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用地抗震防災適宜性評價方法》是2021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城市建設用地抗震防災適宜性評價方法
- 作者:李波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122390257
《城市建設用地抗震防災適宜性評價方法》是2021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城市建設用地抗震防災適宜性評價方法》是2021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共8章,立足於建立城市建設用地抗震防災適宜性評價的基本體系,圍繞抗震防災適宜性評價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進行了研究與探討,主要介紹了在地表...
3.3.2 抗震規範方法 3.4 場地地震破壞效應 3.4.1 地震砂土液化分區 3.4.2 軟土震陷評估 3.4.3 強震地面斷裂震害的可能性估計 3.4.4 崩塌、滑坡的危害性評估 3.5 工程抗震土地利用 3.6 工程抗震土地利用適宜性評價 3.6.1 城鎮土地利用防災適宜性標準分級評價體系 3.6.2 建設工程項目重要性...
(一)地震的危害程度估計,城市抗震防災現狀、易損性分析和防災能力評價,不同強度地震下的震害預測等。(二)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目標、抗震設防標準。(三)建設用地評價與要求:1、城市抗震環境綜合評價,包括發震斷裂、地震場地破壞效應的評價等;2、抗震設防區劃,包括場地適宜性分區和危險地段、不利地段的確定,...
結合其他非綠地形式的避震減災空間的規劃、建設及利用,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構建體系為切入點,對建立在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的框架內,以城市抗震防災等規劃為指導,依託於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層次、布局結構,通過城市綠地的避震減災功能適宜性分析和評價,從市域到規劃區、再到中心城區的各類能承擔避震減災功能的...
本書結合城市抗震防災工作中防災、抗災、避災、救災的具體過程,以人、物、環境承災體為研究對象,貫徹“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解析城市抗震防災系統中的重要內容,以風險評價為基礎,防災、救災相結合的形式對城市抗震防災系統中地震災害風險評估、防災用地最佳化、人員避難疏散、應急物資最佳化、壓埋人員...
按照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最佳化結構的思路,逐步調整城市用地結構,把保護基本農田放在優先地位,保證生態用地,合理安排建設用地,推動城市集約發展。改革完善城市規劃管理體制,加強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推進兩圖合一。在有條件的城市探索城市規劃管理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合一。
據估算,全省城鎮1980年前建設的房屋占5%,1980-1990年建設的房屋占16%,老舊房屋難以達到現行抗震設防標準;地震烈度提高區域的既有房屋建築和市政工程項目抗震性能亟需提高;農村大多數自建房屋未採取抗震措施。新建工程量大面廣,抗震設防涉及環節多、任務重。大多數城市抗震防災規劃需要編制或修編。抗震防災信息化管...
城市抗震防災規劃中的建築工程抗震性能評價——以北京市石景山區為例 城市重大危險源事故風險影響範圍研究 重特大化工事故下的防災減災對策檢視 城市地下空間災害防治策略探討 五、災害應急和應急管理 標準化建設規範化管理全力打造受災民眾的“避風港”蒼南縣壹加壹應急救援中心管理機制七大創新參與政府救災工作 協同與整合:...
6.2 綜合防災規劃基本框架 6.2.1 規劃原則 6.2.2 規劃主要內容 6.2.3 預定抗災設防標準與防禦目標 6.3 用地綜合防災適宜性 6.3.1 用地綜合防災適宜性評價與規劃 6.3.2 地質災害的易發生與危險性評估及規劃防治對策 6.3.3 建設用地的避險選擇 6.3.4 抗震設防區用地的防災評價與規劃 6.4 綜合...
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載體,是現代文明的標誌。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成就顯著,城市規劃法律法規和實施機制基本形成,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最佳化城鄉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務必清醒地看到,城市...
4.2.4 生活居住用地 4.2.5 綠化用地 4.2.6 生命線工程用地 4.3 地震破壞及不利地形影響估計 4.3.1 地震破壞影響估計 4.3.2 不利地形影響 4.4 城市用地抗震防災類型分區 4.5 城市用地抗震適宜性評價 4.5.1 抗震適宜性分區 4.5.2 抗震適宜性綜合評價 4.6 城市建設用地抗震規劃要求...
——堅持戰略思維,強化科技支撐。把韌性城市建設作為長期戰略目標,加強科技賦能,提高建設效益和效能。——堅持政府主導,強化社會參與。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協調引導社會力量和優勢資源支持韌性城市建設。(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韌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和標準體系基本形成,建成50個韌性社區、韌性街區或韌性項目,形成可...
(二)營造理想城市風貌 (三)塑造文明鄉村風貌 (四)全面改善居住條件 (五)建設全齡友好社會 (六)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六、加強人居環境治理 (一)創新城市治理方式 (二)加強村莊建設管理 (三)構建新型治理格局 七、規劃實施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 (二)健全評價制度 (三)強化法規保障 (四)...
(一)總體規劃實施評價,即總結現行城市總體規劃各項調控內容,包括城市發展方向與空間布局、人口與建設用地規模、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等的落實情況;(二)城市發展定位,即根據城市區位、資源環境狀況、現狀發展水平以及國家的政策要求,科學分析研究城市發展方向、途徑和功能;(三)人口規模及空間分布,即根據現狀人口規模...
第十三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以強制性國家標準為主體,推薦性標準為補充的城市安全標準體系,執行城市安全和應急標準規範。應當嚴格執行城市基礎設施、高層建築、大型綜合體、電梯、大型遊樂設施等的技術標準。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鼓勵將安全生產標準等級評定結果作為信用評價和分級...
各地要將綠色建築納入城市規劃和建設監督管理。完善綠色節能建築和建材評價體系,加大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築中的套用力度。各地應結合自然地理條件,因地制宜地積極開展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套用,發展被動式房屋等綠色節能建築。推動建築能耗統計和能耗動態監測等工作,...
《重慶市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動計畫》主要圍繞提升城市規划水平、城市建設水平、城市交通水平、城市經濟品質等5個水平、4個品質方面共9個任務。具體目標包括,提升生態宜居水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超過43%,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達到1億平方米。全文 重慶市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動計畫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
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劃分國土空間開發類型,最佳化城鄉人口空間布局,促進空間開發集約高效,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一主四副、通道對接、點軸聯動”的空間格局。第一節 強化主體功能區的基礎性作用 依據主體功能區劃,按照國土開發強度、發展方向以及人口聚集和城鄉建設的適宜程度,...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集約節約用地,單位GDP建設用地占用面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整治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按照“退、減、調、治、管”要求持續開展“湖泊革命”,加快推進九大高原湖泊環湖生態廊道建設。(二)提升城市品質,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
山區丘陵縣(市)應依山就勢組織城市布局和路網結構,充分體現山地城市特色。加強水土流失防治和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提出生態環境保育和建設對策;加強用地評價和地質災害評估,劃定禁止建設區域,對山洪、滑坡、土石流等自然和地質災害提出具體的防災減災措施,確保城市安全。第三章 第十四條 總體要求。縣城規劃建設應充分體現產城...
重慶市主城區適宜建築容量的調控機制構建 山地城鎮化建設與人居環境的和諧發展 渝黔省際渝東南小城鎮總體規劃編制的思考――以重慶市秀山縣雅江鎮規劃評估為例 重慶市城鄉用地空間管制分區的劃定:由用地評價到空間管制分區 山地城鎮經濟發展策略研究――以雲南省雲龍縣為例 宜居視角下的山地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協調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城市更新和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人民民眾高質量生活的空間;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壓實...
組織指導自治區本級和各地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專項資金績效考核工作;研究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和評價體系並組織實施;負責自治區財政系統信息化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 十二、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授權,履行自治區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負責國有金融資本集中統一管理。對相關金融機構,依法依規享有參與重大決策、選擇...
傳統夯土建築技術在中國的套用歷史悠久,由於夯土建築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簡易、冬暖夏涼、造價低廉等特點,當前在西部地區農村住房建設中,夯土建築仍然被廣泛使用。然而,隨著近年西部地區自然災害的增多,農戶自主建造的傳統夯土農宅在抗震性能、耐久性能、功能布局等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日益凸顯,亟需對粗糙的傳統夯土技術...
規劃區範圍、規劃區內建設用地規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農田和綠化用地、環境保護、名泉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以及防災減災等內容,應當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第十五條規劃城鎮建設用地範圍以內的村莊,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
主要闡明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明確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推動全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是市場主體行為的導向,是全省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奮勇前進,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
涉農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保障農村人居環境設施建設用地需求,完善村莊小型建設項目簡易審批和統籌實施制度。第四十三條 市農業農村、園林綠化、水務、財政等有關部門應當統籌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完善森林、河流等生態資源管護政策,分類制定管護制度、標準、規範,健全財政支持措施,完善評價和監督機制。第...
《既有建築綠色改造評價標準》GB/T51141-2015 《綠色商店建築評價標準》GB/T51100-2015 《綠色商場》GB/T38849-2020 《近零能耗建築技術標準》GB/T51350-2019 《綠色建築設計標準》DB11/938-2022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DB11/T825-2015 等 (十一) 海綿城市相關 《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GB/T51345-2018 《建築...
6.4.1 聚落布局 6.4.2 平面布局 6.4.3 立面設計 6.4.4 剖面設計 6.4.5 建設現狀 6.5 地域建築基本屬性及其層級關係的檢驗與評價 6.5.1 結構安全 6.5.2 功能便利 6.5.3 成本經濟 6.5.4 環境舒適 6.5.5 形式多樣 6.5.6 生態環保 6.5.7 評價 結束語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