墝埆是漢語詞語,
拼音:qiāo què
釋義:1、指(土地)瘠薄,2.地形險要處。
出自《墨子·親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墝埆
- 釋義:(土地)瘠薄
- 出自:《墨子·親士》
- 拼音:qiāo què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
詞目
墝埆
拼音
qiāo què
引證解釋
1、土地)瘠薄。
《墨子·親士》:“墝埆者其地不育。”
漢 王充 《論衡·率性》:“夫肥沃墝埆,土地之本性也。”
宋 沈遼 《代人上太守書》:“墝埆之田,不足以耕污潢之池。”
《清史稿·食貨志一》:“高、亷、雷屬山荒墝埆,皆給資招墾,並免升科。”
2.地形險要處。
《後漢書·南匈奴傳》:“墝埆之人,屢嬰塗炭,父戰於前,子死於後。” 李賢 註:“墝埆謂險要之地。”
五代 宋齊丘 《陪游鳳皇台獻詩》:“畫棟泥金碧,石路盤墝埆。”
《續資治通鑑·宋真宗景德二年》:“地有要害,今北邊既失古北之險,然自威虜城東距海三百里,其地沮澤墝埆,所謂天隙天陷,非敵所能輕入。”
3.《說文解字》中埆作確,在石部。確,本義為土地瘠薄多石,引申為堅硬,確實。墝在《說文解字》中作磽(q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