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漏油是海上開採、運輸、裝卸和使用石油過程中發生的溢漏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災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上漏油
- 外文名:offshore drilling
概述,來源,危害,1、污染海水水質,2、危害海洋生態系統,3、影響海濱旅遊業,處理方法,1、物理處理法,2、化學處理法,3、生物法,墨西哥海灣漏油事件,事故地點,事故起因,事故的嚴重性,事件影響,啟示,
概述
隨著科學的進步,海洋石油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海上石油開採活動日益頻繁,海上石油運輸也日趨活躍。然而海上開發石油其實是高風險產業,但石油公司往往忽視應有的安全措施。一旦發生重大漏油,溢油事件,不但開採公司將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海灣的生態環境也將面臨滅頂之災。全球石油總儲藏量估計為3000多億噸,其中海底石油估計近1000億噸。在海底油田開採過程中,往往發生井噴事件。近年來,海上漏油事故頻繁發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海洋生態破壞。
來源
石油泄漏入海主要有以下四種途徑:
1、油輪事故。每年都會有各種油輪事故發生而引發海上石油泄漏,這些事故多為天氣原因( 如海上風暴) 造成的油輪船身斷裂及因航線密集而發生的油輪碰撞。
2、海上鑽井平台爆炸。
3、近海或海上輸油管泄漏。
4、人為故意漏油。
危害
1、污染海水水質
海水受到泄漏的原油污染後,原油中含有的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等有機物以及鎳、釩等無機物,會很快污染海水水質。同時,原油的密度小於水,且具有很強的黏度,泄漏的石油往往懸浮在海洋的表面。它們阻止空氣與海水的氣體交換,減少海水中的氧含量,並且原油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又消耗大量的溶解氧,進一步減少海水中的氧濃度。由於海水具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種運動形式,在海水運動過程中稀釋原油的同時,也將污染物擴散到更遠的地方。
2、危害海洋生態系統
1) 浮游生物和魚類。原油密度小於水,黏度大,往往懸浮在海洋表面,阻止空氣與海水的氣體交換,減少海水中的氧含量及陽光投射量,這會顯著降低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以及葉綠素a 濃度。原油中含有的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等有機物以及鎳、釩等無機物,會很快污染海水水質,殺死部分敏感浮游生物和魚類,引起浮游生物群落結構改變,同時驅逐其他魚類游離原油泄漏區域,造成區域內魚類數量迅速減少。若原油泄漏發生在魚類產卵季節,則對魚卵產生毀滅性的危害。
2) 沙灘物種。原油對沙灘物種的影響包括原油對生物的直接影響以及工作人員清理沙灘上的原油時給生物造成的傷害。
3) 海鳥。鳥類的羽毛被原油覆蓋後會喪失防水和保溫功能,冷水浸透皮膚後,鳥類會因體溫過低而死亡。當鳥類用嘴清理羽毛時,一旦攝入原油中的有毒物質,會導致腹瀉和脫水等中毒症狀。另外海鳥處於海洋生態系統食物鏈的最高級,通過生物放大作用,原油中的物質會在鳥類體內積累、濃縮,對鳥類的生存產生巨大威脅。
3、影響海濱旅遊業
原油泄漏事件發生後,海面、沙灘上覆蓋一層黑乎乎的原油,這些原油不僅影響大海帶給人們的視覺美感,還因散發的刺激性味道影響人們的嗅覺,導致原油泄漏區域的遊客數量減少,影響當地旅遊收入。
處理方法
海上漏油的處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
1、物理處理法
物理法是回收和處理泄漏石油的簡單有效的措施,技術比較成熟,常用的幾種方法有圍油欄、機械法、吸附法等。
2、化學處理法
化學法清除海面泄漏石油主要用於物理法處理後,或無法用物理法處理時。套用較多的化學處理方法主要有化學試劑法和燃燒法兩種。
1) 化學試劑法。向泄漏石油的海面上噴灑化學藥劑,可以使石油的分散狀態發生改變而得以清除。根據石油的分散狀態不同,分別可使用膠凝劑、分散劑或破乳劑等。化學試劑處理法實質是轉移污染物,而且所使用的化學藥劑有可能造成新的污染,有的化學藥劑甚至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應慎重使用。目前,處理海面石油的化學試劑正在向著無毒、高效、成本低廉、可生物降解的方向發展。
2) 燃燒法。燃燒法套用於石油泄漏的原位處理中,一般需要耐火性的圍油欄來防止石油的擴散。燃燒法無需複雜裝置,處理費用低,但是對海洋生物及環境存在影響,因此處理對象一般為大規模的溢油或離海岸相當遠的公海。值得注意的是,除對生態環境有不良影響外,燃燒處理還浪費能源。
3、生物法
微生物能將石油烴類徹底降解而使之無毒無害,因此海上石油泄漏的生物處理技術受到廣泛關注,具體分為生物修復技術和生物強化技術兩大類。
1) 生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泄漏的生物處理中有兩個限制因素: 一是石油的溶解性很差,因此與微生物接觸的表面積較小; 二是缺乏N、P 及其他營養物質。生物修復技術就是針對這兩種限制因素而產生的。
2) 生物強化技術。生物強化技術即在石油泄漏污染場中接種高效污染物降解菌,國外多採用馴化菌種或人工菌種。這些菌種為混合菌,經人工處理後,具有很強的烴類降解能力。
墨西哥海灣漏油事件
事故地點
墨西哥灣因瀕臨墨西哥,而得名墨西哥灣。位於北美洲大陸東南沿海水域,部分為陸地環繞。透過佛羅里達半島和古巴島之間的佛羅里達海峽與大西洋相連,並經由猶加敦半島和古巴之間的猶加敦海峽與加勒比海相通。這兩個海峽均寬約160公里。墨西哥灣東西向和南北向的最遠距離分別為大約1,800公里和1,300公里,總面積約155萬平方公里。其西北、北和東北面為美國南部海岸,西、南和東南面為墨西哥東部海岸。
事故起因
據美聯社報導,事故起因是: 工人在鑽井底部設定水泥封口(水泥塞)時引起化學反應產生熱量,促使深海底部處於晶體狀態的甲烷轉化成甲烷氣泡,隨後甲烷氣泡從下部突破數道安全螢幕障升到上部低壓處,且氣泡越聚越大。因為防噴閥失靈,在井噴時未正常啟動,2010 年4 月20 日,氣泡帶油一起噴出,湧向易燃房間,發生第一次爆炸。爆炸後BP 公司借用水下機器人試圖啟動防噴閥,但未成功,隨後失去控制的油井噴出壓力巨大的油氣使“深水地平線”平台在火海中沉沒。
事故的嚴重性
與歷史上數次主要漏油事件相比,本次漏油事件有著明顯的特點。一是歷史上漏油事件多屬油輪事故,而本次屬深海作業事故,因而處理技術難度、影響規模、持續時間等均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發生的所有事故。二是本次漏油事件發生在油氣資源極其豐富的墨西哥灣近海海域,且這一地區沿海岸線分布著眾多煉油廠、L N G 接受碼頭以及近海其他深海作業平台等等,因而對當地經濟、環境、社會影響均是致命的。三是該地區處於墨西哥灣環流地帶,經常伴隨有颶風、環流等自然災害,所以泄漏的原油甚至可以漂浮到美國東海岸,因而對美國海洋污染的打擊非常深遠。
事件影響
1、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災難性的。原油泄漏事件對墨西哥灣地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的影響是歷史上最為深遠的。本次漏油事件影響了墨西哥灣沿岸的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和佛羅里達州等。
2、嚴重威脅墨西哥灣地區的能源戰略地位。由於墨西哥灣是美國油氣開採和石油加工的重要區域,所以對美國能源工業有極大影響。
3、給墨西哥灣地區經濟帶來沉重打擊。石油、漁業、旅遊和運輸是墨西哥灣地區的四大主要產業,每年創造的生產總值約為2340 億美元,其中石油產業為1240 億美元,占墨西哥灣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漏油事件對該地區經濟、乃至歐巴馬政府經濟政策最直接的打擊就是暫停近海石油勘探開發。
4、嚴重影響墨西哥灣地區居民生活。據美國媒體報導,6 月22 日,在美國紐奧良召開的醫療機構研討會上,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勞倫斯·帕林卡教授表示: 受漏油影響較大的海邊地區,人們的心理問題已經開始顯現,社會已經開始混亂。特別是許多當地居民表現出沮喪、焦慮,易發生衝突等,而且兒童的行為也發生了變化。
5、BP 及BP 股東損失慘重。BP 公司是英國最大的企業之一,擁有大約50萬個人投資者和60 萬機構投資者,在最近18 年來從未中斷分紅,每年分紅超過7 0 億英鎊(約1 0 1億美元),但眼下面臨來自美國政府的巨大壓力。從BP 的股份構成看,英國和美國投資者各占大約40%;從雇員構成看,總共80300 名員工,美國人占了約2 8 % 。另外,英國一些退休人員將養老金投入養老金基金,英國幾乎每一支養老金基金都持有BP 公司的股份,這些基金每年所獲紅利的六分之一來源於BP 公司。所以,本次漏油事故與其說是BP 給美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災難,不如說是美國人自己給自己造成了災難。當然,作為一個商業運營的私人企業,B P 這次將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6、嚴重影響美國能源政策實施並加劇了兩黨之間的爭鬥。美國總統在年初向國會提交的一項完備的能源和氣候法案是其能源新政的重點,內容包括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產業,持續投資能源循環和清潔能源技術,如清潔煤、生物質燃料、新一代核電站等。由於該法案對傳統能源企業的利益具有很大的潛在影響,所以遭到共和黨人的堅決抵制。歐巴馬為了爭取更廣泛的支持,於3 月31 日宣布將“開放海上油氣資源開發權”、“發展核能”等內容加入氣候法案,希望以此作為交換條件獲得共和黨支持。然而,本次事故卻使歐巴馬政府進入兩難困境。
啟示
1、美國在宣布解禁部分近海油氣開發權時未重視嚴格監管。
2、漏油事件不會改變美國能源政策,但有利於加快清潔能源步伐。
3、本次漏油事件有利於加快海上油污淨化技術的商業化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