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斷層錯動在地表產生的破裂和形變的總稱,由地震斷層、地震鼓包、地震裂縫、地震溝槽等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地表破裂帶
- 組成:地震斷層、地震鼓包、地震裂縫
- 導致原因:高溫、高壓
- 產物:煤炭
震源斷層錯動在地表產生的破裂和形變的總稱,由地震斷層、地震鼓包、地震裂縫、地震溝槽等組成。
震源斷層錯動在地表產生的破裂和形變的總稱,由地震斷層、地震鼓包、地震裂縫、地震溝槽等組成。...
地震地表破裂變形帶(earthquake surfae rupture deformation zone),是震源斷層錯動在地表產生的破裂和形變的總稱。有時就是地震斷層在地表的露頭。...
《汶川地震次生災害與地表破裂帶調查》是2011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慶、何玉林、胥廣銀。本書主要講述了汶川地震次生災害和對地表破裂帶調查。...
全圖集共分六個部分:汶川地震基本參數、區域動力學環境、區域地震構造環境、地殼現今運動狀態、地震地表破裂特徵(北川-映秀地表破裂、漢旺-白鹿地表破裂、小魚洞地表...
震後6-8天內完成發震構造和地震地表破裂帶調查並形成災區地震地質環境報告,10天內完成地震烈度分布評定和地震災害調查評估報告,15天內完成災區房屋結構典型破壞分析,...
近20多年來,國內外學者曾經對鮮水河活動斷裂帶進行多次考察研究,對它的幾何學、晚第四紀運動學和動力學,斷裂分段性,以及古地震地表破裂帶特徵等取得了豐富而翔實...
《汶川8.0級地震科學研究報告》綜合反映了地震後一年內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內容包括汶川8.0級主震震源參數和破裂過程、地表破裂帶和發震構造、地殼形變和重力場變化...
此次地震因車籠埔斷層發生錯動所致。地震發生後地表產生約100公里的地表破裂帶,斷層上下盤間錯動最大可達7-8米,地震斷層表現為由東向西的逆沖錯動;位於車籠埔...
2級強烈地震。這次地震發生在北安那托利亞斷層和西部地震區交匯處, 地震造成大規模地表破裂,破裂帶從伊茲米特東側 穿過薩帕賈湖一直向北東東向延伸,長度達180公里左右,...
13.4 地震斷層地表破裂帶的識別13.5 結論參考文獻第14章 災區自然災害綜合危險度評價14.1 自然災害綜合危險度評價目的及範圍14.2 數據來源...
第一節 預測方法及地震活動斷層構造模型一、預測方法二、活動斷層三維地震構造模型及介質參數第二節 全新世活動斷層地震地表破裂帶預測...
第6章 汶川地震斷裂工程安全性研究 6.1 概述 6.2 地震地表破裂帶避讓問題研究進展 6.3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影響帶研究 6.4 工程選址安全避讓距離討論 6.5 小結 參...
內容簡介本書匯集了活動斷層基本概念,在簡明扼要地敘述1995年阪神地震、1999年伊茲米特地震、1999年台灣南投集集地震、2001年崑崙山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帶呈...
地震陡坎(earthquake scarp)是指由於地震斷層和地震地表破裂帶兩側差異升降運動形成的、由一個傾向下降盤的自由面組成的線狀陡坎或陡崖;...
第二節 特徵地震危險程度半定量評估第三節 地震危險性機率評估第四節 地震震級預測第五節 主要結論第十章 目標區地震活動斷層地表破裂帶預測與“避讓帶”劃分第一...
汶川8.0級地震地表破裂帶與岩性關係.地球物理學報52(1), 131-139.6.王萍,邱維理,張斌,2009. 川西雜谷腦冰積物中軟沉積物變形構造的成因.第四紀研究29(3), ...
汶川大地震基本特徵概述1.2 地震特性及成因機制分析汶川特大地震震源特性分析報告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的組合樣式汶川M8 8.0地震地表破裂帶及其發震構造...
1966年邢台6.8和7.2級地震、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1975年唐山7.8級地震後地表破裂位移及震源機制反映了震源右旋或左旋走滑錯動的特徵。...
1.通過地震地質調查,填繪了5萬分之一的地表破裂帶分布圖,查明了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帶展布與同震位錯的分布;調查研究了龍門山斷裂帶及鄰近地區的全新世斷裂展布、...
汶川大地震基本特徵概述1.2 地震特性及成因機制分析汶川特大地震震源特性分析報告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的組合樣式汶川M8 8.0地震地表破裂帶及其發震構造...
4月20日下午,國土資源部玉樹一線抗震救災專家組宣布,通過連續5天詳細追蹤玉樹地震地表破裂,基本確定距離縣城西北方向11.5公里的隆寶鎮郭央煙宋多為巨觀震中,位於...
地震地質,30(1):289-2977. 何宏林,孫昭民,王世元,王紀強,董紹鵬,2008.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帶. 地震地質,30(2):359-362...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變形定量分析:北川-映秀斷裂地表破裂帶.地震地質. 30(3): 723-7385. 陳桂華, 李峰, 鄭榮章, 徐錫偉, 於貴華, 聞學澤, 安艷芬,...
近20多年來,國內外學者曾經對鮮水河活動斷裂帶進行多次考察研究,對它的幾何學、晚第四紀運動學和動力學,斷裂分段性,以及古地震地表破裂帶特徵等取得了豐富而翔實...
哨馬營的五株明代柳樹,生長在乾涸的小河床上,植根于海原地震地表破裂帶左旋水平位錯值最大地段地。其中一棵直徑約1米的大樹,在地震中因地表錯動而被撕裂,左旋...
項目成果2009年度獲得了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地震地表破裂帶包含著大陸地殼變形方式、運動狀態和地震破裂過程等基礎信息,一直受到地學工作者的重視。以...
伴隨這次地震,沿海原活動斷裂帶形成了一條長達237千米的地震地表破裂帶,在歷時80載後的今天,許多形變現象仍然保存較好,清晰可辨。[2] ...
6.2.5 地震地表破裂帶填圖6.2.5.1 應標繪地震裂縫、地震陡坎、地震溝槽、地震鼓包、同震水平或垂直位移測量標誌點(線)及其位移值。...
2)朱金芳,徐錫偉,黃宗林,等,2005,福州市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科學出版社,300pp.3)徐錫偉(主編),2009,5·12汶川8.0級地震地表破裂圖集,地震出版社,112...
地震時,人們感覺最強烈、地面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稱為巨觀震中。對比分析國內外不同學者對崑崙山口西8.1級地震地表破裂帶的考察結果和4次現場考察記錄,認為:地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