開始,這些難題已被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進行攻關研究,包括半潛式鑽井平台、隔水管系統、水下井口、工程設計系統及人才培養等,其中半潛式鑽井平台的研製已進入安裝調試階段,可望明年投入試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