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關係演變的制度邏輯和實踐過程

城鄉關係演變的制度邏輯和實踐過程

《城鄉關係演變的制度邏輯和實踐過程》是2014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折曉葉艾雲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城鄉關係是中國社會最基本的社會關係之一,這一關係的失衡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最大的結構失衡。本書的研究,聚焦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前後60年的長時段,重點在於從社會關係結構轉型的角度觀察這一關係的變化。通過對制度安排和日常生活實踐邏輯的雙重關懷,所呈現出來的城鄉關係,與一般經濟學、城市學、城鄉規劃學所論有所不同。
本書在分析上側重於城鄉關係演變的各階段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在面對這些問題時變遷主體所採取的對策,既包括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和政策設計,也包括城鄉基層單位和民眾的應對策略。通過將社會結構與社會行動結合在一起觀照,提出各時期不同的“機會結構”、“互動機制”和“行動策略”,既為城鄉關係的演變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推進,又給其發展帶來新的更為複雜的難題。正是在這些新舊問題和壓力的交替作用下,城鄉關係在進入一個個新的階段時,後邊都拖著一條長長的問題尾巴,表現出諸種與一般城市化和現代化理論不相一致的路徑和實踐。

作者簡介

折曉葉,1950年生,1981年蘭州大學經濟學本科畢業,1981年參加南開大學社會學班培訓,1984年南開大學法學(社會學)碩士畢業。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和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長期從事組織社會學、經濟社會學、農村社區發展和城鄉關係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論文主要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等刊物上,專著有《村莊的再造——一個超級村莊的社會變遷》(1997)、《社區的實踐》(合著,2000)、《城市在轉折點上》(1989)等。
艾雲,1981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博士後、助理研究員。201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社會學博士學位。2009.1-2011.1 史丹福大學弗里德曼國際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組織與制度研究、經濟社會學。曾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上發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 城市與鄉村之關係何以成為問題
二 城鄉關係的幾個研究視角
(一)衝突-融合論
(二)結構轉型論
(三)統籌和一體化論
三 研究路徑和分析框架:一個“機會結構-互動機制-行動策略”的分析框架
(一)日常生活情景和邏輯中的“結構-機制-行動”
(二)研究視角、敘事線索和方法
第二章 城鄉關係的歷史演變
一 農本經濟延續下相對開放的城鄉關係(1949—1952)
二 總體性支配下城鄉關係的國家性建構(1953—1978)
(一)汲取鄉村的內向型資金積累
(二)工業上下馬與勞動人口進出城
(三)糧食短缺、“盲流”與城鄉隔離制度的開端
(四)替代家庭經濟組織功能的合作化運動
(五)全面分隔城鄉的戶籍制度
(六)城市“單位制”和農村“集體制”
三 鄉村自主性增長下的城鄉關係(1978—1984)
(一)地方自主權擴大對於城鄉關係的影響
(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勞動力冗餘的非農化
(三)農產品價格雙軌制與城鄉要素市場化流動
(四)財政包乾與鄉鎮企業和鄉村工業化
(五)小城鎮發展對城鄉隔離格局的弱化
四 競爭型增長下的城鄉關係(1985-2002)
(一)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農業“三要素”留鄉還是進城?
(二)勞動力流動與城鄉職業分工體系的改變
(三)雙軌制與城鄉工業競爭性增長
(四)分稅制與地方分成性增長和競爭
(五)開發區建設與縣際城市化競爭
五 城鄉統籌模式下的城鄉關係(2002年以來)
(一)“多予、少取、放活”、“反哺”與統籌城鄉
(二)二次分稅制與地方政府經營模式的轉換
(三)民工潮與區域間城市化競爭
(四)城鄉統籌:縣域城市化議題的提出
第三章 要素流動中的城鄉關係
一 國家主導下的土地要素身份化:國家所有與集體所有
(一)國家總體性計畫體制下城鄉土地功能差異
(二)市場化改革與農村民間土地市場的興起
(三)土地市場興盛與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
(四)“還權賦能”:破解土地集體制與土地身份化的改革試驗
二 人口城市化:人口、土地和戶籍三位一體的結構與解構
(一)人口、土地與戶籍三位一體的治理結構
(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人地分離”
(三)農民工進城與“半城市化”
(四)行政主導下的農民城市化:“進城”和“上樓”
三 農產品市場興起:土地收益權變革與市場結構變遷
(一)城鄉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
(二)農村工業化與城鄉商品流通
(三)農產品市場一體化:農戶經濟與資本企業
(四)居民消費結構變化與農產品市場轉型
(五)網路時代與農產品市場
四 資源資本化與資本下鄉
(一)城鄉資本的單向流動:農村資源資本化的困境
(二)“資本下鄉”與土地產權制度改革
第四章 制度控制與“反控制”下的城鄉關係
一 將行動者引入觀察和分析中心
二 計畫控制時代的反向機制
(一)瞞產私分:對農產品剩餘控制的抵制
(二)“磨洋工”:對集體制生產控制的逃逸
(三)外出:對謀生手段控制的掙脫
(四)“盲流”:對“職業-身份”控制的擺脫
(五)工業進社隊:對城鄉產業分割的突破
(六)“包產到戶”:對占有和經營方式控制的變革
三 從雙軌制到市場化:鄉村的“反控制”空間
(一)要素市場化交換:鄉村的競爭機會
(二)鄉鎮企業:鄉村工業化的反向“拉力”
(三)勞動力市場化流動:農民工流動對制度控制的消解
(四)村莊自然城鎮化:城鄉關係壁壘的打破
(五)邊緣社區:城鄉二元結構在城市內的複製與競爭
四 城市化過程中農民合作行動的“反控制”意涵
(一)“鄉”-方的反向視角和應對策略
(二)輸入和回應:農村再合作制度的緣起
(三)農民依靠合作的“反控制”行為
(四)農民再合作主要針對和解決的問題
第五章 行政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下的城鄉關係
一 從“雙軌”到“權力-資本-市場”三重機制
(一)雙軌治理:行政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基礎
(二)資本如何將權力與市場加以聯結
(三)行政權力和資本雙重推動下的城市化浪潮
二 縣域城市化項目經營的統合模式
(一)縣域政府“統合化”新傾向
(二)“項目平台”:中央管制政策約束下地方的應對策略
(三)城市化“土地核心項目平台”的運作
三 城鄉“一體化”的諸面向和新議題
(一)國家戰略和地方行動
(二)部門下鄉,項目進村
(三)資本借“項目”進村,農民被“騰地”上樓
(四)資本下鄉,農民進城
(五)社會性基礎設施建設
第六章 結語
(一)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難題
(二)城市化還是城鎮化
(三)主體性建構和農民自組織參與
(四)“結構-機制-行動”取向的分析潛力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