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重複間隔是依據最大熵原理求解出地震震級和地震間隔時間的最可幾分布和威布爾(Weibull)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重複間隔
- 原理:依據最大熵原理求解出地震震級和地震間隔時間的最可幾分布和威布爾(Weibull)分布
地震重複間隔是依據最大熵原理求解出地震震級和地震間隔時間的最可幾分布和威布爾(Weibull)分布。
地震重複間隔是依據最大熵原理求解出地震震級和地震間隔時間的最可幾分布和威布爾(Weibull)分布。內容簡介地震重複間隔,以甘肅天祝為例,套用極值分布模型、對數常態分配模型和威爾分布模型以及K-S檢驗和直方圖檢驗2種方法...
地震輪迴,又稱地震復發,是指某一斷層或地震帶上,一定震級的地震在間隔一段時間後在同一地點重複發生的現象。根據某一斷層或地區的歷史地震的時間序列、震級、同震平均位錯、斷層滑動速率等資料,可進行復發周期和復發模式的研究。地震輪迴(earthquake recurrence)地震輪迴的研究可用於預測某一地段未來可能發生的地震...
實際上,前述關於復發周期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古地震歷史的統計研究上,研究者只是統計了歷史上該地發生地震的時間間隔,就得出了龍門山強震復發周期三千到五千年的結論。但是該所所長在各種場合所表態的復發周期三千年,都是指汶川所在的龍門山斷裂帶,而不是單純指汶川一地。畢竟“汶川所在的龍門山斷裂帶”和“...
地震重現期 地震重現期(earthquake recurrence period)是2014年公布的建築學名詞。定義 在同一地區內某一震級地震重複發生的時間間隔。出處 《建築學名詞》第二版。
地震重複率 地震重複率(earthquake recurrence rate)1988年公布的地球物理學名詞。公布時間 1988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地球物理學名詞》第一版。
③微弱地區。有蘇、浙、贛、湘、鄂、豫、黔、川東、黑、吉及內蒙古的大部分。這類地區僅偶爾發生破壞性地震,最大震級亦僅6級左右,強震間隔時間較長,一般均在百年以上。自1900年以來,破壞性地震較少,只占全國地震的5%。 地震原因 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地震一樣,中國地震的孕育與發生和活動斷裂有密切關係。到...
根據對地震斷層造成的陡坎、切割的地層、斷層泥和崩積楔等的地貌和地質分析,以及採集樣品,利用考古資料、碳-14法、熱釋光等年代測定方法,進一步確定古地震事件的年代,可以恢復和重建古地震年代表,進而對大地震的重複間隔或重複率作出判斷。我國最長地震斷層 1920年寧夏海原 8.5級大地震所形成的,長度達230公里...
一、華縣特大地震發生當天的餘震活動 二、震後數日至當月的餘震情況 三、華縣特大地震餘震的持續時間 第三節 大陸8級及8級以上地震活動及汾渭地震帶的活動特徵 一、大陸8級地震活動特徵 二、汾渭地震帶的地震活動 第四節 華縣特大地震震源區及周邊地區現代地震活動特徵及古地震重複間隔 一、震源區現代地震活動...
“亡靈森林”(ghost forests)中的西洋杉樹(cedar tree)的年齡證實了這個發現· 直到最近之前,多數的現代地震理論都認為:每兩次地震之間的時間間隔大致是有規律的,然而實際顯示並非如此。科學家雖然已經了解到,潛伏在地層底下的力量會在同一個地方重複的產生地震,但是仍無法預測地震,因此研究這些過去的大災難就...
四維地震數據採集是間隔性進行的,其研究基礎又是基於兩次(或更多次)地震回響數據的差異,故對兩次(或更多次)地震數據的採集條件要求高度的重複性,力求最後獲得的地震回響數據的差異全部是由地質因素引起。(見四維地震數據採集)時移地震十分重視數據的振幅、頻率和相位的歸一化處理。研究瞬時屬性如瞬時振幅和瞬時頻率的...
華北地區大地震的重複期約300年。1976年的唐山地震發生在此震以後的297年,與此復發期的估計是吻合的。從公元1000年左右到1679年三河-平谷8級大震發生,該地區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7次,兩次較強的地震是1057年北京南郊的6.75級地震和1484年居庸關-帶的6.5級地震。距三河-平谷地震區最近的-次強震是1665年4月16...
以便獲得有關地震的幾何學和運動學等方面的定量參數,以及地震斷層上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復發間隔和復發模型等。它的優勢在於能很大程度上彌補儀器和歷史地震記錄的短暫性和局限性,使得能夠在幾個地震重複周期的時間段上認識斷層的長期活動習性和估計未來地震發生的危險性,是防震減災的系統科學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支。
第七章 地震構造運動間隔與地震危險預測研究現狀 第一節 由歷史地震和古地震事件資料建立的實際強震復發間隔 一、特徵地震及其原地重複 二、歷史地震記錄提示的地震活動期及其間隔 三、地震構造帶的古地震活動及其間隔 第二節 強震復發間隔的理論計算 一、斷層滑動速率法 二、時間可預報的地震復發模式 三、特徵地震矩...
這類地震往往比較複雜,可能由於以往調查工作不夠深入或者相關的歷史記錄不完善與不確定,也可能是利用現有的地震和地質資料還不能識別其發震構造,或者由於有些發震構造的存在沒有可識別的地下或地表現象,亦或其所經歷的時間尺度(即斷層位移重複發生的間隔期)比地震觀察的周期長。特點 對這類歷史強震假定其在所處...
自12000~13000年前普若沃階地形成以來,已發生6次或7次相當於6.5~7.5級地震的地震斷裂事件,平均重複間隔為1500~2000年。整個斷裂帶分成6~10條活動斷層段。其中,克什維爾段單個地震斷裂的純垂直構造位移估計為1.7~3.7米,滑動速率為1.8毫米/年;霍布爾克瑞克段的平均垂直位置為0.8~2.8米,滑動速率為1.3...
活動斷層錯動周期:發震斷層兩次突然錯動之間的時間間隔即是活斷層的錯動周期。活斷層發生大地震的重複周期往往長達數百年至數千年,有的已超出地震記錄的時間。為此,要加強古地震的研究,利用古地震保存在近代沉積物中的地質證據及地貌記錄來判定斷層錯動的次數和年代。活動斷層的錯動周期主要取決於斷層周圍地殼應變...
一、地震地表破裂帶的形成 二、地震地表破裂帶的破裂機制 第七節1709年71/2級地震孕育和發生的地質構造條件 一、1709年地震發震斷層的基本特徵 二、拉分構造區內部張剪下斷層與次級走滑斷層交會的擠壓效應 三、走滑斷裂的運動閉鎖是地震孕育和發生的一種機制 第七章天景山活動斷裂帶大地震重複間隔 第一節斷層滑動...
主要有以下 3個方面的內容:①在重大工程的地震危險性評價及地震區劃工作中,利用地震構造的研究成果,合理地確定潛在震源區的位置及其震級上限;②根據不同地區的近期構造運動速率或應變速率,估算特徵地震的重複間隔及各級地震的頻次;③地震活動性參數及地震活動衰減特徵在區域上的差異同各個地區的地震構造特徵有關,...
從大西洋的南桑威奇群島地區到美國南部海岸線,他們對18個相似地震進行了觀察。相似地震也稱為波形地震對(earthquake waveform doublet), 在同一台站記錄的一對地 震的波形完全一樣,說明這兩個地震發生在同一地點。宋曉東等發現,這些地震對在阿拉斯加州及靠近的地 方的58個地震台站都有記錄,地震對的間隔時間跨越...
《祁連山活動斷裂東段(老虎山毛毛山和金強河斷裂)地質圖(1:50000)》國家地震局及時總結了這些工作的新經驗,指出活動斷層填圖是活動斷層研究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基礎工作,通過這種細緻的大比例尺填圖,能夠較系統、全面、準確反映斷層幾何學、運動學、古地震與大震重複間隔、動力學及演化歷史等最新活動狀況,為地震預測...
確定活動斷層位置和產狀,獲取其晚第四紀活動性質、幅度、時代、速率及地震復發間隔等參數的技術過程。3.7 斷層位移 fault displacement, fault offset 活動斷層兩側同一地質體或地貌面(線)的相對錯動量,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兩種基本類型。3.8 滑動速率 slip rate 活動斷層兩盤塊體在包含發生數次地震時段內的年...
如某地區10年內發生地震的機率,無論這10年是在1900年~1910年還是2000年~2010年,都一樣,只有時間間隔不同,如10年內與20年內相比,發生地震的機率才會不同;3.不重複性。亦即事件集中在某一時間或空間發生的機率很小。如某一地區平均每年發生8級地震的機率為2%,則該地區一年內會發生2次8級地震的可能性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