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業經濟

所謂報業經濟是指以報業產業經營活動為主體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類經濟活動的總稱。是以滿足報業價值補償價值增值的需要為目的,對各種資源進行有效分配的活動。換言之,報業經濟就是報社通過經營活動從市場上所獲得的經濟收入。

什麼是報業經濟,報業經濟的提出,

什麼是報業經濟

對報業經濟的這種概括說明了三個問題:
第一,報業經濟活動是一種產業經營活動,而這種產業經營活動必須納入傳媒產業經營活動範圍,既從事產業經營,又執行宣傳任務。
第二,強調報業產業經營就意味著報業的經營活動必須產生兩種效益,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並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第三,報業經濟是一個廣泛概念,不僅包括報業產業自身的經濟活動,而且包括與其相關的其他經濟活動。

報業經濟的提出

1980年代伊始,“報業經濟”對於我國的讀者們來說還是個新鮮的術語,那時候很少有人提到過在國外已存在並已相當成熟的報業經濟這一分類學科;據本書作者掌握的材料看,改革開放後最早提出報業經濟概念的是赫建中。他在1988年發表的一篇文章“論探我國報業經濟政策”中指出:“報業經濟也是一種商品經濟
他在文章中對報業經濟困境提出了自己的解決對策是,一、報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二、實行社長領導下的總編輯與經理分工負責制,三、建成多渠道的發行體系,四、組成國家新聞出版用紙委員會,統配我國出版用紙,五、報紙適當提價,六、鼓勵刊登廣告。應該說作者在當時提出這些觀點是相當有遠見的。1990年代以後才出現在報業經營者談話和文章中。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不管是理論界還是業界人士對報業經濟的理解還很不相同,總體看來還不成系統,但在實踐中,有一點是共識的,那就是報業經濟首先是報紙的經濟狀況問題,即報紙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如我國較早期涉入報業經濟領域的一本教程——由中國報業經濟管理函授中心編寫的《報業經營管理》一書中對報業經濟的概念就作出了狹義和廣義兩種不同的解釋:
狹義的報業經濟,是指報社圍繞主業(辦報)開展的經營活動,如報紙的廣告、印刷、發行和以一報為主辦的系列報、系列刊物以及圍繞主業開展的經營活動,即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講的報業的主業經濟。
廣義的報業經濟,既包括主業經濟,又包括了非主業經濟,即與報社主業無關的跨行業的經營活動。如報社辦經濟實體,從事颯活動,經營房地產,開展金融貿易等。
近年在世界範圍內,人們在一般意義上多使用廣義的報業經濟的概念;而在學術研究和經濟統計時,則往往傾向於使用狹義的報業經濟的概念。
進入1990年代後,我國報業發展迅速,報紙達到創紀錄的2163種,其中日報數為658種。1997年報紙種數微調至2149種,日報種數304種,報紙的總印張已接近300億張,廣告總收入達到96億元。到1994年時,全國絕大部分省以上黨委和政府機關報以及1/2左右的地市黨和政府的機關報斷掉“皇糧”,開始“獨立核算,盈餘留用”,而大部分新創立的非機關報,則乾脆是自籌資金,自負盈虧,走的是純企業化的辦報導路。在這種情況下,各家報紙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爭奪讀者,增加發行量以及更多的廣告收入和其他經營收入,各家報紙使出了渾身解數,擴版、彩印、自辦發行、兼併報紙等等。例如在廣州,《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互相較勁,《廣州日報》出下午版,《南方日報》擴充廣州版,重點推出了《南方周末》,緊接著又創辦了《南方都市報》、《21世紀經濟導報》、《南方體育》等,《羊城晚報》則新創辦了《新快報》。在北京,《京華時報》和《北京晨報》則橫空出世,對首都報業市場原有格局形成了強大的衝擊,有些跟不上市場發展步伐,不善經營的報紙因為虧損嚴重而倒閉,還有一些報紙在苦苦支撐,想方設法改善經營。在這種情況下,“報業經濟”開始登上我國的報業舞台,並迫使人們重視它,了解它,適應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