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詩體)

竹枝詞(詩體)

竹枝詞,是一種詩體,是由古代巴蜀間的民歌演變過來的。唐代劉禹錫把民歌變成文人的詩體,對後代影響很大。竹枝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由於社會歷史變遷及作者個人思想情調的影響,其作品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由文人蒐集整理保存下來的民間歌謠;二類是由文人吸收、融會竹枝詞歌謠的精華而創作出有濃郁民歌色彩的詩歌;三類是借竹枝詞格調而寫出的七言絕句,這一類文人氣較濃,仍冠以“竹枝詞”。之後人們對竹枝詞越來越有好感,便有了“竹枝"的叫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竹枝詞
  • 外文名稱:zhuzhici
  • 作品別名:竹枝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品出處:中國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劉禹錫
特色,樣例,原文,譯文,譯文二,延伸閱讀,

特色

竹枝詞,以吟詠風土為其主要特色,對社會文化史和歷史人文地理等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竹枝詞“志土風而詳習尚”,以吟詠風土為其主要特色,故與地域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常於狀摹世態民情中,洋溢著鮮活的文化個性和濃厚的鄉土氣息,這對於許多學科特別是社會文化史和歷史人文地理等領域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史料價值。隨著近十數年來地域文化熱的升溫,竹枝詞也愈益受到世人的關注,各類竹枝詞資料集陸續編纂出版,其中,既有分地域編纂的,又有按年代彙輯者。前者以《中華竹枝詞》(雷夢水等編,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為代表,後者則有2003年出版的《歷代竹枝詞》(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竹枝詞,包含有多方面的歷史資料,可供學術研究採擷。譬如,“豫楚滇黔粵陝川,山眠水宿動經年。總因地窄民貧甚,安土雖知不重遷”。這是說江西地狹人稠,百姓背井離鄉四處遷徙,無論是河南、湖北、雲南、貴州、廣東,還是陝西、四川,到處都有江西人的身影。“漫說玉山無玉剖,近聞梅嶺有梅探。舟車經過數千里,東北浙西西粵南”。玉山是贛東北的一個縣份,當地同樣是因生計問題,清代前期有大批百姓或是南下廣東,或東進浙西。由此可見,江西的確是移民的主要輸出地,這造成了明清史上“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關於這一點,在四川的省會成都,有一首竹枝詞這樣寫道:“大姨嫁陝二姨蘇,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問原籍,現無十世老成都。”這是說一家中的女人,或嫁與陝西人,或嫁與江蘇人,而娶來的媳婦亦或是江西人,或是湖廣人,家庭成員的原籍可謂五湖四海,當時已沒有超過十世的“老成都”了。這說明當時的成都,真是五方雜處,各地的人們相互通婚。
湖廣填四川”的移民,不僅及於城市,在廣大鄉村也影響深遠。“分別鄉音不一般,五方雜處應聲難。楚歌那得多如許,半是湖南寶老官”——這是《旌陽竹枝詞》的描摹,詩中的寶老官,是指湖南寶慶府人。從中可見,旌陽一帶雖然是五方雜處,但以湖南寶慶人為數最多。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綿竹縣令陸箕永《綿州竹枝詞十二首》:“村墟零落舊遺民,課雨占晴半楚人。幾處青林茅作屋,相離一壩即比鄰。”“詩註:川地多楚民,綿邑為最。地少村市,每一家即傍林盤一座,相隔或半里或里許,謂之一壩。”這首詩字面上是說,綿竹當地的村落非常稀疏,稀稀拉拉,裡面住著一些兵燹戰亂劫後餘生的百姓,在當地務農的人中,有一半是湖南和湖北人。當地的聚落景觀通常是,茅草屋及其背後的一片樹林,每個茅草屋之間相隔半里或者是一里,這就算是鄰居了。由此可見,18世紀初期的四川綿州一帶,還是一派地廣人稀的景致,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外來移民。而在四川達縣,道光時人王正誼寫道:“廣東湖廣與江西,客籍人多未易稽。吾處土音聽不得,一鄉風俗最難齊。”達縣在四川東部,這首詩寫道:當地有廣東、湖南、湖北和江西人,這些客籍的人很多,移民來自各個地方,這種五方雜處的局面,使得這一鄉的風俗參差不齊,各不相同。可見,此時的川東達縣,可謂五方雜處,方言各異。
隨著移民的大批遷徙,經歷明清鼎革兵燹戰亂的四川,經濟元氣逐漸恢復,各地商人紛至沓來。在成都,字號放帳的都是山西、陝西人,當地人稱“老西”、“老陝”,所謂“放帳三分利逼催,老西老陝氣如雷。城鄉字號盈千萬,日見佗銀向北回”。從這首竹枝詞所述可見,晉、陝商人在成都的勢力如日中天,一般民眾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將本地的財富源源不斷地運回老家。作為商幫勢力繁盛的標誌,四川各地的會館相當發達,“秦人會館鐵桅桿,福建山西少者般。更有堂哉難及處,千餘台戲一年看”,“會館雖多數陝西,秦腔梆子響高低。觀場人多坐板凳,炮響酬神散一齊”。這兩首竹枝詞是說,成都當地有陝西、福建和山西的會館,其中尤其是陝西的會館為數最多,勢力也最為顯赫。每年人們都能看到在會館裡上演的許多戲,其中的秦腔梆子響徹於成都平原。這些,都生動描摹了成都一地各地會館運作的具體細節。而在鱗次櫛比的各地會館中,陝西會館更顯得鶴立雞群。除了大商幫外,錢鋪基本上為江西人所壟斷,“江西老表慣營求,兌換銀錢到處搜。倒帳潛逃講帳出,蠅頭鼠尾作狐謀”。詩注曰:“錢鋪俱江西人,謂之‘老表’。”看來,近世聞名遐邇的“江西老表”,顯然就是指來自江西的錢商。
隨著移民的遷徙,商品的流通交易,人們之間的交流和接觸空前頻繁,極大地凸顯了各地人群的性格特徵。清代前期,紹興師爺就受到成都人的極大矚目:“安排擺設總求工,古董諸般樣不同。美服更兼窮美味,師爺氣派與門公。”這首竹枝詞,描寫了紹興師爺在衣食家居日用方面的與眾不同。這是說四川一帶紹興師爺的家裡日常擺設比較講究,如古董等都相當精緻,穿著華麗,吃的又是美食,這是一種師爺氣派。這一點很有意思,讓人聯想到在北方的紹興師爺。明清以來,紹興人持續不斷地遷居北京,尤其是那些在中央六部中充當胥吏的紹興人,財大氣粗,生活極為優裕,所以起居服飾都相當奢侈。這些人為了壯其門面,在家門口總要擺一個大魚缸,栽兩棵石榴樹,夏天一定要搭一個天棚,門口再蹲一隻大肥狗。上街買零食,又一定要用一個丫頭。此外,還要請一位先生,教書還在其次,主要也是為了裝點門面。所以有“天棚魚缸石榴樹,老師肥狗胖丫頭”的諺語。這種師爺氣派,在北京和保定都是如此。從南北的情況來看,紹興師爺無論是身處何方,都是引人矚目、相當特別的一群人。由於成都的師爺都來自浙江,所以有一首竹枝詞這樣寫道:“幕賓半是浙西東,帽蓋矜誇律例通。漫說救生莫救死,篋中存案本相同。”詩注曰:“幕友初出手,謂‘帽蓋子’。”根據文獻記載,四川省的刑名和錢穀師爺,十有八九都是浙江人,而在浙江省籍中,又可分為紹興幫和湖州幫,兩幫各自拉幫結派,相互推薦。由於刑名師爺主要學習的是法律和例案,所以從業者必須跟隨老師學習辦案的技巧,當時稱為“學幕”。民間稱呼學幕者為“帽辮子”或“帽蓋子”,也就是帽子上的辮子或蓋子,是比喻他們與老師不能分離。在“無紹不成衙”的時代,紹興酒和紹興師爺、紹興方言一樣通行全國,清代中葉人稱“紹興三通行”。這種情形,也在竹枝詞中得到了生動的反映。在成都,“紹酒新從江上來,幾家官客喜相抬”,這說的是紹興酒從長江上運來,衙門裡的一些人很高興地出來將它們抬進去。這些紹興酒往往是由紹興師爺和胥吏負責推銷(或者是由他們的親戚朋友兼營),所以竹枝詞有曰:“居然利藪軋官場,南貨攜來入署忙。笑問師爺生意好,回言件件出蘇杭。”這是說紹興師爺在衙門中販賣紹興酒,這是官場上的一大利藪,人們笑著問師爺生意可好,師爺回答說,這些東西都是從蘇杭一帶運來的。這首竹枝詞的註解說:南貨稱“師爺”。當時,紹興人以南貨業為生,所以南貨竟然也被直接用來稱為“師爺”。
在清代,與紹興師爺同樣著名的還有鳳陽乞丐,從竹枝詞來看,他們的活動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在北京,“賽會時光趁踏青,記來妾住鳳陽城。秧歌爭道鮮花好,腸斷冬冬打鼓聲”。詩注曰:“打花鼓:風陽婦人多工者,又名‘秧歌’,蓋農人賽會之戲。其曲有《好朵鮮花》套數。鼓形細腰,若古之搏拊然。”對此,孔尚任的《燕九竹枝詞》:“秧歌忽被金吾禁,袖手遊春真可惜。留得鳳陽舊乞婆,漫鑼緊鼓攔遊客。”不僅在北京,賣藝乞討的鳳陽婆還遠達山西,“鳳陽少女踏春陽,踏到平陽勝故鄉。舞袖弓腰都未忘,街西勾斷路人腸”。而在南方,“彈弦賣唱都廬橦,多半鄰村逐此邦。還有逃荒好身手,生涯花鼓鳳陽腔”,鳳陽花鼓也成為各地人群逃荒乞討的重要道具。
除此之外,竹枝詞還可為歷史交通地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佐證。譬如,從楊載彤的《大理赴鄉試竹枝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勾勒出從大理到雲南昆明的路程,經過趙州、紅岩、雲南縣、普淜堡、沙橋驛、呂河、祿豐、老雅關和碧雞關等地一路到昆明。以往的《一統路程圖記》中儘管有“雲南布政司至所屬府”的“本省由各府至金齒衛”,但所述遠沒有這組竹枝詞來得具體、生動。而在明清時代,江南一些地區編纂的路程圖記中,往往也包括竹枝詞,這些竹枝詞常常有對地形、地貌、名勝等周遭景觀的描摹,頗具自然及人文地理色彩。事實上,如明代寧波府鄞縣人張得中的大本《北京水路歌》,便是七言的詩歌,這首《北京水路歌》記載了沿途“所經之處三十六,所歷之程兩月矣。共經水閘七十二,約程三千七百里”,詩歌細緻描述了從寧波赴北京沿途所經地名、名勝古蹟。類似的路程歌,實際上也可以稱之為竹枝詞。何以見得?筆者收藏有《杭州上水路程歌、徽州下水路程歌》抄件,這是明清徽商編纂的路程歌,後來又收集到《徽歙南浦口至杭路程竹枝詞》,發現其內容實際上就是《徽州下水路程歌》。由此看來,《大理赴鄉試竹枝詞》顯然也可以作為從大理至昆明的路程歌來看待。
不少竹枝詞的作者是土生土長的在地文人,他們熟諳鄉邦掌故及當地的風俗民情;而另一些作者則是外來的觀察者,這些人對於異地的風俗更是充滿了好奇,“沿途據所見聞,兼用方言聯成絕句,隨地理風物以紀遊蹤”,故而竹枝詞對於一地歷史文化的研究,具有無可替代的史料價值。尤其是對於小社區的研究,有著極為特殊的學術價值。有的竹枝詞也就相當於一地的風土誌,譬如,稍早於《歷代竹枝詞》出版的《中國風土誌叢刊》(張智主編,廣陵書社2003年5月版),就收錄了大批的竹枝詞,顯然,這些竹枝詞幾乎是被直接當成為風土誌的。
事實上,一些竹枝詞,也有的就是以風土誌的名目出現。如《西山漁唱》(亦作《西山樵唱》),又名《揚州西山小志》,該書分為“形勢”、“沿革”、“古蹟”、“名勝”、“人物”、“軼事”、“異聞”、“農事”、“歲時”、“市肆”和“嘲俗”十幾個部分,這對於研究清乾嘉時代揚州近郊的社區文化,具有極為重要的史料價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筆者在從事蘇北歷史經濟地理研究中,曾在揚州、淮安等地收集到一批竹枝詞,如《揚州風土詞萃》、《邗江三百吟》和《西山樵唱》等,其中就包含了大批反映鹽政制度及社會風尚的史料。這些資料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為我們考證明清時代兩淮的鹽政制度、徽商活動以及淮揚的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樣例

原文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譯文

正是一場太陽雨後,兩岸楊柳搖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漲,平靜如鏡。少女心情抑鬱地漫步在岸邊,忽然,一陣悠揚的歌聲從江上隨風飄來,仔細一聽,原來是久無音訊的情郎思戀自己的情歌。東邊陽光燦爛西邊雨綿綿,原以為是無情實則還有情。

譯文二

江邊楊柳,樹葉青青,江水平緩地流動,一葉輕舟在江上行駛。岸上少女忽然聽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對她唱歌。她從歌聲獲得的印象是,對方雖沒有更明確的表示,卻似乎有些情意。這真好象黃梅季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是雨天吧,東邊還出著太陽,令人捉摸不定,是無“情“(晴)還是有“情”(晴)呢?

延伸閱讀

著名詩詞和西湖竹枝詞二首
儂家住在涌金門,青見高峰白見雲。嶺上已無丞相宅,湖邊猶有岳王墳。
楊柳樹頭雙鵓鴣,雨來逐婦晴來呼。鴛鴦到死不相背,雙飛日日在西湖。
過沙湖賦竹枝詩
白沙湖頭月色新,白沙湖里水如銀。可是吳宮雙玉管,聽得一聲愁殺人。
竹枝詞三首
千夫萬夫皚作堆,什什五五魚貫腮。長興步頭候糧去,紅闌街里買薪來。
臙支山頭雨雪飛,臙支山前人苦飢。山下斧斤夜達旦,山上閒雲長自歸。
十八里岡雲有無,炎風掃地雪模糊。山川通塞奚能問,閒看清波入太湖。
竹枝歌六首寄胡定安
上思下思十萬山,左海右江如月彎。江邊神女長留佩,天上仙人早賜環。
銅柱山前銅鼓聲,野花蠻果不知名。卻喜土人能愛客,蔞蔕檳榔相送行。
雲開沙淨水洄洄,越鳥啼邊朱槿開。峒里蠻丁不畏瘴,朝朝沖霧趁虛來。
客棹愁行湘水波,憑郎莫唱《竹枝》歌。好山好水春更好,不見閒人載酒過。
春雲好墨瘴煙中,鸚鵡群飛荔子紅。男兒守家婦當戍,粵俗古來成土風。
春草湖頭春日暉,薴蘿山上白雲飛。行人莫聽鷓鴣怨,陌上花開緩緩歸。
和西湖竹枝詞二首
山下有湖湖有灣,山上有山郎未還。記得解儂金絡索,系郎腰下玉連環。
郎別心緒亂如麻,孤山山角有梅花。折得梅花贈郎別,梅子熟時郎到家。
和西湖竹枝詞
鴛鴦蝴蝶盡雙飛,楊柳青青郎未歸。第六橋邊寒食雨,催郎白薴作春衣。
承玉山主人遺竹枝輒賦近體以寄
草堂只在玉山西,未識風流顧愷之。鴛冷繡衾春病酒,蠟銷銀燭夜敲棋。
每懷鳳鳥栖梧樹,輒倚烏幾唱《竹枝》。昨夜闌乾明月上,惱人簫管不勝吹。
姑蘇竹枝詞
長洲宮苑草離離,中有吳王舊沼池。至今二八吳中女,為人歌舞學西施。
館娃宮中花似雲,館娃宮外酒如春。花前把酒花下醉,莫遣春愁惱殺人。
姑蘇城邊楊柳絲,千絲萬絲垂參差。柳絲雖長不禁手,難織迴文錦字詩。
棠梨花開郎出門,宜男草生妾思君。如何宜男草上露,不濕棠梨花底雲。
白日欲暮入空房,手把銀燭照西窗。繡幃芙蓉開兩兩,金屏翡翠立雙雙。
和鐵厓西湖竹枝詞二首
採蓮湖上一雙舟,白縠風生易覺秋。淺淺溪流齊鶴膝,青青荷葉過人頭。
四月南風海岸深,青旗高高柳陰陰。三江潮發來如馬,五兩風搖密似林。
竹枝歌
道士莊前秋事多,東家西家收晚禾。船頭把酒對明月,聽打夜場人唱歌。
竹枝詞十首
居庸山前澗水多,白榆林下石坡陀。後來纔度槍竿嶺,前車昨日到灤河。
宮裝騕褭錦障泥,百兩氈車一字齊。夜宿岩前覓泉水,林中還有子規啼。
新雨霏霏綠罽勻,馬蹄何處有沙塵?阿誰能剪山前草,贈與佳人作舞茵。
車簾都卷錦流蘇,自控金鞍捻僕姑。草【一作山】 間白雀能言語,莫【一作試】學江南唱鷓鴣。
山前馬陳爛如雲,九夏如秋不是春。昨夜玄冥剪飛雪,雲州山里盡堆銀。
山上去采芍藥花,山前來尋地椒芽。土屋青簾留買酒,石泉老衲喚供茶。
風高白海隴雲黃,寒雁來時天路長。山上逢山不歸去,何人馬蹄生得方。
山前聞說有神龍,百脈流泉灌水舂。道與年年往來客,六月驚湍莫得逢。
天上瑤宮是吾居,三年猶恨往來疏。灤陽侍臣騎馬去,金燭朝天擬獻書。
龍岡積翠護新宮,灤水秋波太液風。要使《竹枝》傳上國,正是皇家四海同。
 
竹枝詞
湖上美人彈玉箏,小鶯飛度綠窗楞。沈郎雖病多情在,倦倚屏山不厭聽。
西湖竹枝詞二首
葛嶺東家是相門,當年甲第入青雲。樓船撐入里湖去,可曾望見岳王墳。
芙蓉葉底雙鴛鴦,飛來飛去在橫塘。人生多少不如意,水遠山長難見郎。
歸州竹枝歌二首
東鄰男兒得湘纍,西舍女兒生漢妃。城郭如村莫相笑,人家伐閱似渠稀!
東岸艬船拋石門,西山炊煙連白雲。竹籬茅舍作晚市,青蓋黃旗稱使君。
過白沙竹枝歌
東沿西溯浙江津,去去來來暮復晨。上岸牽檣推稚子,隔船招手認鄉人。
峽山寺竹枝詞
峽里撐船更不行,棹郎相語改行程。卻從西岸拋東岸,依舊船頭不可撐。
 
潘榮陛竹枝詞
新鳶放出萬人看,千丈麻繩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樣巧,一行飛上碧雲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