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副刊

報紙副刊

報紙副刊,是常見於各種報紙區別於新聞的版面和欄目。當下的商業報紙進入厚報時代,客群細分,為了吸引讀者購買閱讀和吸引廣告商,也為了和電視電影、圖書、網路等傳播媒體爭奪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報紙副刊類的版面越來越豐富。可以說當下報紙副刊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盛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報紙副刊
  • 特點:真實反應
  • 性質:傳播媒體
  • 時間:1952年
發展特點,代表類型,

發展特點

縱觀當下的報紙副刊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 全民的個體真實體驗文字和對當下生活的真實反映。
進入80年代以來,文學和藝術由從前的集體話語和為主流政治服務,由個人的失語缺失逐步轉變為個體意識的覺醒和社會對於個體心路、經歷、思潮的關注。 小人物的經歷體驗和生活,平民蒼生的日常瑣碎生活和個體在社會變革以及城市鄉村背景的生活體驗文字成為了主流。
當下副刊集中體現了貼近生活,貼近民眾,表現民眾真實體驗的特點。寫作已不再是專業作家和職業寫手的專利,而日益成為一項全民的集體的民眾性的文藝文化活動。
一篇文字只要言之成理,真實可信,反映了個體的思考和在社會變革生活的經歷,折射了時代的發展和現實的矛盾,也許文學性藝術性不高,但可能成為報紙副刊的選擇。
以商業報紙副刊,廣州《南方都市報》的《城市筆記》為例,該副刊的體裁是隨筆和故事,多以第一人稱為主。作者多為草根、平民階層,和業餘作者。內容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以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點滴遭遇和經歷,真實反映了時代給予個體的烙印,是當下生活的世說新語和真實比錄。
再如上海《新聞晚報》副刊為例,作品以隨筆散文為主,多為描述個人日常生活和經歷文字。
當下報紙副刊在文學體裁上,以“我”為主的散文隨筆占據了主流位置,以“我“現身說事的筆記、故事體裁日益繁盛。而第三人稱的純小說,過於文學哲學化的詩歌邊緣化。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副刊重視個體經驗和個體裡程的變化。從世界文學潮流而言,在社會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物化和異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學也更注重個體,更注重對個體心靈和個體經歷的表達。向內走,挖掘內心世界和目光瞄向普通人群也是西方當下文學的潮流。英雄主義,高大全的人物和單純的政治標籤和說教宣講已經日益淡化。
有副刊是中國報紙的重要特色。中國報紙的副刊起源於清末,最初稱副張或附張。1897年11月24日,英商字林洋行創辦的《字林滬報》出版附張《消閒報》,隨報附送,這是最早的副刊。早期報紙副刊的內容,主要是舊體詩詞、小說、筆記等,多屬“消閒文字”,與報紙總體報導內容無直接的關聯。辛亥革命前後,資產階級革命派運用報紙進行革命宣傳,開始注意使副刊與新聞版的宣傳報導相配合。五四運動前後,出現了提倡新文化、傳播新思想的副刊,著名的如《晨報》副刊(見《晨報》)、《民國日報》(上海)副刊“覺悟”、《時事新報》副刊“學燈”、《京報》副刊(見《京報》)等。1919年5月5日至11月11日,《晨報》副刊上辟有《馬克思研究》專欄,曾發表馬克思的《僱傭勞動與資本》最早的譯文。從此副刊成為整張報紙的有機組成部分。
報紙副刊具有新聞性,這是副刊和其他專門發表文藝作品或理論文章的出版物的主要區別。副刊發表的作品和社會生活有密切的聯繫,有的副刊文字直接配合新聞報導。
報紙的副刊是中國進步的、革命的文化人士傳播新思想的陣地,李大釗、陳獨秀、魯迅、郭沫若等都曾經是著名副刊的撰稿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有些政治傾向保守的報紙,為了擴大報紙影響,增加發行量,聘請進步的文化人士、社會名流擔任副刊主編,開闢了表達無產階級革命觀點、宣揚社會主義理想的副刊,出現過一張報紙兩個方針的特殊現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報紙繼承了辦副刊的優良傳統,都創辦能顯示自己特色的各類副刊。副刊作為報紙的有機部分,服從於各報的編輯方針。
中國報紙副刊具有多種形式,常見的有:1綜合性副刊,以文藝作品為主,同時刊登文藝評論、科學小品以及知識性文章;2專題性或專業性副刊,發表專門性的稿件,或以某方面讀者為主要對象,如國際副刊、婦女與家庭副刊等;3理論、學術性副刊,如史學、文學評論、經濟與管理副刊等。
※另外在英文的部分,沒有可以完全解釋中文意涵的"副刊",比較接近的字是supplement和feature. 外國報紙中跟中國"副刊"最相近的是英國泰晤士報,其餘則多為書評的版面。

代表類型

中國部分著名報紙副刊:
人民日報《大地》副刊
《大地》副刊一直是人民日報文藝部的傳統版面,1956年7月人民日報改版,在第八版開闢專門的副刊。作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雅園,當年這裡首發過毛澤東、朱德、陳毅、郭沫若的詩。
光明日報文藝副刊
光明日報文藝副刊當初叫《朝陽》,1958年改為《東風》。諸多老一代革命家、社會名流、著名文藝家曾是這塊園地的播種者和守望者。毛澤東主席也是《東風》副刊的忠實讀者。
北京日報的副刊從1952年報社創刊時就和讀者見面了,50多年來,它與時代同步,為繁榮首都的文學創作、開展文藝批評、培養團結更廣泛的作者,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解放日報《朝花》副刊
《朝花》副刊於1956年9月20日創刊,已有50年的歷史。50年來,幾乎國內所有著名的作家與藝術家都在《朝花》上發表過文章。敢于堅持真理,堅持高品味,始終是《朝花》的精神圭臬
文匯報《筆會》副刊
《筆會》創刊於1946年,至今已有60年歷史,是主流報紙副刊中的翹楚。它是知識界深孚眾望的一個園地。在長達60年的時間裡,以幾代編輯人薪火相傳的努力,培養著與知識人的魚水之情道義之交
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
夜光杯》創刊於1946年5月1日,是目前中國報紙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副刊。《夜光杯》的辦刊方針為“兼容並蓄、雅俗共賞”,無論是黨政領導、專家學者,還是普通職工,都能在《夜光杯》的版面上讀到想讀的文章。
廣州日報副刊秉承“追求最出色的主流新聞”的宗旨,貼近廣州的城市特質,以親和姿態、精品意識服務讀者,將文化融入生活細節,以豐富多彩的副刊版面營造都市文化風景。
羊城晚報《花地》副刊
《花地》創刊於1957年10月1日。在熙熙攘攘的廣州,《花地》仍然高舉著純文學的大旗,堅持高品味、高格調和高質量,並把它視為一張報紙文化品味的標誌。如今《花地》更關注現實,不斷進行改版,力求發出自己的聲音。
南方日報副刊創刊於1949年,與報紙同時誕生。進入新世紀以來,傳統副刊受到衝擊,南方日報副刊與時俱進,在保留傳統文學副刊《海風》的基礎上,又新置了《文化周刊》、《生活周刊》,兩個周刊自創辦深受讀者和同行的好評。
天津日報《文藝周刊》副刊
天津日報創刊於1949年1月17日,同年3月24日,推出文學創作版《文藝周刊》,它是《天津日報》唯一一塊50餘年而未變刊名的純文學園地,也是省市級黨報文藝副刊辦刊時間最長的副刊之一,幾十年,仍保留著傳統韻味。
南京日報副刊
《南京日報》副刊始終遵循的是“抓難點不添亂、抓熱點不趨風、抓焦點不媚俗、抓疑點不獵奇”的原則,以文氣、大氣、正氣為其特色。每天推出兩個副刊版面,有《浮世繪》、《雨花石》等十多個不同品種。
四川日報副刊《天府周末》
以“折射天府之國變遷,記錄巴蜀文化演進、展示副刊品牌軌跡”為主旨的四川日報副刊,本身也成為了巴蜀文化的一部分。幾十年來,他們一以貫之的追求是:貼近民眾,生動耐讀,同時堅守自身的文化品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