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畝,漢語辭彙。
拼音:dì mǔ,
釋義:指 田地的畝數、面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畝
- 外文名:fields or farmland
- 拼音:dì mǔ
- 注音:ㄉㄧˋ ㄇㄨˇ
地畝,漢語辭彙。
拼音:dì mǔ,
釋義:指 田地的畝數、面積。
地畝,漢語辭彙。拼音:dì mǔ,釋義:指 田地的畝數、面積。...... 地畝dìmǔ[fields or farmland] 田地的畝數、面積,借指田地(總稱)量一下 [1] ...
地畝稅是土地稅的一種。指按土地面積計征的土地稅。亦稱“面積稅”。即規定每單位面積土地的稅額,按土地面積大小確定總稅額。地畝稅計征比較簡便,但由於土地等級...
碑身鐫刻正文,首題“題請普惠生祠香火地畝疏”,記述了印務提督寶和及司禮監太監魏忠賢為建生祠及求香火地所上之疏及皇帝的批覆。碑陰正文,為開墾荒地之紀錄。...
畝是中國市制土地面積單位,一畝等於六十平方丈,大約666.67平方米。十五畝等於一公頃。選取60平方丈是因為中國古代的計數方法。現在計數大都以十為一個單位進位,...
地積,土地面積的簡稱。按歷代政府規定,計算土地面積的基本單位是畝。100畝為1頃。周代1里即1平方里 (又稱一井) 合900畝。唐代以後,1里即1平方里合540畝。...
順治元年順治帝“設指圈之令”,“命給事中御史等官履勘畿內地畝,從公指圈。其有去京較遠,不變指圈者,如滿城、慶都等24州縣無主荒地,則以易州等處有主...
地頭錢指的是唐中葉到五代田賦的附加稅,唐代宗時開徵。大曆元年 (公元766年) 規定京兆府每畝除應徵青苗錢外,另征地頭錢二千文。後統稱青苗錢,隨夏稅繳納。...
黑田,主要產於下坂的黑色田坑石。或指沒有登記在國家地畝冊子上的田地。...... 黑田,主要產於下坂的黑色田坑石。或指沒有登記在國家地畝冊子上的田地。...
投充地,清初漢族農民等或自動或被逼獻地投於八旗下,其所帶地畝稱投充地。入關之前,已有帶地投充者。順治(1644—1661)初,圈地令頒布後,北京周圍各州縣民帶...
戰國時秦國於秦簡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實行的田稅變革。廢除井田制的“籍法”,開始實行按地畝徵收租稅,即按照地主所有田地面積徵收一定數量的穀物作為地稅。這與...
畿輔旗地,清畿輔地區內由旗人占有和耕種的地畝。清入關後將北京周圍五百里內圈占的田土撥給皇室和八旗官兵人等為業。從順治(1644—1661)初起,經過三次大規模...
使用液體地膜的花生比使用塑膠地膜的花生根系發達,莖粗葉厚,抗旱能力較強,無葉斑病、根腐病、爛根、爛果等現象發生,專家實地測產比使用塑膠地膜每畝增產鮮果300...
官莊名。亦稱“口外糧莊”。內務府會計司所屬喜峰口、古北口外糧莊之總稱。原設八十五所, 各莊原額地畝不一, 康熙間編為四等,一等莊歲納糧二百五十石,二...
雍正初,令各省將丁口之賦,攤入地畝輸納徵解,統謂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廣東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準直隸巡撫李維鈞請,將丁銀隨地起徵,每地賦一...
1920—1930年,中東鐵路哈爾濱地畝管理局在牡丹江站周圍地段發放過三次街基號,街路地段不斷擴大,人口繼續增加,店鋪作坊日益興起,逐步形成集鎮。寧安縣第五區的政治...
(四)國家建設劃撥國有農、林、牧、漁場土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地每畝年產值的三倍。徵用集體的宅基地、林地、新開墾的荒地及其他單位、個人使用的國有土地不付...
“它展示胡麻井渠是在城西五里由東而南,此段地畝處於該耕作區南部邊緣,其東、西、南三面都是荒地。大谷一二二一號文書有“屯頭渠,東胡麻井西白海祐南胡麻井...
(三)國家劃撥國有農、林、牧、漁場土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地每畝年產值的3倍。 徵用集體的宅基地、林地、新開墾的耕地以及劃撥國有土地的,不予支付安置補助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