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變遷中基於敘事視野下的記憶場所保護理論

城鎮變遷中基於敘事視野下的記憶場所保護理論

《城鎮變遷中基於敘事視野下的記憶場所保護理論》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陸邵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鎮變遷中基於敘事視野下的記憶場所保護理論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陸邵明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我國東部沿海城鎮快速變遷中,普遍存在因對文物保護名錄外的大量現存的、離散的、富有集體記憶與地方人情味的記憶場所認知不足、保護缺位而造成地域文化認同嚴重缺失現象,為此本課題對此類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理論進行系統研究:(1)廓清記憶場所的內涵、要素與價值;(2)探索一套記憶場所挖掘採集路徑,構建相應的信息模型與其認同性評價系統;(3)闡述記憶場所保護、詮釋與活化策略及其與城市設計的對接路徑;(4)選擇不同類型、不同地區城鎮濱水地段,綜合運用分析調查、可視化技術與量化統計,開展實證研究,來驗證理論的有效性與普遍性。本課題將創新運用敘事的研究方法,強化呈現、組構記憶信息、場所與市民之間的根植關係;將彌補建築保護理論的不足,豐富歷史地段更新理論;對於城鎮變遷中地域文化的認同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為深度挖掘街區歷史文化資源、提升既有空間的文化內涵與社會凝聚力提供科學引導與技術支撐。

結題摘要

我國城鎮快速變遷中,普遍存在因對文物保護名錄外的大量現存的、離散的、富有集體記憶與地方人情味的“記憶場所”認知不足、保護缺位而造成地域文化認同嚴重缺失現象,為此本課題對此類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理論進行了持續性系統研究:(1)廓清了記憶場所的內涵、要素與價值;(2)探索一套記憶場所挖掘採集路徑,構建物-場-事的信息模型與其創新評價系統;(3)闡述記憶場所保護、詮釋與活化策略及其與城市設計的對接路徑;(4)選擇上海黃浦江碼頭街區、浙江海鹽縣城環城河、雲南怒江地區少數民族村落等不同類型、不同地區的記憶場所,綜合運用文獻、社會調查、形態分析、空間句法可視化理性分析以及專家深度訪談,開展實證研究,來驗證記憶場所保護與活化理論的有效性與普遍性。本課題將創新運用“敘事”的研究方法,將主體的生活習慣納入到場所記憶與情感依戀的分析與挖掘之中,強化呈現、組構記憶信息、場所與市民之間的根植關係。本課題的創新成果是構建了一個基於物-場-事的記憶場所挖掘、保護活化與評價的機制,並創新提出了“記憶場所”保護的“高語境”塑造策略。 課題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內參被採納3篇,相關學術論文近28篇(18篇標註基金號51278292),其中SSCI 1篇,CSSCI 13篇,建築學報3篇,人民日報3篇,被引104頻次,下載6300餘次(統計數字來自CNKI);已經獲得省部2個二等獎,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組織召開了3次有一定影響力的論壇,創建了國內首個“記憶場所保護與活化微信公眾平台”;相關觀點被人民網、新華網、文匯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人大資料複印中心等專題播發。 課題研究彌補了文物建築保護理論的不足,豐富了歷史地段更新理論;對於城鎮變遷中地域文化的認同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為深度挖掘街區歷史文化資源、提升既有空間的文化內涵與社會凝聚力提供了科學引導與技術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