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利,現任廣西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曾任福建農林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職於福建農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法學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富利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職務:福建農林大學碩士生導師
- 職稱:副教授
個人履歷,研究領域,主持項目,個人成就,工作經歷,承擔課程,學術論文,
個人履歷
2002.08——2004.07 河北省玉田縣政府(河北省委組織部黨政選調生)
2016.02——2021.07 福建農林大學A類引進人才,文法學院副教授(預聘),碩士生導師
曾任福建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現任廣西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理論法學、憲法學、基層法治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持項目
[1]2017年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法治重要論述研究” (項目編號FJ2018MGCA006)
[2]2023年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數字法治政府建設研究(FJ2023MGCA041)”
[3]2017年北京市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下的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研究”子課題“中國傳統監察制度鏡鑒”子課題(項目編號17ZDA02)
[4]2018福建省軟科學項目“科研分類管理評價” (項目編號2018R0017)
[5]2016年福建省智庫項目“福建省傳統村落整體性保護對策研究”(課題號KX160710A)
[6]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法科大學生加強人文教育的路徑選擇與整合實踐”(課題號JAS170136)
[7]福建省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福建民間精英流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課題號KCXRC265A)
[8]福建省統戰部項目“福建歷史文化名城名村保護利用情況調查思考“(課題號KX190903A)
個人成就
法學博士、博士後。在文、史、哲、政、經、法、藝術、戲曲理論均有涉獵,在古典文學、紅學、戲曲藝術領域均有造詣。多次參與地方古建築保護立法、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山西晉中古城保護等立法論證;參與評劇、越劇、豫劇等地方劇種多部戲曲劇本創作。2013年-2022年,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其中CSSCI期刊17篇,CSSCI期刊擴展版11篇,北大核心期刊8篇,5篇被《人大複印資料》《社會科學文摘》《中國高校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8篇被“法學學術前沿”、“法律盤點”等學術公眾號全文轉載。2021年,入選“中國智慧法治學術影響力Top100”。
工作經歷
1998年9月—2002年7月,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
2002年7月—2002年9月,河北省委組織部幹部一處(河北省委選調生)
2002年7月—2004年8月,河北省玉田縣政府(河北省委選調生)
2004年9月—2007年6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憲法行政法學專業法學碩士
2012年9月—2015年12月,重慶大學法學院理論法學法學博士
2015年12月—2018年7月,復旦大學法學院博士後
2015年12月至今,福建農林大學文法學院法學系,副教授。
曾任福建工程學院法學院副教授。
承擔課程
法理學,憲法學,法律社會學,法學前沿。
學術論文
[1]《中國財稅治理模式的現代轉化與進路變遷》,《社會科學》2016年第4期,(權威期刊,CSSCI,《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2]《追溯財政稅收的“元規則”》,《雲南財經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CSSCI,《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3]《全球風險社會下人工智慧的治理之道——複雜性範式與法律應對》,《學術論壇》2019年第3期,(CSSCI,《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4]《“梁啓超之問”的學說譜系》,《河北學刊》2014年第2期,(CSSCI)
[5]《新鄉村建設運動與社會轉型時期的鄉土復興》,《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CSSCI)
[6]《經濟正義與政治正義的融通——布坎南立憲倫理的再思考》,《理論與改革》2015年第4期,(CSSCI)
[7]《國家治理語境下的財稅理念更新與模式轉化》,《現代經濟探討》2016年第3期,(CSSCI)
[8]《人類基因增強之禁止的倫理剖釋》,《道德與文明》,2015年第3期,(權威期刊,CSSCI)
[9]《多數決民主的悖論及其與憲政的張力》,《東疆學刊》2013年第4期,(CSSCI)
[10]《古代社會危機中的軟法應對——以北宋荒政為視角》,《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CSSCI)
[11]《中國鄉土社會的地權表達——以“祖業權”為視角》,《求索》2017第9期,(CSSCI)
[12]《農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法理闡析與路徑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CSSCI)
[13]《立憲視野下的財稅轉型理論之構建》,《理論與改革》,2015年第5期,(CSSCI)
[14]《國際視野下我國的“雙碳”戰略與法律治理路徑》,《河南社會科學》,2021年第6期,(CSSCI)
[15]《智慧治理抑或數字規訓?——智慧城市如何消解匿名性》,《寧夏社會科學》,2023年第1期
[16]《大數據環境下的國家治理與風險應對》,《廣西社會科學》2021年第3期,(CSSCI擴展版,《中國高校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17]《“黃宗羲定律”與國家治理——一個並稅式改革史的角度》,《湖湘論壇》,2016年第5期,(CSSCI)
[18]《公平視域下我國碳排放配額的初始分配》,《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第5期,(北大核心+CSSCI擴展版)
[19]《傳統古村落保護的困境與應對策略》,《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16年第2期,(CSSCI擴展版,他引次數36次)
[20]《鄉村精英流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慶社會科學》2016年第8期,(北大核心+CSSCI擴展版)
[21]《大數據時代人工智慧輔助量刑的定位、前景及風險防控》,《廣西社會科學》,2019年第1期,(CSSCI擴展版)
[22]《中國憲政強國主義的行來之路與歷史反思》,《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北大核心+CSSCI擴展版)
[23]《基因科技介入競技運動的倫理回應》,《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北大核心)
[24]《社會轉型語境下的鄉村復興之路》,《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北大核心)
[25]《我國碳排放權交易法律構造的疏失及完善》,《生態經濟》, 2019年第2期,(CSSCI擴展版)
[26]《社會轉型期鄉村精英流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7年第2期,(CSSCI擴展版)
[27]《行政規範性檔案司法審查的基本進路探討》,《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19年第2期,(北大核心)
[28]《新發展理念下的地方立法與利益衡平》,《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權威期刊)
[29]《晚清變革中的財政轉型與政治博弈》,《江漢學術》,2016年第6期,2016年11月,(CSSCI擴展版)
[30]《在破與立中新生——傳統古村落整體保護的實踐與反思》,《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CSSCI擴展版)
[31]《文化生態視域下的精英流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8期,(CSSCI擴展版)
[32]《後疫情時代全球公共產品供給與國際關係應對》,《理論研究》,2023年第3期
[33]《競技體育運動的倫理考量》,《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34]《重溫“黃宗羲定律”——一個治理語境下的解讀》,《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第5期,(211學報)
[35]《傳統中國社會結構下士紳精英的權威演化與基層治理邏輯》,《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211學報)
[36]《新技術與美學的互生之旅:人工智慧藝術何以可能?》,《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211學報)
[37]《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前評估機制探索——以福州三江口濕地立法前評估為樣本》,《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期,(211學報)
[38]《法治社會的階層基礎闡析——基於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角度》,《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4期,(211學報)
[39]《稅制博弈與契約原則——<大憲章>的稅收法治線索闡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211學報)
[40]《“設區的市”立法賦權的理論定位與行權的對策建議》,《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211學報)
[41]《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德性取向》,《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9年第5期,(211學報)
[42]《憲法視野下的稅收改革與財稅治理》,《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11期
[43]《大數據時代人工智慧輔助量刑問題研究》,《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
[44]《高校科研評價現狀與分類評價制度研究》,《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
[45]《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評價機制的反思與構造》,《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
[46]《深化改革背景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制度建構》,《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
[47]《經濟新常態下“精準扶貧”的推進策略及實現路徑》,《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6期
[48]《新鄉村建設、逆城市化與鄉土復興》,《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
[49]《論稅務救濟雙重前置——以李秋香訴利津縣國家稅務局案為例》,《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6期
[50]《“知識規劃時代”法學學術研究的反思與批判》,《荊楚學刊》,2017年第2期
[51]《制度創新理論視角下中國農地制度的變遷——兼論“諾斯悖論”的解開》,《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
[52]《著作權視角下人工智慧生成物保護問題探討》,《鄭州輕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1期
[53]《“輪迴”的歷史與民族國家的寓言——<生死疲勞>的敘事解讀》,《西部學刊》,2017年第2期
[54]《關於我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理論探討》,《天中學刊》,2017年第4期
[55]《英國議會政治的形成譜系——一個稅制博弈的視角》,《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
[56]《“知識增量”語境下法學學術研究的冷思考》,《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7年第3期
[57]《法科學生普及博雅教育的路徑選擇》,《廣西警察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
[58]《監察委員會職務犯罪調查權論析》,《中共青島市委黨校學報》2019年第6期
[59]《監察體制改革中的監察留置措施問題探討》,《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9年第5期
[60]《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法治治理研究》,《經濟與社會發展》,2020年第6期
[61]《農村土地征地補償司法實踐的困境與紓解》,《濟寧學院學報》,2023年第5期
[62]《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法律制度實現路徑探討》,《社科縱橫》,2020年第7期
[63]《善治視野下的鄉村生態治理》,《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期
[64]《“學術規範化”語境下法學研究範式的反思》,《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65]《制度變遷中“諾斯悖論”的解開》,《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第6期
[66]《試析法律的道德化與道德的法律強制》,《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67]《掃蕩煙塵現真容——<紅樓夢>中“調包計”的真相》,《社科縱橫》,2013年第2期
[68]《評劇藝術與生命空間》,《安徽文學》2013年第7期
[69]《“外引”與“內消”——國際經驗對中國土地用途管制的立法借鑑》,《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20年第10期
[70]《歷史文化街區的整體保護與活態利用探討》,《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
[71]《人工智慧時代法學教育模式變革探析》,《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年第5期
[72]《試析法律的道德化與道德的法律強制》,《南昌大學教育學報》,2013年第2期
[73]《黃宗羲君主思想中“民本”與“民主”的轇轕》,《江蘇科技大學學報》,2021年第3期
[74]《Rural Elite Flow and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