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病害診斷技術》是2012年7月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楊、朱文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堤防病害診斷技術
- 作者:周楊、朱文仲
- 出版社:黃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7月
- 頁數:168 頁
- 定價:3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0901902
《堤防病害診斷技術》是2012年7月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楊、朱文仲。
《堤防病害診斷技術》是2012年7月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楊、朱文仲。內容簡介《堤防病害診斷技術》在簡要介紹黃河堤防工程特點、建設情況、歷史險情和常見病害類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堤防病害診斷的概念、內涵,認為堤防...
《堤防土石結合部病害機理及評價預警技術》以堤防土石結合部的病害為分析對象,在室內模型試驗的基礎上,對土石結合部病害的產生機理進行了分析總結;採用適宜的病險識別方法,挖掘土石結合部滲流破壞主要影響因素,並建立因素指標集,得到影響因素定性定量指標的量化方法,構建多因素多層次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變形性...
水利部堤防安全與病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託: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工程中心-職能 開展有關堤防工程安全與病害防治方面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套用基礎研究和重大公益性課題研究,致力於堤防工程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為堤防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生物保護、質量檢測和監測等提供技術諮詢服務,承擔國家及行業有關堤防工程...
堤防隱蔽工程病害快速三維探測系統是一種用於水利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建築工程領域的地球探測儀器,於2018年11月30日啟用。技術指標 GN201三分量感測器頻率2Hz,無線wifi實時數據回收,A/D轉換32位;動態RTK測量系統的定位精度:水平0.25 m + 1ppm;高度0.50 m + 1ppm。全站儀的測角精度:±1″,測距精度...
2.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方案研究(省級科研二等獎)3.黃河下游堤防荊隆宮截滲牆工程質量檢測試驗研究(黃委會科技二等獎)4.教育部高職教育《水利水電工程》精品專業建設方案(省教育科研一等獎)5.關於構建高職實訓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省教育科研二等獎)6.水工混凝土結構病害機理的成因診斷治理...
5.項目名稱:贛南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關鍵技術創新與集成套用 主要完成人:陳慈相,盧占軍,鐘玲,蘇華楠,胡威,胡燕,余海中,米蘭芳,謝金招,習建龍 主要完成單位:贛南師範大學,贛州市果業發展中心,江西省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江西省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6.項目名稱:雙季稻氮素和病蟲害診斷及管理信息化...
(6)水利部堤防安全與病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放基金,知識導引的數據驅動堤防病害診斷方法研究(201003), 2010-2011 專 利 [1] 柴秀麗、甘志華、孔慶梅、朱長江、周福娜、郭峻言、史春曉、劉媛、王艷娜,基 於混沌序列和超混沌系統的彩色圖像加密方法,發明專利,授權,ZL2013104126911 [2]周福娜、梵谷娟、陸亞洲...
土工合成材料在黃土路基中套用研究,黃土路基處理技術研究,智慧型納米材料防治路面病害技術研究,北宮國家森林公園邊坡防治技術研究,岩土工程勘察和地質找礦(黃、白、黑)技術研究,捷運變形觀測技術研究,高層建築變形觀測技術研究,GPS控制測量技術研究,UAV關鍵技術研究,紫下大橋健康診斷技術研究和怡禾藥廠辦公樓結構檢測...
2009-2010,水利部堤防安全與病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項目,面向堤防隱患檢測的分散式光纖感測分析儀DiTeSt-STA202二次開發 2006-2008,國家“948”計畫項目,堤防滲漏與形變線上監測及預警系統關鍵技術 2007-2008,湖南省科技廳科技計畫項目,分散式光纖光柵感測綜合實驗儀 2004-2006,湖南省教育廳優秀青年基金項目...
(11)2019年,鄭州市產學研項目“NGS突變基因診斷系統”,主持 (12)2018年,橫向課題“ZZKM 002_NGS診斷家”,主持 (13)2018年,橫向課題“核酸質譜數據分析系統”,主持 (14)2018年,水利部堤防安全與病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放課題“水利工程力學計算遺留系統的軟體再工程技術研究”,主持 2、信息安全與...
據2017年12月黃科院官網顯示,黃科院形成了以河流泥沙、水土保持、堤防安全與病害防治等為優勢學科,以工程力學、防洪減災與水利管理、水資源與水生態、高新技術、灌溉與節水技術、水利信息化與測控技術等為支撐學科的創新體系,涵蓋專業達60多個;設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共同授予的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
長期致力於大壩、水閘、堤防等涉水工程安全防控與提能延壽領域的研究和工程實踐,圍繞水工程時空監測數據深度挖掘、預測預報和轉異預警模型,寒區水工程長期服役性態驅動機制與韌性提升,及水工結構病害無損精細化感知技術等方面開展攻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江蘇省基礎研究計畫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10餘項...
10. “重大水工混凝土結構隱患病害檢測與健康診斷研究”,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11. “小浪底水利樞紐左岸山體滲漏探測同位素方法及關鍵技術研究”,小浪底水利樞紐建設管理局科技進步獎(2006);12. “小浪底水利樞紐左岸山體滲漏探測同位素方法及關鍵技術研究”,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13. “重大水工...
交通運輸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寒區公路隧道地源熱泵型防凍保暖技術研究,2009.6-2012.5,項目負責人(2009-318-822-047)。廣東省交通廳科技攻關項目,隧道病害檢測評估與改造加固技術,2007.1-2009.12,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能源地下工程中的換熱器傳熱模型及熱交換管與結構的相互力學作用,2009.1-...
林慶源 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總站站長、教授級高工(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測報)周秋麟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海洋生態、海洋管理)黃 建 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教授(植物保護、有害生物監測與控制)黃金水 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所長、教授級高工(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技術)黃毓明 省國土資源廳地質...
進一步完善農業、氣象、應急、水利等部門會商協調機制,建立健全旱澇、低溫凍害、高溫熱害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導致的農業災害監測預警和回響機制,完善災害診斷技術與標準,加強糧食生產全過程氣象災害防範能力。根據氣候變化引起的生態關係改變和病蟲害新特點,最佳化構建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有效防控蟲媒傳染病與有害生物...
隧道工程與其他地上普通工程結構相比,在勘察、設計、施工和管理上具有較多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同時隨著隧道工程的運營,也容易在內部、外部因素影響下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害。隧道結構安全監測系統通過對隧道應變、振動、溫度、沉降等動態回響信號的實時線上監測和遠程採集,把握隧道施工和運營階段工作狀態,及時發現隧道隱藏...
第八十一條 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總量控制、使用指導和技術服務,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適用技術,實施灌區農田退水循環利用,加強對農業污染源的監測預警。黃河流域農業生產經營者應當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科學處理、處置農業投入品包裝廢棄物...
加快完成於橋水庫綜合治理,重點續建環庫截污溝二期和4處入庫溝道濕地淨化工程,研究並適時實施於橋水庫前置庫濕地提升工程;提升水庫全封閉管理建設;對剩餘未治理的9.52公里引灤隧洞除險加固,主要措施包括伸縮縫、裂縫、低強混凝土等病害治理及進口水文監測站維修改造;對黎河東鋪橋等8座橋樑拆除、新建7座橋樑、27...
扦插用苗,應在生長2年以上,健壯、無病蟲害的燕子掌上分株採選,除頂端嫩枝外,其他的枝節均可分株採選。將採選的枝節保留上端留3-4對葉子片,通風晾12-24小時後扦插。扦插前1天漫灌澆1次透水,扦插後不可澆水,以免引起爛根。用有機肥料作底肥,扦插的株,行距為20厘米左右,一般25-30天可生根。生根後可...
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和智慧型農業,積極開展輪作休耕試點,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爭創一批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區,擴大綠色防控示範區成效及覆蓋面;深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行動,加強農業投入品規範化管理,健全投入品追溯系統,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以精確定量施肥為導向,深化測土配方施肥,推進新肥料新技術,鼓勵繁昌區率先開展有...
中心開發基於網路通訊的移動農業專家系統平台,實現農業主要病蟲害的移動端輔助診斷;開發產業信息化服務平台,欄目包括產業新聞、實用技術、產業支撐、專家服務、市場動態、農村產權交易、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為全市農業農村產業提供各項信息管理、發布及服務;開發數字農業服務平台,加快推廣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
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深化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新肥料新技術套用,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有序開展輪作休耕。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強化重大病蟲害防控服務指導,確保全省化肥農藥年使用量零增長。推動高品質特色農產品生產,打造荊楚農優品牌。發展林下經濟、康養休閒、...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計算技術研究所等中科系科研院所落地建設,濟南黃河綠色研究院、山東可信雲信息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創新機構先後成立,擁有臨空經濟區、新材料產業園、數字經濟產業園、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國際招商產業園、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中歐裝備製造小鎮等一批高端產業園區,新技術、新...
相關領域適應工作有所進展。推廣套用農田節水技術 4 億畝以上,“十一五”期間全國農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 0.50。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面積 8500 萬畝以上,培育並推廣高產優質抗逆良種,推廣農業減災和病蟲害防治技術。開展造林綠化,全國完成造林面積 2529 萬公頃,森林面積達到 1.95 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