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設六章,大致內容如下:第一章是理論對話部分,主要通過特納、
馬克思與
吉登斯等人的學術交鋒,闡述民族國家背景下公民身份發展的路徑及策略;第二章是對中國農民身份轉變的整體圖像進行類型化建構;第三章是對成都市S鄉進行案例研究,通過分析S鄉的情況,揭示政府推動的城鄉一體化改革如何影響農民與市民的身份邊界;第四章是對廣安市G鎮進行案例研究,作為權益平等導向的農民抗爭類型的典型案例,通過分析被征地農民的抗爭實踐,揭示“公民”行動對於農民身份權利發展的作用及影響;第五章主要分析農民公民身份權利發展的動力機制與發展經驗;第六章主要分析農民身份轉變的變革性影響。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理論對話:公民身份發展的雙重路徑與策略選擇 第二章 類型詮釋:中國農民身份轉變的整體圖像 第三章 政府還權破除身份邊界:以成都市S鄉為例 | 第四章 農民抗爭塑造公民行動:以廣安市G鎮為例 第五章 農民公民身份權利發展的動力、時序與經驗 第六章 農民身份轉變的變革性影響 |
創作背景
農民身份轉變是指農民身份向市民身份轉變、跨越城鄉二元身份邊界的實踐過程。在城市化背景下,伴隨著廣泛發生的農民身份轉變實踐,眾多社會現象隨之湧現並引人深思,如農民不願意做市民、虛市民化以及“
釘子戶”反抗強拆等,這些現象讓研究農民身份轉變的社會政治過程變得更具現實性、緊迫性和複雜性。基於此,《城市化進程中農民身份轉換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第一,農民身份轉變意味著農民社會身份的終結,呈現為農民公民身份權利發展的過程。該過程伴隨著農民公民身份權利關係與社會福利格局的大調整,其絕不單純是變更城鄉分治的戶籍制度問題,更不僅僅是轉變農民生活方式的問題,其根本之處在於重新界定舊有農民身份的權利關係,在建設新型城鄉關係的進程中重組農民與市場、農民與國家、農民與社會之間的權利關係。
第二,城市化背景下農民身份轉變包含兩種基本的理想類型:增量改革導向的城鄉整合型與權益平等導向的農民抗爭型。在各自獨特的運行機制基礎上,兩種理想類型並存發展,構成農民公民身份權利發展的整體圖像。
第三,農民公民身份權利發展具有巨觀與微觀兩個層面的動力機制。巨觀動力機制在於國家重建與社會抗爭之間的互動,微觀動力機制則在於中央與地方關係約束下的差異性地方政府行為,二者共同解釋了上述兩種基本類型在同一時空背景下的並存發展。
第四,討論農民公民身份權利發展經驗有助於最佳化農民身份轉變運行。就基本經驗而言,農民公民身份權利發展時序在中國公民身份權利發展大格局之下還具有兩個鮮明的特徵:一是在中國頒布《
國家人權行動計畫》的大背景之下,農民的法律權利、政治權利與社會權利齊頭並進、同步發展,共同向城鄉一體的公民身份權利體系邁進;二是農民的參與權利開始起步發展。從比較視野來看,兩種農民身份轉變類型留下四大發展經驗:一是推進結構性同化;二是以民主方式推進城鄉關係變革;三是強組織、強動員與強參與;四是把握好國家政策與地方傳統間的關聯。
第五,農民身份轉變給國家轉型與社會發展帶來了變革性的影響:一是雖然農民主體性得以回歸,但是農民公民身份權利發展呈現出非均衡性;二是農民身份轉變標誌著中國公民身份進入一個活躍發展期,為中國公民身份發展提供了道路借鑑與內容指南;三是農民身份轉變有利於彌合國家構建的非均衡性,化解現代國家建設面臨的參與性危機、分配性危機與合法性危機。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蔣紅軍,1981年生,四川廣安人,法學博士,從事政治理論與中國政治、地方治理、中國農村與扶貧研究。在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分別獲得法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執教於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