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股權結構的中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研究

基於股權結構的中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研究

《基於股權結構的中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研究》是一本張天陽編制,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在2008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基於股權結構的中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研究
  • ISBN:9787811350210, 7811350211
  • 頁數:227頁
  • 出版社: 暨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版本:第1版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尺寸:20.6 x 14.6 x 1.4 cm
  • 重量:259 g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張天陽,男,雲南昆明人,中共黨員,管理學博士,副教授。獲湖南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西南財經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雲南師範大學經濟學院中青年骨幹教師,現任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經濟系主任、珠江經濟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財務管理與公司治理。2005年至今,出版專著有《公司財務管理研究》、《基於股權結構的中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研究》,編著教材3部,在《財經理論與實踐》、《會計之友》、《財會研究》、《財會通訊》等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其他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和參與省部級課題2項、校級課題3項,在教學方面先後主講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公司治理、貨幣金融學等課程。

內容簡介

《基於股權結構的中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研究》主要內容:改革開放30年來,民營經濟不斷壯大,特別是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市場化改革以來,民營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經過改制成為公眾公司,陸續在我國及海外證券市場掛牌上市,這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和證券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當前“國退民進”改革的背景下,民營上市公司在我國證券市場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主要特徵是大股東控制,而民營上市公司與非民營上市公司相比,從所有權結構和控制結構看,股權集中度更高,亦存在“一股獨大”現象,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程度更大,最終控制人多採用金字塔控制結構以層層放大控制權,用較少的投資控制較多的企業股份;從內部治理機制看,民營上市公司的家族控制或關鍵人控制現象更明顯,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情況屢見不鮮;從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管理方面看,民營上市公司的最終控制人往往超越內部控制,獨斷專行,內部控制機制和財務風險管理機制缺失,內部控制風險和財務風險膨脹;從會計信息披露的角度看,民營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違規情況總體上比非民營上市公司更為嚴重。上述情況導致民營上市公司業績惡化,這嚴重製約了我國民營化改革進程的順利進行,阻礙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針對以上問題,《基於股權結構的中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經濟學、企業理論和財務理論為依據,採取規範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比較分析與綜合歸納相結合、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的關係展開研究:首先闡述了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論,並論證了產權、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的內在邏輯關係,即產權制度指導和規範企業的產權安排,企業的產權安排形成企業的股權結構,並決定公司治理結構的內容,進而影響公司治理機制和公司治理績效。在此基礎上,《基於股權結構的中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研究》對我國民營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控制方式的特徵及其對公司治理機制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並探討了公司治理所面臨的核心問題,指明了公司治理改革的方向。接著分析了公司的股權結構、控制方式對公司價值的影響,並實證檢驗了公司的股權結構與公司價值的關係,然後探討了公司的公司治理機制與財務治理(內部控制、財務風險管理、會計信息披露)的關係,並重點研究了公司財務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最後提出了完善我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的制度設計。經研究發現: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控制方式是決定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結構使得控股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行為具有較大的隱蔽性,加大了公司治理的難度,降低了公司治理的效率;我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的關鍵是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核心代理問題,在法制不健全,外部監督不力的情況下,控股股東利用其控制權謀取私人收益,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從而降低了公司價值;我國民營上市公司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以及所有權和控制權的高度分離不利於公司價值的實現,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程度越高,控股股東獲取控制權收益的動機就越強,其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侵害程度就越大;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和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提高我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實現公司經營目標的重要保障。而當前我國民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財務風險管理和會計信息披露的機制不健全,運行環境差,隱藏的風險大。
基於我國民營上市公司存在的以上問題,筆者認為,要完善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必須從最佳化內部治理結構、完善外部監督機制、強化利益相關者參與治理三個方面人手。最佳化內部治理結構包括:最佳化股權結構,實現股權分散化和外部化;引入戰略投資者,建立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從股權結構上堵住漏洞,增加控制結構和現金流向的透明度;完善董事會制度,增強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加強公司治理文化建設,強化董事和高管人員的誠信意識。完善外部監督機制包括:完善我國民營上市公司控制權市場競爭機制;建立和完善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培育和完善經理人市場。強化利益相關者參與治理包括: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強化法律監督;強化機構投資者的治理作用;推行投資者關係管理(IRM)。

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0.2 研究意義
0.2.1 研究的理論意義
0.2.2 研究的現實意義
0.3 文獻綜述
0.3.1 國內相關文獻
0.3.2 國外相關文獻
0.4 研究方法
0.5 研究思路與本書結構
0.6 本書研究的創新點及不足
0.6.1 本書的創新點
0.6.2 研究的不足及原因
1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論
1.1 公司治理的內涵與特徵
1.1.1 公司治理的內涵
1.1.2 公司治理結構的基本特徵
1.2 公司治理機制
1.2.1 激勵機制
1.2.2 制衡機制
1.2.3 決策機制
1.2.4 約束機制
1.3 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較分析
1.3.1 影響公司治理模式的因素
1.3.2 公司治理模式的一般形式與特點
1.3.3 公司治理模式的演化趨勢
1.4 公司治理的理論依據與評析
1.4.1 公司治理的理論依據
1.4.2 公司治理理論依據的評析
2 產權制度、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
3 中國民營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控制方式
4 中國民營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價值
5 中國民營上市公司財務治理
6 中國民營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
7 完善中國民營上市公司治理的制度設計
參考文獻
致謝
與本書有關的科研成果目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