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災損評估具有系統組成的高維特性、系統之間關聯複雜和城市災害系統的非線性等特點。城市氣象災害損失評估要以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為指導,注重研究對象的整體化、層次化、評價方法和技術的綜合化及信息利用的多元化,以災害學、環境科學和社會科學等相關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為基礎,豐富、完善和發展城市氣象災害損失評估的內容,建立城市災害損失評估體系,以適應損失評估的客觀需要。
災損評估指標體系建設
災害損失包括變異事件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社會財產損失,災變對生產和生活造成的破壞和影響,以及恢復災區正常社會秩序的投入等。災害損失通常可分為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兩大類。人員傷亡僅是
自然災害損失統計指標的一項,傷員損失還涉及醫療費及因終生殘疾失去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人員的社會福利費用。經濟損失中除可按財產損失的產業類型和部門劃分外,最常用的還是根據致災因子劃分出自然災害的直接和
間接經濟損失,以及救災和災區恢復重建所需的投入。
直接經濟損失是指在同一災害形成過程中,包括原生災害和緊密伴隨的次生災害所造成的可計量經濟損失的總和。一次災害過程基本結束後,由於災害事件造成的工礦企業生產或流程、商業金融往來的契約履約、社會公益事業及社會服務和管理等方面的縮減、失調、減緩和停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都可以視為災害的
間接經濟損失,並可一直延續到災區生產恢復到災前水平為止。
災害損失指標是災害評估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災害發生前的損失預評估、直接經濟損失與間接經濟損失的計量、災害損失影響程度的統計等,其評估應通過指標的科學設定界定災害的直接經濟損失與間接經濟損失,並統一運用貨幣計量。災害的直接經濟損失一般可用災害事故現場損失為統計對象,同接損失則以對現場及相關產業鏈的損害或預期利益的喪失為計算則象。對物的直接損失可用顯性損失為統計依據,對人的直接損害統計則應包含顯性與隱性損害,但因人在災害中死亡或殘廢而導致家庭收入銳減等則應計為間接損失。
生態環境破壞無疑也是災害損失的重要內容,如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的南方低溫冰雪災害造成大批樹木倒折和野生動物死亡。其中能夠量化為貨幣的,通常計人同接經濟損失中,有些環境損失直接危害人體健康或經濟效益的,也可列人
直接經濟損失。有些損失無法量化的,則以文宇記載說明。
災損評估及類別
城市災害損失評估是在災害學理論指導下對災害造成的自然生態和社會經濟不利變異的一種價值判斷,以評估理論和方法為出發點和支撐點,並結合實際災情建立評估直接需要的規則、指標和模型系統。城市災害損失評估的結論套用於防災救災決策系統,並通過防災救災對策與措施系統反饋到承災系統,構成一個閉合的信息反饋路徑,形成災害評估與防災救災決策網路系統。由此可見,損失評估是正確認識災害和救災防災決策的基礎。災損類別涉及如下內容;
直接經濟損失
直接經濟損失下設兩項分級指標,即財產物資損失和人員傷亡費用,兩項分級指標又由相應部分組成。
(1)財產物資損失
指由城市災害造成的各種財產物資損失金額的總和。
(2)人員傷亡費用
指因城市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包括喪葬費、撫恤費、醫療費等。
間接經濟損失
通常按照災害損失發生後到災後恢復開始前一段時間所發生的間接經濟損失計算。由於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如不同產品的市場價格變化不一,分類計算難度較大。較為簡便的海因里希法為美國學者海因里希1926年提出的。根據該理論,災害間接經濟損失可按與直接經濟損失的比例估計,一般按1:4。由於一般情況下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損失較易計算,而間接損失不易估計,用該方法計算簡便易行。但對於不同受災地區、災種、承災體及損壞程度,這個比值是變化的,實際計算時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比值。從國內外對
自然災害損失評估的經驗看,災害所導致的間接經濟損失一般是直接經濟損失的2~5倍。
(1)生產效益損失
即因自然災害的發生而導致生產經營單位停產和營業中斷等所損失的價值。
(2)社會經濟效益損失
即因災害造成當地整個經濟發展速度減慢而導致的經濟損失。這部分損失可根據常年創造社會財富與災後同期創造社會財富進行比較計算。
(3)個人收人損失
即因災害造成個人收入減少的部分。
災害救援損失
(1)救災投人費用
指因搶險救災投人的人力、物力及建立臨時設備設施所折算的費用。
(2)環境清理費用
包括因災造成的環境污染、建築損毀、設施拆除等所投入的費用。
(3)災後恢復費用
這部分費用主要包括從災害發生到災後恢復過程中為保障災區和災民生產生括所投人的費用,可按災中及災後恢復期間實際發生的人力、物資及救災款的投人量進行折算。
社會損失
(1)人身傷亡率
是衡量一個地區受災程度的重要指標,與經濟損失中的人身傷害指標不同,它是指受災地區因災害造成的直接受傷和死亡的具體人數,是一個絕對指標。
(2)家庭破壞率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家庭的完整與否可直接反映出社會的受災程度。
(組織機構破壞率
組織機構破壞率是評價行政區內社會組織和機構在受災期間遭受破壞的相對指標。
(4)犯罪率
是反映災區社會秩序穩定程度的相對指標。
(5)心理傷害程度
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物資損失勢必給災區人民帶來悲痛、恐懼、絕望等一定程度的心理傷害,是反映這一現象的社會指標。但心理傷害往往難以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