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地參果是菊科多年生。莖桿直立生長,圓形而中空,呈紫紅色;葉對生,闊葉形如心狀,葉上密生絨毛,葉基部各著生有一個腋芽,植株貌似菊芋,可生長到2-3米高。花頂生,有五朵,形如黃色。
習性環境
地參果特別適應於生長在海拔1000~2300m之間的沙質土壤上,喜光照,喜歡濕潤土壤,生長期約200多天,生長適溫在20~30℃,在15℃以下生長停滯,不耐寒冷,遇霜凍莖枯死。
食用部位: 塊根
繁 殖: 塊莖
溫 度: 適中
光 照: 適中
水 分: 適中
土 壤: 沙土
栽培技術
整地與起壟
選擇排灌方便的沙壤最好地,每畝施2000—3000公斤的農家肥,撒施均勻後深耕,不施化肥,也不打農藥,採用行距1米,株距0.6米,每畝定植1111株,定植前要開溝起壟,將地參果種塊定植在壟背上,為防止地下害蟲的危害,可在定植穴內施入適量的生石灰進行預防。
定植
定植時期各地不同,一般春季當5厘米地溫穩定在14—15℃時即可定植,保護地栽培可提前定植,定植方式可以大田直接栽植種塊,也可用營養缽或營養袋在大棚內育苗後再栽入大田,夏季也可將分枝和地下萌生的側枝進行扦插定植。
管理:
栽植後當苗高20厘米時要澆水保墒,並結合除草,對植株進行培土,如定植前施肥量不足,此期要再適量施土雜肥補充,注意不要施化肥、農藥和除草劑,土壤乾旱要澆水,雨後要及時排水,當莖桿生長到1米左右時,會在基部生出分櫱枝,如生長旺盛造成田間郁蔽可掰除分櫱枝,對長勢一般的可適當選留1-2個分櫱枝生長,為了擴大繁殖,對掰下的分櫱枝可作為繁殖材料進行扦插,生長到晚秋將有大量的種球收穫。
果實的收穫:
到10月前後,植株莖尖的束狀的花朵開始凋謝,葉片開始黃化即開始採挖果實,南方可以留在地里越冬,隨時採挖出售,北方應在霜凍前採挖後入窖貯存,好像紅薯一樣保存,莖桿可做優質飼料,葉片和花朵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曬乾泡茶或加工再利用,一般每株產果實3公斤,最高株產10公斤,畝產達3000—4000公斤。
留種:
地參果採挖後,將果實上部的種球切下,將傷口涼乾,用100倍的
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分鐘,撈出後用濕沙埋於地窖或無凍害的室內,來年春季即可作種。
育苗移栽技術:
根據移栽時間提前一個半月下種育苗。春地移栽育苗,可在2月底3月初開始,利用大棚溫室或普通房增溫均可。育苗又分營養缽育苗和溫床劃塊育苗兩種。營養缽育苗,先配製營養土,肥沃無病菌的兩合土加少量腐熟肥最好。掌握濕度50%左右,手握成團,落地就散為宜,然後裝進6~8厘米的營養缽內,單芽下種(種子先用多菌靈消毒),撒土蓋住芽眼之後,用噴霧器打水噴濕。控制溫度25℃左右,最低不能低於15%,高不要超過35℃,一般10天左右發芽出苗。平時加強觀察管理,待移栽前10天煉苗放風,斷霜期後移栽大田,地膜覆蓋更好。溫床劃塊育苗,首先準備塑膠薄膜,竹片,草苫等物資,再挖苗床。
主要價值
地參果的
果寡糖含量是乾物質的60-70%,其含量是所有植物中最高的,還含有豐富的
礦物質及
鈣、
鎂、
鐵、
鋅、
鉀、
硒等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