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窪
- 外文名:geodepression
- 類別:地形地貌
- 提出者:陳國達教授
在活化地台上,由水平地殼運動占主導所形成的波狀構造起伏中相對下陷的短帶狀盆地。一般與短帶狀隆起(稱為“地穹”)相間出現,組成地窪區。...
地窪階段(stage of diwa,stage ofgeodepression)是大地構造體制發展階段之一。指一個地區地殼演化史中處於地窪體制的發展階段,以地窪構造層(地窪型盆地沉積)為...
地窪系(diwa system)為地窪區中的二級負向構造單位。其中的地窪構造層占相對較大面積或厚度較大(與鄰側同級正單位比較),如華北地窪區中的河淮地窪系。1 ...
地窪學說又稱地窪構造學說,也稱活化構造學說,由陳國達提出。初以闡明大陸地殼演化過程中繼地槽區-地台區之後形成的第三構造單元這樣的簡單理論出現,其後形成從洋...
地窪型地貌(landscape of diwa type)是指受地窪型構造控制的、起伏幅度大、反差強烈的高原型山脈與構造盆地相間、成列出現,山脈多為短線狀的斷塊山的地貌。...
地塹式地窪(graben type diwa)是指由於兩側斷裂活動使中部相對陷落而形成的地窪盆地。...
地窪型建造(diwa type formation)全稱地窪型沉積建造,是指地窪區在地窪階段所產生的沉積建造。它基本上由陸相地層所組成,偶為海相或夾海相層。碎屑岩為主,常...
釋文:複式地窪是由多個更次級隆陷(窪隆、窪陷、窪凸、窪凹)組成的地窪盆地。面積較大的地窪多具此特徵,如珠江口複式地窪盆地。1 ...
地窪說是中國地質學家陳國達根據地台活化現象於1956年提出的一種大地構造學說。他認為地槽區轉化為地台區只是達到相對穩定,並非地殼發展的最終形式和階段,地台區可以...
萊茵地窪(Rhine diwa)為裂谷型地窪,屬中亞期地窪區。其谷底為古生代地槽構造層。中生代為台隆,缺地台構造層。始新世開始斷陷,形成北北東—南南西向裂谷型地窪...
地窪區(diwa region,geodepression region)又稱活化區(activated region,activization region,mobilized region),是指地台活化並經受強烈構造岩漿活動的地區。是與地台...
地窪型盆地(basin of diwa type,diwa basin)簡稱地窪盆地。與地台型盆地、地槽型盆地相對應,它是產生於地窪區內的反差強烈的構造地貌環境中、介於地穹山脈之間...
地窪構造層(diwa tectonic layer,geodepressional tectonic layer)是指由地窪型建造組成的地窪區的代表構造層。是曾遭受地窪型構造型相改造的構造層。...
學科:地窪構造說 詞目:斷拉谷繼承式地窪 英文:diwa of aulacogen inheriting style 釋文:斷拉谷繼承式地窪是指以繼承地台階段的斷拉谷型盆地為基礎,進一步發展而...
地窪期(period of diwa,period of geodepression),地窪區發展過程的前期。按盆—山構造發育特徵地窪區的發展過程分為前後兩期。...
地窪構造是陳國達教授提出的,是從歷史分析的角度研究後地台階段的一種理論體系。它認為中國大地構造的基本特徵是中一新生代的活化,大部化古生代的穩定地台區,除了伊...
地窪型岸線(coast line of diwa type)是指窪區內主要由塊斷或拱裂等新構造控制的海岸線。其特徵是在不同地段分異顯著,岸線類型變化急驟,升降不一,發展史...
地窪型造山運動(orogenic movement of diwa type)又稱活化型造山運動、活化造山作用、二次造山作用。...
好地窪村,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欒莊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傳說建村於元代中期,村東山坡上有顆大蒿,山下是窪地,故名蒿地窪,後演變成好地窪,該村位於涿鹿縣中部...
地窪型油氣田(diwa type oil and gas field)是指在地窪區環境中形成的油氣田。與地台型及地槽型者均不相同。...
造成強烈的斷裂與褶皺構造相伴生的新構造運動。是地殼新構造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厚度大的新沉積物,伴有輕微的褶皺。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南緣,中國台灣等地的...
滇西地窪區(Western Yunnan diwa region)屬中亞期地窪區。位於南北地窪區的西南面,二者以紅河深大斷裂為界。其地槽封閉於晉寧運動期,地台階段自南華紀至三疊紀晚期...
準噶爾地窪區(Junggar diwa region)屬中亞期地窪區。位於北疆中部。依物探所知,中部有一三角形晚前寒武紀古老結晶基底,代表前地槽構造層。古生代進入地槽階段,...
華北地窪區(North China diwa region)屬於華夏期地窪區。包括華北諸省,發育基礎為後呂梁期地台區。...
地窪說成礦論(theory metallogenesis of diwa theory)又稱遞進成礦論,是地窪學說的第三個組成部分,是地窪學說關於大地構造控礦作用的理論。...
老地窪自然村隸屬於龍陵縣雲南省象達鄉大場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象達鄉東邊,該村距離大場村委會3公里,距離象達鄉政府30公里。國土面積970.66畝,年平均氣溫14℃...
官地窪村位於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畢郭鎮,該村共有147戶,435人,其中勞動力283人,外出務工人員26人,全村140戶農民就有130戶種植大棚西瓜,人均年收入1.1萬元。...
阿爾泰地窪區(Altay diwa region)屬中亞期地窪區。位於新疆北部的東段,東西兩端伸入蒙古及前蘇聯,古生代為地槽階段,早古生代形成萬米以上的海相碎屑沉積,岩性厚度...
地窪型外生礦床大多為形成於地窪盆地中的油氣、油頁岩、膏鹽、鈾、銅、鐵、煤等沉積礦床,也有形成於地穹隆起上的風化淋濾型礦床、岩溶充填型礦床等。...
地窪型內生礦床(endogenic ore deposits of diwa type)是指與地窪型岩漿活動有關的各種礦床。主要有斑岩型、接觸交代型、陸相火山岩型、次火山岩型、爆破岩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