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尺尊公主(梵文名:Bhrikuti Devi;藏文:威利:Bal-mo-bza' Khri-btsun,“拜木薩尺尊”,意為“來自尼婆羅的女神尺尊”;?-649年),又譯為作墀尊公主、赤尊公主、赤真公主、赤貞公主,或按梵文譯為波利庫姬、布里庫提、毗俱胝。尼婆羅公主,遠嫁吐蕃贊普
松贊乾布。
七世紀中期松贊乾布建立
吐蕃奴隸制政權以後,迎娶了當時位於吐蕃南部的
泥婆羅(今
尼泊爾)的尺尊公主。有人說松贊乾布之所以要迎娶尺尊公主為妃,是為了加強與
泥婆羅的友好關係,從而起到鞏固吐蕃和
印度半島的宗教聯繫的作用。
關於泥婆羅的尺尊公主,
敦煌吐蕃文獻、吐蕃金石銘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謬成分較少的部分以及漢人史料的記載里,都有松贊乾布娶文成公主,卻都沒有松贊乾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松贊乾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事僅來源於部分吐蕃書某些奇幻荒謬小說劇情過多的章節(例如柱間史(西藏的觀世音)、西藏王統記等書的某些章節)。甚至有國外藏學家寫了《松贊乾布的妻子》,說松贊乾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是虛構的。實際上,泥婆羅尺尊公主地位比較低。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雖然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但她們在吐蕃地位很高。
吐蕃書籍《
賢者喜宴》記載“松贊乾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贊蒙文成公主由噶爾.東贊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贊蒙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
李守禮的女兒。《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贊蒙金城公主至邏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贊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贊普王子拉本及贊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遺體”。
(學者王堯等人指出,贊蒙即覺蒙、朱蒙。在被用於稱呼贊普的女人時,贊蒙(btsan mo)、朱蒙、覺蒙(jo mo)等頭銜沒有區別。朱蒙有被寫作末蒙。)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的記載中,有贊蒙尊稱並且去世後享有祭祀 是地位不低於吐蕃王后的人擁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擁有這待遇,松贊乾布的女人里僅文成公主擁有這待遇。
松州之戰唐軍擊敗吐蕃軍,松贊乾布退兵謝罪,吐蕃退出党項、白蘭羌、青海吐谷渾等,唐朝長期控制河西隴右,還逐步向西域(安西北庭)擴張,唐朝對吐蕃處於優勢,文成公主和親吐蕃、嫁松贊乾布。
唐休璟陳大慈等率唐軍擊敗吐蕃軍,唐朝長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隴右,唐朝對吐蕃處於優勢,金城公主和親吐蕃、嫁尺帶珠丹(
赤德祖贊)。
傳說
西藏人尊奉尺尊公主與文成公主,相傳
觀世音菩薩因為見到西藏人民的痛苦,流下兩滴眼淚,成為
度母,化身為兩位公主,至西藏來解除人民的苦難:其中
綠度母變身為尺尊公主,而文成公主為
白度母的化身。(另一種說法,指尺尊公主為白度母,文成公主為綠度母。)
形象
而
松贊乾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事僅來源於部分吐蕃書某些奇幻荒謬小說劇情過多的章節,那些章節里奇幻荒謬小說劇情過多,而且與漢人史料以及敦煌吐蕃文獻、吐蕃金石銘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謬成分較少的部分的記載不符,也不如漢人史料以及敦煌吐蕃文獻、吐蕃金石銘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謬成分較少的部分的記載可信。
澄清傳說
關於金城公主調換佛像,是曲解了吐蕃資料里部分吐蕃書的記載後得出的故事。
根據那些吐蕃書的記載,文成公主為了鎮伏“惡道之門”,將覺阿佛像(即十二歲身量之釋迦佛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覺阿釋迦像)留在繞木齊(熱模切,惹冒切),然後在繞木齊建小昭寺(熱模切神殿,惹冒切寺)。“此處尚有惡道之門,繞木齊下有龍神宮殿,當迎覺阿像安住於此,即能鎮伏”“文成精於星算風水之術,審觀藏土地形,乃女岩魔仰臥之狀。心知若能迎覺阿佛像供龍宮頂,則可鎮壓之。遂即就其處,暫置佛像,四方豎立四柱……供養釋迦佛”“文成公主亦從內地招來精工巧匠,修建熱模切神殿”……
吐蕃為了防止唐軍奪走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而將其藏在大昭寺,以泥封住,並繪文殊像,“此後又盛傳唐軍入藏,急將覺阿釋迦像迎至神變寺,藏於南鏡門內,以泥封門,別繪一文殊像以掩之”“未兒,唐軍果至,縱火燒布達拉宮,未能將覺阿佛像迎走,乃將不動佛像運至半日程地。”“彼傳聞唐軍將抵吐蕃,乃將十二歲身量之釋迦佛像置於大昭寺南鏡門,門上塗以灰泥、並繪文殊菩薩佛像”……
為了防止唐軍奪走佛像,藏起了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卻不藏起不動金剛像(即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導致唐軍“將不動佛像運至半日程地”……由此觀之,吐蕃人更看重文成公主帶去的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
後來金城公主在
大昭寺找出了十二歲身量之釋迦佛像(即覺阿像),供奉於淨香室(大昭寺的一部分)……“至神變殿,方知覺阿像暗藏於南鏡門,乃將門開啟,映出覺阿像,安置於殿後淨香室中心……”
按照此記載,文成公主將覺阿佛像(即十二歲身量之釋迦佛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覺阿釋迦像)留在繞木齊,然後在繞木齊建小昭寺,吐蕃人為了防止覺阿
佛像被搶走,而將覺阿佛像轉移並隱藏到了大昭寺,後來金城公主取出覺阿佛像、供奉在大昭寺。
並沒有金城公主將覺阿佛像轉移到大昭寺,也沒有金城公主將不動金剛像(即釋迦牟尼八歲等像)轉移到小昭寺,反而有吐蕃人將覺阿佛像轉移到大昭寺,吐蕃人為了防止覺阿佛像被奪走而將其藏起,卻不藏起不動佛像導致別人“將不動佛像運至半日程地”,別人差點兒奪走不動佛像,由此可見,吐蕃人更看重文成公主帶去的覺阿佛像。
即使當時調換佛像這事真實存在的話,也非金城公主所為。將覺阿佛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轉移到大昭寺這事即使真實存在,也不是金城公主所為。而將不動金剛像(即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轉移到
小昭寺這事即使真實存在,也不是金城公主所為。
(柱間史甚至記載,是文成公主囑咐、令
吐蕃人將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即覺阿佛像)藏在大昭寺並畫上文殊菩薩畫像,以防止漢人奪走佛像……)
最後討論一下調換佛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八歲等身像)這事是否存在:實際上,調換佛像這事來源於部分吐蕃書中奇幻荒謬情節過多的章節。根據那些章節的記載,調換佛像這事是發生在公元7世紀中後期,是為了防止唐軍奪走佛像。但是根據其他奇幻荒謬情節較少的史料記載,公元7世紀中後期,唐軍與吐蕃軍的大戰多發生在烏海、青海湖附近以及西域,並未接近拉薩,並未嚴重到要隱藏佛像調換佛像以防止被唐軍奪走的程度。而且調換佛像這事來源於部分吐蕃書中奇幻荒謬情節過多的章節,與調換佛像記載在一起的有很多虛構的、錯誤的內容。實際上,當時並未發生調換佛像這事。
另外,可靠史料記載里金城公主時期以及以後都沒有發生過將文成公主帶去的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換到大昭寺之事。後來,正如《劍橋中國隋唐史》所述:吐蕃“約在650至750年一段時期內,它似乎仍可能成為中國文化圈的一部分……但這種希望是短命的。在8世紀,吐蕃在文化上被一種本地文化所統一……”後來漢人對吐蕃影響力較弱,更不會有人將漢人帶去的佛像換到大昭寺。現在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在大昭寺的原因只能是它被帶到吐蕃後就被安置在大昭寺。
綜上所述,將文成公主帶去的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換到大昭寺這事是虛構的。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被文成公主帶到吐蕃後,就被安置於大昭寺。
現代考證
通常所說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就是泥婆羅尺尊公主。實際上,泥婆羅尺尊公主地位比較低。關於泥婆羅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獻、吐蕃金石銘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謬成分較少的部分以及漢人史料的記載里,都有松贊乾布娶文成公主,卻都沒有松贊乾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
松贊乾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事僅來源於部分吐蕃書某些奇幻荒謬小說劇情過多的章節(例如西藏王統記等書的某些章節)。甚至有國外藏學家寫了《松贊乾布的妻子》,說松贊乾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是虛構的。實際上,泥婆羅尺尊公主地位比較低,只是被後世宗教密教人為篡改、捧高了。
曾有泥婆羅(尼泊爾)國王。但,漢、藏、泥婆羅等各方的原始史料里都沒有松贊乾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件事。松贊乾布時期的藏地佛教也不是後世藏地的佛教密教。後世佛教密教興起,編的一些吐蕃書里才出現松贊乾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件事(其中很多奇幻荒謬劇情),之後有些書抄這事。
在敦煌文獻、吐蕃金石銘刻及漢語史書等資料里,都沒有提到尺尊公主,引起部份現代學者的懷疑,認為松贊乾布沒有娶尺尊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