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人中國城市化進程及其對策

城市與人中國城市化進程及其對策

《城市與人中國城市化進程及其對策》從“城市與人”這個獨特的視角出發,全面探討了中國城市化的歷史進程與現實對策。《城市與人中國城市化進程及其對策》不僅考察了城市與城市化的基本內涵,城市化歷史演進的一般規律和全球化背景下現代中國城市化的發展歷程、特點與難題;而且,重點探討了當代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城市快速發展、社會急劇變革與結構轉型所引發的價值觀念變遷、“城市認同”困境以及“城市異化”現象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並且,從以人為本的維度,通過對城鄉一體化理論的深入分析、制度建設與發展戰略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性地提出了當下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諸種矛盾和問題的解決之道。《城市與人中國城市化進程及其對策》不僅有助於拓展城市化學術研究的新領域,加快推進中國特色城市化的現代化進程,而且對構建和諧城市的發展理念,提高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決策的科學性,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城市與人中國城市化進程及其對策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259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 作者:寧克平
  • 出版日期:2009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1008077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城市與人中國城市化進程及其對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寧克平,男,1961年12月生,湖南益陽人,湖南師範大學文學學士、西安美術學院文學碩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職於廣州美術學院、信息時報社北京記者站、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現作為中組部博士服務團成員掛任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長。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價值與實踐理論、巨觀經濟管理與產業戰略規劃、城市規劃與環境保護。曾主持“中國市長大廈(廣州)”、“京都大廈”等十多項室內與城市環境規劃,《廣東省省屬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十一五”規劃綱要》等的編寫。出版《中國岩畫藝術圖式》、《責任·忠誠·激情——造就優秀企業和員工的三個準則》兩部專著,在《學術研究》、《理論與改革》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多篇。

圖書目錄


導言城市化:現代化過程的歷史必然
第一章 城市與城市化
第一節 作為物質與觀念樣式的城市
一、城市的本質
二、城市的功能
三、城市的形態分類
第二節 作為現代化演進方式的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多重維度
二、城市化的支撐物

第二章 城市化:演進、建構與偏失
第一節 不同歷史境遇中的城市化
一、資本主義過程與已開發國家城市化
二、後發國家城市化的歷史虧缺
第二節 中國歷史上的城市
一、最初的“城”與“市”
二、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
三、中國古代城市發展之軛
第三節 新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一、起點:近代中國的城市化
二、新中國的城市化歷程
第四節 新中國城市化的特點與難題
一、工業化基礎薄弱
二、政府主導型的發展
三、城鄉二元結構
四、發展的非均衡性

第三章 線形關係中的經濟發展與城市化
第一節 經濟發展與城市化的一般規律
一、城市化與工業化的一般規律
二、經濟發展與城市化的辯證互動
第二節 經濟發展、城市化與政府的作用
一、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美國為例
二、東亞後發國家:以韓國為例
第三節 計畫經濟條件下的中國城市化
一、緩慢、遲滯的城市化
二、城市化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
第四節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城市化
一、改革開放與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新特點
二、動力機制與基本問題

第四章 社會轉型、觀念變遷與城市認同困境
第一節 傳統社會及其觀念模式
一、小塊土地耕作
二、聚族而居與家族觀念
三、無變遷的社會與“禮治秩序”
四、“長老統治”與“差序格局”
第二節 城市化震盪
一、衝擊城鄉二元格局
二、“從身份社會向契約社會的變革”
三、價值觀念的嬗變
第三節 城市化與城市認同困境
一、“他者話語”的形塑
二、新移民的城市認同困境
三、城市認同缺失的後果

第五章 城市化與城市異化
第一節 人的需要與城市的應然
一、人的存在與人的需要
二、城市的應然:需要的滿足
第二節 城市異化
一、馬克思的異化理論
二、城市異化現象
第三節 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異化問題
一、國外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異化問題
二、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異化問題

第六章 求索解決之道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關於城市化的理論啟迪
一、對立與融合——馬克思主義的城鄉理論
二、城鄉一體化——城市化的目標
第二節 未來經濟發展與中國城市化的戰略選擇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二、統籌城鄉發展,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
三、加快主體功能分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第三節 構築中國城市化的體制框架
一、制度因素與城市化
二、城市化進程中的制度創新
三、制度創新下的政府行為
第四節 城市文化的培育
一、城市文化與城市精神
二、文化阻滯因素的消解
三、中國城市文化的轉型
第五節 建設富有家園感的城市社區
一、社區與人的歸屬感
二、沒有歸屬感的“歸屬”
三、社區歸屬感的營造
第六節 中國城市化的目標:和諧城市
一、生態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二、和諧城市: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一章城市與城市化
何謂城市?何謂城市化?在分析和考察中國城市化問題之前,需要一個先在的理論前提,那就是對於城市、城市化的具體含義作出理論的說明,以便為後面的具體論述作出鋪墊。對城市這一概念及相關問題的說明,就如同“商品”概念在經濟學中所具有的特殊意義一樣。
第一節作為物質與觀念樣式的城市
一、城市的本質
在人類發展歷史上,戰爭的需要產生了城,交易的需要產生了市。在中國古代漢語中,“城”指的是圍繞人群聚落而修築起來的環形牆壁,是指一種防禦性的構築物;“市”則是指人們進行物品交易的場所。城市是一個與鄉村相對立的概念,城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產生於人類不斷改造自然界的過程之中。城市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鄉村的分離。
對於城市這一概念,不同學科有不同的定義:從人口角度講,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規模並以非農人口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種特殊形態。從功能角度講,城市是具有中心性能的區域焦點,是從事第二、三產業人群的集中居住地。從特徵角度講,城市是非農業人口集中,以從事工業、商業、交通等非農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居民點,是一定地域範圍內社會經濟和文化活動的集中點,是區別於比較單一而分散的農村居民點的社會空間結構形式。從系統角度講,城市是一個以人為主體,以空間利用和自然環境利用為特點,以集聚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為目的,集約人口、經濟、科學、技術和文化的空間地域大系統。

後記

新春伊始,書稿的最後一遍修改終於完成了。掩卷回想,雖然研究過程中有些許的開心,也有不少的心得,但內心對自己才學疏淺的忐忑與遺憾,對書稿深度學術問題的困惑始終長久地困擾著我。所幸的是,在近些年來的學習與研究中,有許多老師、同學、朋友和同事都給了我莫大的教誨和彌足珍貴的幫助。正是有了他們的無私教誨與誠摯幫助,才使我在繁忙的工作與緊張的學術研究中始終不敢有半點的懈怠,始終保持著不斷前行的動力。這種力量,也是支持我不斷走向學術新高度、人生新境界的堅強精神支柱。
本書是在我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經過近兩年的研究,補充、修改而成的。在寫作博士論文與修改本書的漫長過程中,我的導師韓震教授一直給予我深切的關心和諄諄的教導。先生對我的悉心指導,對本書現實意義和學術維度的定位與把握,是我得以不斷超越既有淺見、完成本書的重要保障;先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人格魅力,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思想的力量和知識的價值;先生的睿智豁達、勤勉嚴謹,高屋建瓴的思想洞察力與現實的人文關懷精神,對我的工作和研究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同時,我要特別感謝我的老師袁貴仁教授在我博士論文和本書寫作過程中對我的啟迪、點撥與指引,本書對制度問題的關注、對城市與人的生存狀態以及當代中國城市發展面臨的矛盾與對策等現實問題的研究大大得益於先生。

序言

寧克平同志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經過反覆修改和充實,完成了《城市與人——中國城市化進程及其對策》一書。在該書即將出版之際,他約我寫個序,我愉快地接受了這個要求。一是作為他的博士論文指導教師,我對學生的成長由衷地感到高興;二是我也有責任幫助他,因為我全過程參與了其論文的選題、調研、擬就提綱、寫作和修改,與別人相比我對這本書更了解些。當然我是作為“指手畫腳”的“導師”參與這個過程的。
城市,作為人類生活的場所,它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儘管具體的城市有興有衰,但是伴隨著人類歷史前進的腳步,城市的規模、結構和功能都不斷得到發展。
城市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城市化卻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最初的城市是作為政治、軍事、宗教和文化中心出現的,此後才有了經濟的功能,以至於古希臘發展了城邦文明。在近代歐洲出現了市民自治的城市,這是基於人民日常生活或經濟生活而出現的城市,它開啟了城市化的濫觴。不過,這些最初的城市,仍然是被廣袤的自然經濟和封建領地所包圍中的孤島。實際上,中國唐宋時期,特別是明清時代,城市也有相當的發展,但都仍然處在封建制度的轄制和傳統自然經濟的包圍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