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

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般指本詞條

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以北方半乾旱草地與農牧交錯帶為重點,將生態系統可持續性管理與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作為國家目標,將發展資源生態學和多尺度生態系統動力學模型作為科學目標,在地理過程與可更新自然資源合理利用領域,開展多學科綜合集成實驗研究,形成地表過程、資源生態、地表系統模型與模擬、區域可持續發展模式四大研究方向,為生態脆弱地區土地退化防治和退化生態系統恢復提供系統的技術支持,力爭建設成為有重要國際影響和地位的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首屆實驗室主任是史培軍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安芷生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
  • 地址:北京
    珠海 
  • 重點:北方半乾旱草地與農牧交錯帶
  • 學校北京師範大學
科研設備,學術團隊,科研項目,交流合作,

科研設備

實驗室建有土壤侵蝕過程、風沙過程、環境演變過程、景觀生態過程、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資源利用與生態-生產範式6個實驗平台,並且分別在北京房山、內蒙太僕寺旗、陝西靖邊、黑龍江鶴山、河北黃驊建有5個野外實驗基地,共有儀器設備94台件,總價值4700萬元,單價30萬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25台件,全部對外開放。

學術團隊

實驗室目前共有固定研究人員54人,流動研究人員16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65人,包括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人事部“國家百千萬工程”第一層次人才3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和新世紀人才8人。
實驗室目前共承擔各類科研任務70多項,其中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近20項,年到位經費2000多萬。2008年共發表論文114篇,論著8部,其中 SCI(E)論文38篇。實驗室主任史培軍教授承擔了國家減災委—科技部抗震救災專家組工作和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的工作,牽頭組織國家“十二五”防災減災規劃編寫,他與德國波茨坦研究所的Carlo Jacger發起的IHDP-IRG國際核心科學計畫,成為我國科學家在全球變化科學領域發起和主導的一個重要計畫。
實驗室建立開放型人才培養機制,以開放合作為基點,通過多種途徑,在不同層次上做好碩士生、博士生的培養(含聯合培養)工作、博士後進站工作以及國內外訪問學者的合作研究工作,目前實驗室共有8個博士培養點,在讀171人,15個碩士培養點,在讀333人。

科研項目

·中國主要水蝕區土壤侵蝕過程與調控研究 - 多尺度土壤侵蝕模型
·重要物種的綜合生態適應對策
·國家統計遙感前沿技術研究與示範套用
·渤海海冰資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及試驗
·綜合風險防範關鍵技術與示範
·全球氣候變化與巨災防範
·青海湖流域濕地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集成與試驗示範
·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評價關鍵技術
·面狀沙源的工程防沙技術
·國際重大資源態勢評價與預測技術開發
·藏南寬谷流沙固定與人工植被重建技術研究與試驗示範
·風沙運動研究中的若干基本力學問題
·快速城市化過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價和減災範式研究
·陸地表層人地系統相互作用機制的 “ 地理樣帶 ” 研究
·區域生態先停過程功能和結構對全球變化回響和適應的集成分析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綜合風險管理(IRG)項目。

交流合作

實驗室實行開放流動的合作機制,設立開放基金,定期發布開放課題,吸引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國內外同行來室開展工作或針對科學前沿與國家重大需求聯合申請重大重點科研項目。
此外,實驗室開展多渠道、多層面的學術交流活動,積極組織、承辦和參加國內、國際相關的學術交流會和科學研討會;積極建立與國內外一些知名大學或研究機構間的高水平學術交流和合作;加大與國內外學者的合作深度與廣度,推動國內外科研人員間的互訪、學術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