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與垃圾治理研究

垃圾分類與垃圾治理研究

《垃圾分類與垃圾治理研究》是2017年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建移。本研究是針對環境污染群體性事件中的公眾風險感知與社會溝通機制進行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垃圾分類與垃圾治理研究
  • 作者:方建移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1782388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自2000年原建設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名單以來,一晃將近17年過去了。儘管各城市一直在探索,但不可否認的是,收效卻並不明顯。2016年,本人主持的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項目攻關計畫規劃重點項目“環境污染群體性事件中的公眾風險感知與社會溝通機制研究”獲得立項。本書即為該項目的研究成果。

圖書目錄

章 垃圾分類與垃圾治理的重大意義一、解決垃圾圍城的問題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三、提升地域品牌四、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五、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六、提高國民素質和公德意識七、促進政府的執政能力和公信力建設八、從小培育公民素養第二章 垃圾分類實施的現狀與問題一、垃圾分類實施的現狀(一)調查方法(二)調查發現1.多數小區垃圾分類名存實亡2.部分試點小區仍在艱難推行3.小區類型與居民結構影響垃圾分類的實施成效二、垃圾分類中存在的問題(一)相關法律規章不夠具體,可操作性不強(二)分類標準科學性與合理性不足(三)垃圾混裝清運的情況還比較普遍(四)垃圾分類工作的傳播效果差(五)未能發揮社會力量的協調配合及作用第三章 垃圾分類與垃圾治理的具體對策一、高度重視二、頂層設計三、逐步最佳化垃圾分類標準四、全面推行乾濕二分法五、城鄉聯動六、提升生活垃圾後端處理能力七、充實物業管理職能八、健全志願者管理九、推動垃圾分類從被動應付向主動參與轉變十、培養市民接軌世界的環保理念十一、趁熱打鐵,堅持不懈,促成市民良好習慣的形成第四章 公眾的風險感知與垃圾焚燒項目實施中的社會溝通一、事件回顧二、研究方法三、研究發現(一)居民的風險感知被放大 (二) “禁果效應”的負面影響(三)居民的無奈、無助和憤怒 (四)微信群使抗議活動更易組織(五)同類事件具有負面強化效應 四、社會溝通(一)把群體性事件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必要成本(二)慎用警力,切忌把民眾推向對立面(三)摒棄“王婆賣瓜”式的風險溝通模式(四)加強政府和企業的信息公開(五)及時讓公眾感受到環境的改善和政府整治環境的努力(六)媒體報導應關注客群的認知和情感(七)善用第三方原則,創造客觀、公正、不偏不倚的社會觀感(八)充分利用居民對公共決策的參與熱情和智慧附1關於垃圾分類實施狀況的調查問卷附2關於垃圾焚燒項目與事件的訪談提綱

作者簡介

方建移,男,浙江富陽人。1995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獲心理學博士學位。曾在政府機關和企業任職多年。2003年迄今在浙江傳媒學院工作,現為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公共決策與輿情研究實踐基地負責人。世界民意研究會會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傳播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研究方向主要為輿情分析和客群心理。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6項,出版著作(含教材)8本,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心理科學》《國際新聞界》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