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景山活動斷裂帶

天景山活動斷裂帶

《天景山活動斷裂帶》是2015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天景山活動斷裂帶
  • 作者:張維歧,焦德成,柴熾章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284573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天景山活動斷裂帶》對斷裂帶的結構和分段特徵、活動斷裂走滑段的變形和運動學參數、擠壓段的變形和縮短量及兩者的轉換平衡關係,開展了全面的研究;特別是在斷裂帶東南段廟山活動褶皺帶開展了專門性工作;獲得了各段斷裂在晚第四紀以來的位移量、位移年齡及位移速率;通過多個探槽開挖及多探槽古地震事件的對比,識別了古地震事件及其復發問隔;對1709年71/2級地震及地表破裂帶的分布、同震位移量等進行了實測;對天景山活動斷裂帶上大地震的活動及其與青藏高原東北緣構造應力場的關係和動力學背景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對活動斷裂帶不同斷裂段的地震危險性進行了評估;由於擬建的黃河黑山峽大柳樹水利樞紐壩址位於斷裂帶西段附近,作者張維歧、焦德成、柴熾章還立足於在天景山活動斷裂帶上所取得的實際資料,對工程壩址的安全性問題進行了討論。

圖書目錄

第一章區域地質構造概況
第一節區域地層及岩漿活動
一、區域地層
二、岩漿活動
第二節區域地質演化歷史
一、大地構造位置
二、前新生代演化簡史
三、新生代古近紀-新近紀演化史
四、第四紀構造活動史
第三節區域地貌概述
一、北部帶狀地貌
二、南部弧形地貌
第四節現代地殼變形特徵
一、區域垂直形變場特徵
二、主要活動斷裂帶的位移
第五節區域深部構造環境
一、區域重力場特徵
二、地殼上地幔電性特徵
三、區域地殼厚度變化特徵
第六節地震活動特徵
一、地震區、帶劃分
二、地震活動基本特徵
第七節主要活動構造帶及其運動學特徵
一、海原活動斷裂帶
二、天景山活動斷裂帶
三、煙筒山活動斷裂帶
四、牛首山-羅山活動斷裂帶
第二章天景山活動斷裂帶的幾何學特徵
第一節斷裂帶的空間分布及其地貌特徵
第二節次級剪下斷層
一、西梁頭-紅石溝斷層(SF1)
二、孟家灣-粉石溝斷層(SF2)
三、窟窿山-鹼溝斷層(SF3)
四、青駝崖-雙井子斷層(SF4)
五、寺口子-團部拉斷層(SF5)
六、團部拉-桃山斷層(SF6)
七、楊家河-井家口子斷層(SF7)
八、李家堡子斷層(SF8)
九、次級斷層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岩橋區構造
一、拉分構造
二、推擠構造區
第四節外圍相關斷層
一、孟家灣北斷層
二、下河沿斷層
三、腰峴溝-陰洞溝斷層
四、劉崗井斷層
五、衛星坡斷層
六、蛇腰渠斷層
第三章廟山斷褶帶構造特徵及其第四紀地殼縮短量
第一節廟山褶皺帶的組成及其展布
一、喊叫水背斜
二、賀家口子背斜
三、肖家口子背斜
四、西嶺子背斜
五、黑煙洞山背斜
六、石峽口背斜
七、紅嶺背斜
八、田子躺背斜
九、羅泉灣背斜
十、陳兒山背斜
十一、大紅灣背斜
第二節廟山山前斜沖斷裂
一、北段
二、中段
三、南段
第三節廟山斷褶帶變形特徵及其與天景山斷裂帶的關係
一、廟山斷褶帶的變形特徵
二、廟山斷褶帶與天景山活動斷裂帶的關係
第四節廟山斷褶帶形成時代、成因及其第四紀地殼縮短量
一、廟山斷褶帶的形成時代及其成因
二、廟山斷褶帶的第四紀地殼縮短量
第四章天景山活動斷裂帶的走滑位移及其滑動速率
第一節水平位移標誌和測量方法
一、地質體位移
二、地貌位移標誌及其測量方法
第二節天景山活動斷裂帶的水平位移及其分布
一、地質體位移
二、地貌位移及其分布
第三節天景山活動斷裂帶的左旋走滑速率
一、斷裂帶第四紀平均滑動速率
二、斷裂帶晚第四紀水平滑動速率
第五章天景山構造帶的演化歷史及其活動斷裂帶的形成
第一節前新生代構造演化
一、中衛-同心地區的早期構造變形史
二、逆沖斷裂特徵
第二節新生代以來的新構造及活動特徵
一、早期擠壓活動階段的構造變形特徵
二、晚期左旋走滑活動階段的位移標誌
三、斷裂力學性質轉化的時代
第三節天景山活動斷裂帶的形成與晚更新世晚期以來的活動特徵
一、活動斷裂帶的發育背景與形成
二、活動斷裂帶的發展
三、斷裂帶晚更新世晚期一全新世早期和全新世中期以來的活動特徵
第四節活動斷裂帶不同段落的力學性質、運動方式與其構造變形特徵
一、活動斷裂帶不同段落的力學性質與運動方式
二、活動斷裂帶的構造變形特徵
三、走滑斷裂與其端部擠壓構造的轉換平衡
第六章1709年中衛71/2級地震及其地表破裂帶
第一節烈度分布
一、極震區
二、破壞區(Ⅵ一Ⅷ度區)
三、有感區
第二節基本參數
一、巨觀震中
二、震級
三、震源深度
第三節地震地表破裂帶的形變遺蹟類型
一、地震溝槽
二、地震陡坎
三、地震滑坡和地震土堆
四、地震斷層與水系斷錯
五、地震裂縫與鼓包
第四節地震地表破裂帶的分布
一、地震地表破裂帶的分布範圍
二、地震地表破裂帶的分布特徵
三、地震地表破裂帶與次級斷層及岩橋區的關係
第五節1709年地震位移分布特徵
一、位移判別標誌及其位移量的校正
二、地震最大位移值的確定
三、位移分布
第六節1709年地震地表破裂帶的破裂機制
一、地震地表破裂帶的形成
二、地震地表破裂帶的破裂機制
第七節1709年71/2級地震孕育和發生的地質構造條件
一、1709年地震發震斷層的基本特徵
二、拉分構造區內部張剪下斷層與次級走滑斷層交會的擠壓效應
三、走滑斷裂的運動閉鎖是地震孕育和發生的一種機制
第七章天景山活動斷裂帶大地震重複間隔
第一節斷層滑動速率與大地震平均重複間隔
一、大地震平均重複間隔的計算方法
二、大地震平均重複間隔的計算結果
第二節天景山活動斷裂帶古地震事件的確定及大地震實際重複間隔
一、古地震事件的確定標誌
二、古地震事件的空間分布
三、古地震事件的時間分布
四、古地震事件的震級討論
第八章天景山活動斷裂帶的分段性
第一節不同類型分段方法與分段性的研究意義
一、活動斷裂不同類型的分段
二、活動斷裂分段性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歷史地震、古地震事件與斷層分段
一、分段原則與方法
二、1709年中衛南71/2級地震地表破裂帶的特徵
三、探槽剖面分析與古地震重複序列
四、斷裂帶分段與各段落活動習性的差異
第三節分段界限區的穩定性與斷層活動的遷移
一、分段界限區的特徵與地震破裂終止
二、分段界限區的構造演化與地震破裂的關係
三、分段界限區的穩定性與斷層活動的遷移
第九章關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地殼動力學問題的討論
第一節區域構造應力場
一、確定構造應力場的地質依據
二、震源機制解結果
三、地應力測量結果
四、形變測量結果
第二節天景山活動斷裂帶的運動學與變形特徵
一、弧頂的遷移
二、早期褶皺的改造
三、第四紀斷裂活動向南偏轉
四、左旋走滑
五、弧頂以東的斷裂構造變形特徵
第三節各斷裂帶活動性對比
一、海原活動斷裂帶
二、天景山活動斷裂帶
三、煙筒山活動斷裂帶
四、羅山東麓活動斷裂
第四節次級條狀塊體的運動特徵及所反映的地殼動力學問題的討論
第十章天景山斷裂帶地震安全性評價
第一節天景山斷裂帶的分段和潛在震源
一、前人工作的回顧
二、天景山斷裂帶的分段與潛在震源劃分
第二節天景山斷裂帶各段地震強度和危險度的預測
一、天景山斷裂帶各段最大地震強度預測
二、天景山斷裂帶未來百年的地震強度
第三節夜明山-小洞山斷層的地震安全性評價
一、夜明山-小洞山(F7)斷層與第四紀地層
二、夜明山-小洞山斷層的微地貌特徵
三、夜明山-小洞山斷層的地震安全性評價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