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斯賓塞

埃德蒙·斯賓塞

埃德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1552年-1599年1月13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詩人。其代表作有長篇史詩《仙后》,田園詩集《牧人月曆》,組詩《情詩小唱十四行詩集》、《婚前曲》、《祝婚曲》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德蒙·斯賓塞 
  • 外文名:Edmund Spenser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倫敦
  • 出生日期:1552年
  • 逝世日期:1599年1月13日
  • 職業:詩人
  • 畢業院校:劍橋大學
  • 主要成就:文藝復興時期“詩人中的詩人”
  • 代表作品:《仙后》,《牧人月曆》,《婚曲》,《小愛神》
  • 創作特色:斯賓塞詩節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社會影響,人物作品,代表作《仙后》,作品《牧人月曆》,十四行詩集,斯賓塞詩節,詩歌特點,

人物生平

斯賓塞是從傑弗雷·喬叟莎士比亞之間的最傑出的詩人。他出生於倫敦一個布商家庭,1569年入劍橋大學學習文學、哲學和部分自然科學。畢業兩年後他便成為貴族家的門客,同時結識了以菲利普·錫德尼爵士(Sir of Philip Sidney)為代表的英國創新詩歌的詩人。在這些詩人主張的影響下,1579年斯賓塞創作並發表了他的牧歌集《牧人月曆》(The Shepheardes Calendar)。他還著有長詩《克勞茨回家記》(Colin Clouts Come Home Again,1595),十四行詩集《小愛神》(Amoretti,1595),《婚曲》(Epithalamion, 1594)等。
埃德蒙·斯賓塞埃德蒙·斯賓塞
1580年,斯賓塞去了愛爾蘭,居住在女王賜給他的城堡里,在那裡他的代表作《仙后》(The Faerie Queene) 於1590~1596年寫作出版。1598年他的房子在愛爾蘭起義中被燒毀,他逃回倫敦。次年斯賓塞在倫敦逝世,被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詩人角”,緊挨著傑弗雷·喬叟

人物評價

斯賓塞早在1569年就翻譯過法國詩人杜倍雷的詩歌,並通過法文轉譯了義大利詩人彼特拉克的詩歌。他最早的詩作《牧人月曆》是仿照羅馬詩人維吉爾等古代牧歌寫成的。斯賓塞的重要作品是《仙后》。他的詩用詞典麗、情感細膩、格律嚴謹、優美動聽,對後世的英國詩人,包括彌爾頓馬洛雪萊濟慈等都有很深遠的影響,被後人稱之為“詩人中的詩人”。
從思想內容說,斯賓塞既有人文主義者對生活的熱愛,也有新柏拉圖主義的神秘思想,還帶有清教徒的倫理宗教觀念和強烈的資產階級愛國情緒。他在詩歌形式方面一向樂於探索,在《仙后》詩里他找到一種適用於長詩的格律形式,被稱為“斯賓塞詩節”,拜倫雪萊都沿用過。由於他技巧上用功夫,被後人稱為“詩人中的詩人”。無論在思想上、語言上、詩歌藝術上,斯賓塞對後世英國詩人(包括彌爾頓)有深遠的影響。他主要啟發了馬洛,使十音節詩行在無韻詩體裡臻於完美。他也影響了18世紀前期浪漫主義詩人湯姆遜、格雷以及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和濟慈。

社會影響

在《婚前曲》和《婚後曲》中,斯賓塞融合了古典婚姻頌歌,忒奧克里特式輓歌和義大利牧歌抒情曲等各種手法。後來彌爾頓在他的《萊西達斯》中也沿用了這種手法。斯賓塞從他那個時代直到二十世紀對英國詩歌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德萊頓、彌爾頓、湯姆遜、柯林斯、格雷、華滋華斯拜倫、濟慈、雪萊、丁尼生和阿諾德,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他的追隨者。斯賓塞的“宏偉風格”,隨著古香古色的語言和神話引喻的使用而更加光大。這到了彌爾頓手中卻發展成一種略顯矯揉造作的詩歌語言,後來華滋華斯在1800年為《抒情歌謠集》寫的《序言》中嚴厲批評了彌爾頓這一弱點。無論在思想上、語言上、詩歌藝術上,斯賓塞對後世英國詩人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人物作品

代表作《仙后》

《仙后》採取中世紀常用的諷喻傳奇的形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部重要的宗教、政治史詩。詩人原定寫12章,只完成了6章和第7章的一部分,共約35000行,但是這部未完成的偉大史詩早已顯示出了萬丈光芒,像一座輝煌的殿堂屹立在歐洲文學的高峰之上。長詩以亞瑟王(King Authur)追求仙后格羅麗亞娜(Gloriana)為引子,仙后每年在宮中舉行12天宴會,每天派一名騎士去解除災難,亞瑟參加每個騎士的冒險的故事。
《仙后》《仙后》
《仙后》這樣一部鴻篇巨著看起來卻像一部有趣的傳奇故事,很受青少年讀者的青睞。但是這部史詩顯然有它更豐富的內涵和思想,該詩作為諷喻傳奇,是有具體的象徵意義的。
一般說來,《仙后》的寓意有兩大方面。一方面是道德或哲學寓意,一方面是歷史或政治諷喻。第一方面較為明確,易於理解;而第二方面則較為隱晦(這是文學自古以來難以擺脫的特性),但是有識之士則能心領神會。比如,仙后象徵當權的女王伊莉莎白;“謊言(Duessa)”象徵羅馬天主教會蘇格蘭天主教女王瑪麗;暴君“大錯誤(Grantorto)”象徵西班牙天主教國王菲利浦,等等。
道德或哲學上的寓意顯然是詩人的主要意圖。想要真正體會出其中真意,最好不要刻意去理解或破譯它。理解這樣含義深刻的史詩最好心平氣和得像充滿童真的孩子一樣,去直接感受它。也就是說,事先要擺脫各種偏見、定勢。因為在文藝復興時期,一切舊的思想模式都在逐漸被新的力量摧毀。人類再也不相信舊的枷鎖和束縛了,但是新的一切還沒有被確立起來。斯賓塞便是藉助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的極力追求愛與美的思想,形成了一種“新柏拉圖主義”。他試圖通過《仙后》來表達他對人類道德的重新設定。所以,要讀懂斯賓塞,必經首先學會忘記,忘記自己已經擁有的思想,從頭開始去探索人類的思想道德,以至於歷史政治。

作品《牧人月曆》

《牧人月曆》或譯作《牧羊人日記》(The Shepheardes Calender),作者最早的田園詩作,是仿照羅馬詩人維吉爾等古代牧歌寫成的。這十二篇《牧人月曆》,每篇正好對應一年中的一個月份,除首尾兩首外,都是對話體,主要人物是熱情的牧羊人柯林·克勞特。作品描繪了淳樸和諧的鄉村生活,讚美人與自然的契合,略帶暗諷宗教的虛偽。

十四行詩集

斯賓塞的愛情十四行,至今仍是世界最優美的愛情詩。斯賓塞十四行詩延續了與莎士比亞十四行相同的結構:三組四行詩加一個對句。詩歌以八行詩節(octave) 和六行詩節(sestet),連線最後以一個獨立的押韻的對句進行概括。莎士比亞十四行的韻律:abab cdcd efef gg。斯賓塞十四行詩的韻律為:abab bcbc cdcd ee。
斯賓塞十四行詩注入了當時的的一些新思想,心靈美更勝於外表美,美麗由於詩人的歌頌而得到不朽。人生就像舞台,通過對話的運用斯賓塞將民謠體滲入十四行詩,詩人將自己置身於詩歌的中心,向讀者講述他的處境、情感、信念。中世紀,人被看作是社會的一份子,而十六世紀他卻成為一個個體。斯賓塞的詩就是最好的代表之一。斯賓塞的愛情十四行與《婚曲》(Epithalamion,1595)一起出版,這組詩是為了慶祝他與伊莉莎白.博伊爾Elizabeth Boyle的婚禮而作的。
斯賓塞的愛情十四行集中收錄在他的《小愛神》(Amoretti,1595)中,其中包括88首獻給妻子的愛情十四行。這些詩與眾不同:
(1)斯賓塞根據詩節的順序來安排愛情的發展變化。
《小愛神》《小愛神》
(2)素材來自Petrarchan conceits和他親身歷。這是對彼得拉克文體的繼承,同時也是詩人對自己生活的一種剖析。
(3)斯賓塞典型韻律就:abab bcbc cdcd ee (the Spenserian form)。
(4)由於巧妙地運用古英語文字書寫,詩意卻淺顯易懂,十四行詩中的句法以及表達,以其不同尋常的新穎而在十六世紀的詩壇上分外出眾。斯賓塞甚至掙脫情愛的束縛,更加深入地揭示宗教道德現象與詩歌創作的聯繫。他的詩歌是身心的傾訴。

斯賓塞詩節

斯賓塞在長詩《仙后》(Farie Queene 1590~1609)中探索出一種新的十四行詩格律形式:每節9行,前8行都是每行10個音節,第9行為12個音節,按ababbcbcc押韻,被稱作“斯賓塞詩節(the Spenserian stanza )”。

詩歌特點

斯賓塞詩歌有五大特點:
1、完美的韻律
2、罕見的美感
3、奇妙的想像
4、崇高的道德純潔性與嚴肅性
5、獻身的理想主義
除此之外,他還多次使用一種怪異的語言語音模式即“斯賓塞詩節”,和廢棄不用的古辭彙,以增加作品的鄉土氣息。正是斯賓塞的理想主義,對的熱愛以及精美優雅的詩文韻律,使他成為“詩人中的詩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