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行政區劃,農場概述,
行政區劃
1979年,埔寨農場下轄半嶺、大塘2個大隊,12個生產隊。1987年,大隊改為管理區:半嶺管理區下轄振興、龍牙、中心3個自然村;大塘管理區下轄松嶺、富二、樓瑤3個自然村。1991年,隸屬場管轄的柑桔、雜果、副業、機務、後勤、農業6個單位因體制原因合併為場部農業隊。1996年,原有6個橡膠專業隊調整為洪塘、長坑、冷水坑、半嶺、場部5個橡膠專業隊。2005年,埔寨農場總戶數582戶,總人口245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1人。
2013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代碼 | 城鄉分類 | 名稱 |
441423450200 | 220 | 半嶺管理區村委會 |
441423450201 | 123 | 大塘管理區村委會 |
農場概述
埔寨農場交通便利,省道S224線貫穿場部。1998年8月,場黨委貫徹縣“三年公路建設年”的指示精神。1999年5月動工改造經過場域的1940線(後改為S224線)的硬底化建設,並於2001年冬竣工。1999年冬,半嶺管理區發動鄉賢捐資25萬元,擴寬管理區村道長5公里,路面寬6~9米(半嶺至埔西、農場、采芝、振興、中心嶺的村道)。2005年冬開展村道建設,發動來場辦實業的企業家捐資改造了半嶺至埔西村村道,把原來彎曲、高低不平的泥沙路面改造為水泥硬底化路面。
1979年,埔農全場只有6部舊式電話。1994年,場機關首部程控電話開通,隨後,電訊業務快速發展,2000年,全場擁有程控電話125門;手機28部。2005年90%以上農戶家庭已擁有程控電話和手機。
1980年振興、中心嶺兩個自然村從埔寨鎮湖仔電站接來高壓線,首先得到供電照明。1982年後埔寨鎮供電所向農場全面供電。
為解決場部幹部、職工的飲用水問題,1975年農場投入2.5萬元在大南坷建自來水;1987年大塘松嶺自然村投入1.5萬元在飯飲坷建自來水,全村32戶、136人飲上自來水;1986年半嶺、振興自然村自籌資金在籃坷利用山泉水引入農戶,供全村36戶、172人飲用,此工程還得到豐順縣水電局和衛生局的資金扶持。1998年半嶺管理區的龍身自然村3戶村民合建自來水,投資5.5萬元,利用山泉水引入龍身、中心嶺兩個自然村。至此,全場除大塘的富二、樓瑤自然村的部分農戶外,其餘已飲上衛生清潔的自來水。
1994年,豐順縣水電局立項投資36.9萬元,建起冷坑司公庵水庫1座,庫容量20萬立方米。至2005年,全場有山塘水庫13宗,水圳陂頭12處,引龍水渠貫穿農場南北。
水果種植是農場的主要收入。1987年,全場種植的柑、桔、橙等水果1000多畝,達到人平0.4畝。1990~1993年是水果盛產期,全場水果總產年均589噸,但由於盲目種植柑桔,技術及市場調節等因素跟不上,導致只有40%農戶賺錢,30%農戶持平,30%農戶虧本。1993年後水果產量急劇下滑,1994年後大部分農戶改種和開挖魚塘。1994年起全場水產養殖面積逐年增加,2000年,養魚戶占農戶的70%,魚塘總面積230畝,總產量98噸,總產值60萬元。2005年有魚塘面積250畝,總產量115噸。2000年,場有山地面積6270畝,其中橡膠2200畝,桉樹防風林1000畝。1997年橡膠改種芒果100畝,其他林果2720畝,橡膠經濟林年產值28萬元。2005年,因橡膠樹老化,大部分膠園進行改造,以種植藥材青蒿為主,農場成為縣的青蒿種植試驗基地。
1979~1993年,農戶以養豬、雞、鴨、鵝為主。1994年後豬的飼養量逐年下降,2000年雞、鴨、鵝的年總產值48萬元。2005年,飼養雞、鴨、鵝39.6萬隻,年產387噸。
2000年,全場農村社會總產值66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600萬元,人均年收入3318元。2005年,農場的社會總產值1267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186萬元,農村人均年收入3593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030畝,畝產295公斤,總產量599噸。其中全年種植水稻950畝,畝產378公斤,總產量359噸,分為夏秋兩季,夏收水稻420畝,畝產369公斤,總產155噸;秋收水稻530畝,畝產385公斤,總產量204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