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數據教學

地理數據教學

地理數據教學,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地理數據是反映地理事物數量特徵的數值,包括表示按數量排列順序的次第數據,如“第一位”、“第三位”;表示數量分布狀態的標量數據,如面積 960 萬平方千米,年產 8000 萬噸鋼等;反映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的數列數據,如全年各月平均氣溫值。地理數據教學是地理感性知識教學。不同的地理數據,其教學過程不同。次第數據與一般標量數據主要是感知數據,建立表象的感性認識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理數據教學
  • 屬性:地理感性知識教學
例如,講到“珠穆朗瑪峰海拔 8848.13 米,為世界第一高峰”時,就要讓學生了解海拔、米及第一峰的地理意義,用學生可見的某種高度(10 層樓房高約 30 米;郊外某山峰高× ××米等)作比較,使學生體驗 8848 米的高大。由於這類數據分散,學生在單獨學習中很難記憶、掌握和運用,故需經過一段時間後加以總結整理,如按地區分別將其面積、人口、主要物產的產量和次第等數據列表歸納。數列數據教學是指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綜合等思維活動,認識地理數據變化的地理含義,並從中揭示地理事物的特徵和規律。例如,為使學生認識某地全年各月平均氣溫的 12 個數據,可將各月平均氣溫按從一月到十二月排列成序,以了解全年各月平均氣溫的變化特點。之後再運用氣候的形成及分類的原理解釋該地氣溫變化的原因及可能歸屬於何種氣候類型。地理數據教學方法的步驟一般為:講解數值分布的地理意義——指導學生根據數值分布分析地理特徵——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釋這種特徵,從而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