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簡介
《民國日報》在上海創刊 1916年1月22日,以討袁為主旨的《民國日報》在上海創刊。該報是
中華革命黨在國內的主要言論陣地。設有編輯、營業、總務等部。該報創始人是
中華革命黨總務部長
陳其美,主編為
葉楚傖、
邵力子、主要撰稿人有
戴季陶、
沈玄廬等。該報除刊載全國各地討袁鬥爭的訊息外,還設有“來電”、“專論”、“要電”、“時評”、“快風”等專欄。1924年2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該報成為國民黨中央機關報,進行反帝反封建宣傳。日出四大張。
其副刊《覺悟》宣傳新文化運動。並配合《新青年》展開反對無政府主義的鬥爭。曾刊有
瞿秋白、惲代英等人的文章。熱情歌頌
十月革命和介紹馬克思主義。1925年末被
西山會議派所把持,轉為國民黨右派的報紙。1932年停刊。不久改為《民報》重新出版,1938年因上海淪陷自動停刊。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以原名復刊。1949年停刊。
內務通知
北京內務部通知各省區前所查禁上海的《民國日報》、《中華新報》、《民信日報》、《五七報》、《公論報》、《甲寅》雜誌、《正誼》雜誌、《愛國報》、《中華革新報》、《愛國晚報》、《救亡報》、《中國白話報》、《時事新報》、《共和新報》、《民意報》等報刊,應予解禁。
北京政府又頒發廢止《報紙條例》。國務會議討論這一問題時,一部分人不同意,另外有人則提出仍然採用從前報律。
段祺瑞不贊成,認為"報律系訂自前清,尤不宜於共和國體,應暫持放任主義,俟將來查看情況再定辦法"。
報刊歷史
創刊
1916年1月22日,以討袁為主旨的《民國日報》在上海創刊。這份報紙誕生於“二次革命”後,
孫中山改組
中華革命黨之際。創刊之初,其辦報目的就是高舉反袁護法的大旗,堅決反對
北洋軍閥的封建統治。其發刊詞中稱:“發揚民國之精神,延長民國之壽算,除民國之惡魔,此民國日報之所由作也。”在政黨意識的支配下,《民國日報》所闡發的觀點在社會上恰如其分地配合著國內革命的趨勢,就連副刊的文藝小說也帶有反袁的意識在其中。
成為國民黨機關報
社會主義宣傳
新文化運動時期,其副刊《覺悟》創立,宣揚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相關理論知識,展開反對無政府主義的鬥爭。
瞿秋白、
惲代英等人的文章曾在《
覺悟》上發表,宣揚
十月革命和介紹
馬克思主義。 《覺悟》當時與《
晨報》副刊、《
京報》副刊、上海《
時事新報》副刊齊名為“四大副刊”。社會主義傾向明顯,宣傳馬克思主義也最多。國際和國內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對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覺悟》也對歐美、日本工人運動和工人組織也有較多介紹,推動了中國近代工人運動的發展,影響了中國近代的政治浪潮。加速了國內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有利於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形成。為後來的國民革命運動奠定了合作的思想基礎。
停刊經過
1932年1月
淞滬戰爭前夕, 上海《民國日報》因所謂“ 觸犯天皇” 事件, 被迫停刊。 1932年1月8日晨, 日本天皇由新軍校閱回宮時, 有一朝鮮人向之投擲炸彈, 中其副車, 僅一匹馬受輕傷, 刺客當場就逮。行刺原因, 大致為朝鮮復國運動所主使。《民國日報》1932年1月9日在國際版頭條, 以8日東京電發表這一訊息時, 編輯許性初作了三欄標題, 主題為“ 韓人刺日皇未中”,副題三行,為“ 日皇閱兵畢返京突遭狙擊, 不幸僅炸副車兇手即被逮, 犬養毅內閣全體引咎辭職”。問題就出在副題第二行中的“ 不幸僅炸副車” 這幾個字。日方指為“ 觸犯天皇”,迫使公共租界工部局封閉《民國日報》。該報立即多方奔走, 向工部局疏通辯解。延至1月26日, 終於在日方的壓力下, 工部局通告《民國日報》停刊。自1 月9 日“ 天皇遇刺” 訊息見報, 至1月26日通告停刊, 這其間經歷了十七天, 是《民國日報》向工部局疏通辯解的一段時間。1月27日《時事新報》等上海報紙都對《民國日報》停刊事件作了報導。 5月4日,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葉楚傖在上海設《民報》,實質上繼承了《民國日報》的系統。
復刊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以原名復刊。1949年停刊。
日報評論
各界呼籲
1920年8月5日,《民國日報》登載全國和平聯合會的通電:"不有賣國協約,則參戰軍無從發生。不有參戰軍,則邊防軍無從變形。不有邊防軍,則安福系無從跋扈。然則曹陸等實為胚胎安福之種子,即為
禍國之根源。
........其罪惡之重大,不減段、徐、曹、李,應請一併拿辦,處以極刑,庶亂源可遏,國事得蘇也"。通電指出,安福系禍國殃民的種種罪惡,可以溯源到
曹汝霖、
陸宗輿的賣國協約。
《晨報》也發表南京各界聯合會、南京學生聯合會通電,電文說:"安福禍國,於今三載,賣路鬻礦,無惡不作,推厥禍首,實由曹汝霖、陸宗輿等造成。此次近畿戰爭,曹汝霖陽托調人之名,陰主謀逆之實。
陸宗輿私挪匯業存款,接濟逆軍至三百餘萬之多。是曹陸之罪浮於毓雋,不減樹錚,於理於法,皆應處以相當懲罰。乃拿禍首命令,竟未提及曹陸二人,群情憤駭,
罔知所措。若仍無以解於聯軍。茲代表民意,請將曹陸二人併案拿辦,以清亂源"。
李達張東蓀論戰
11月7至8日,李達、陳望道和邵力子以《民國日報》副刊《
覺悟》為陣地,對張東蓀的言論進行批駁。5日,張東蓀在《時事新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由內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訓》的時評,附和與宣揚羅素的主張,認為"救中國只有一條路,一言以蔽之:就是增加富力
......開展實業"。"我們也可以說有一個主義,就是使中國人從來未過過人的生活的,都得著人的生活,而不是歐美現成的甚么社會主義、甚么國家主義、甚么無政府主義、甚么多數派主義等等"。李達和陳望道分別發表《張東蓀現原形》和《評東蓀君的"又一教訓"》一文,揭露張東蓀以前曾大講"社會主義",卻排斥一切社會主義,自己反對自己,"無非是不講社會主義去開發實業罷了"。邵力子也發表《再評張東蓀君的"又一教訓"》一文,指出主張社會主義的人不但不反對"增加富力,開發實業",並且還認為有必要,問題是採用什麼方法。只有"社會主義是真正'開發實業'的方法,是真正'使一般人都得著人的生活'的方法"。關於社會主義的辯論由此展開。
陳獨秀著文闢謠
1921年3月18日,陳獨秀在《民國日報》發表《闢謠告政學會諸人》。針對
政學會機關報《中華新報》刊登的一篇廣州歸客談,進行闢謠。該篇歸客談曾污辱陳獨秀提倡"廢德仇孝"的"禽獸學說"。陳獨秀在文中說:"合乎社會需要的道德,提倡猶恐不及,如何言廢?""更不說孝是萬惡之首,要去仇他"。"至於'百善淫為先'這句話,我想除了極不堪的政客,做淫小說的新聞記者,和姬妾眾多的大腹以外,沒人肯主張吧!"
提高婦女地位
1921年8月17日,《民國日報》副刊《婦女評論》發表署名漢俊的文章《女子怎樣才能得到經濟獨立》。他說,我們既然曉得了女子所以墮到現今非解放不可的地位,完全是因為女子在經濟上失了獨立,我們應該曉得女子要從這個地位解放出來,非先在經濟上得到獨立不可了。
他認為,女子在經濟上失了獨立,完全是掠奪的私有經濟制度下發生和存 在的現象,並不僅僅是女子在
財權上、教育上、職業上和男子處在不平等的地位。女子要求經濟獨立,只有打破私有經濟制度的一途。這私有的經濟制度打破了,女子才能在經濟上得到獨立,在
財權上、教育上、職業上得到平等。
與公妻無關
1921年10月21日,邵力子在《民國日報·覺悟》發表《社會主義與"公妻"》一文。文章引用德國社會主義者柯祖基的一段論述,指出社會主義與"公妻"處於絕對相反的地位,對社會主義真有研究,而又真正信仰社會主義的人斷不會有"仇父公妻"的主張。"公妻是上流社會所發明,與勞動者無關"。
報章謠言
1921年10月22日,陳獨秀在《民國日報》刊登啟事:"鄙人在粵時,曾有無恥的懦夫,不敢與我正面為敵,躲在人背後,造下流謠言,中傷我,說我主張'仇孝'、'討父'、'公妻'、說我演說'萬惡孝為首,百善淫為先'等話,居然傳諸報章,我即撰《闢謠》一文登載《民國日報》,辨正此事,不圖仍有一二家報章,傳載此種無稽之言,以致法租界會審公堂亦據此項謠言,對於鄙人有所懷疑。茲特聲明,今後各處倘有印刷物公然傳載此類謠言者,即認為有意損害鄙人名譽,立即訴諸法庭,以做邪僻,決不取從前置之不理態度"。
李達發文
1922年9月10日,李達的《勞動立法運動》在《民國日報·覺悟》發表。文章號召所有的勞動者,都應急起直追,切不可觀望不前。文章指出:中國勞動者處於半封建式的武人政治之下,受不到法律的保障,軍閥資本家可以任意殺人,若想用合法的手段取得真正的自由,當然是不可能的。但勞動者解放的第一步,至少必先取得結社自由和罷工權利。有了結社自由,無數勞動者便可組成一大階級就可以學得作戰方略和有產階級相對抗。所以中國要求勞動立法,一則可獲得組織、團結的機會,一則可顧及利益。
張聞天
譯作發表1923年1月18日,《民國日報·覺悟》登載《蘇維埃俄羅斯政策之發展》一文,該文為蘇聯人梅斯克撰寫,由張聞天從英文轉譯。文章介紹了俄國在革命時期所發生的種種事實,內容分:一、臨時政府,二、蘇維埃的勢力,三、政治戰爭之影響,四、
新經濟政策,五、退卻的限度,六、反革命的勢力,七資本主義的衰敗,八資產階級世界底無力,九、俄羅斯的最近的將來,十、俄羅斯與資本主義的世界,十一、俄羅斯共和國與世界改造。
消極現象
1924年3月10日,澤民(沈澤民)在《民國日報·藝術評論》上發表《一個門外漢對於藝術教育的意見》一文。文中指出的消極現象有:培養出來的人才不符合社會的需要。把留著長頭髮,在刊物上寫些肉麻文章作為"藝術家的風度"。甚至互相傾軋,打官司,寫匿名信,造謠言,敲竹桿,把辦學校當生意做等等。
民眾服務
1924年8月28日,《民國日報·覺悟》發表惲代英的文章《民治的教育》,文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應是"養成為民眾服務的人"。他說:"從前皇帝時代,皇帝就是一國主人,所以那時的教育,只要使大家知道
忠君報國.....只知道有皇帝,不知道有自己,也不知道有民眾"。"民國時代與此人不相同,主人翁就是民眾,所以教育就要使大家明白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的責任"。
評論慘案
1925年6月9日,《民國日報》刊登了登了
宋慶齡關於"五·卅"慘案的談話:中國人民能一致起而反抗英捕房之暴行,在上海此實為第一次。吾人所恃之武力何物?全國國民之
愛國心與團結力而已。宋慶齡指出:"吾國武力、外交,皆不可恃,所可恃者,唯公道與民意耳。故今日最當恐懼預防者,為國人之自相分裂與中道氣餒,尤忌違反公理之調和"。
電影增刊
1927年10月10日,《民國日報》發刊《電影增刊》,刊登了10來篇文章,對中國電影之日趨衰敗進行回顧和檢討。刊登的文章有
鄭正秋的《帝國主義鐵蹄下的中國電影界》,控訴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愛國電影的迫害;鳳昔醉的《中國電影界之自殺政府》,批評中國電影界的短視之徒,惑於
近利,
粗製濫造,不圖出品之精良。
歷史地位及影響
《民國日報》就在政黨派別鬥爭和報刊領導人黨內職務變遷的左右下沉浮消亡。從其誕生伊始,《民國日報》就深深地與政黨利益相關聯,而且它也是當時社會上進步力量的會聚點。它是企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來研究新聞理論的我國第一個新聞學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