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生態學是一門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下生態學
- 外文名:belowground ecology
地下生態學是一門學科。
地下生態學是一門學科。生態系統由地上與地下部分組成,主要是通過植物實現聯合。地下生態學從不同學科層次探索地下部分的結構、功能、過程以及與地上部分的關係。研究對象包括植物根系、地下動物和土壤微生物,分析生態系統地上和地下部...
地下微生物生態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份,它與平常所說的生態不同。它是指處於地面以下的微生物,如真菌、細菌以及動植物等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形成一個生態系統。它們之間憑藉著相互依存關係,完成了地球上一些重要的循環,促進了整個生態系統的豐富多樣性。釋義 地下是一個多變的微生物庫,各種微生物之間相互聯繫、...
生態地質學將地質學(地貌及第四紀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等) 、土壤學、環境科學、生態學、災害學、地理學、自然資源學、社會學及其分支學科如環境地質學、人類生態學等熔為一爐,以地質學的理論、方法為主線,生態學的思想觀點為依託,在地球系統科學的大框架下研究岩石、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植被群落及其...
王娓,女,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地下生態學和全球變化生態學。個人簡歷 王娓,女,博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首屆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期從事土壤生態學和全球變化生態學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土壤有機碳的穩定性及其驅動機制。從生物學、地理...
例如極端環境微生物學,資源微生物學,熱帶真菌學,地下生態學,土壤微生物生態學,陸地微生物生態學,海洋微生物生態學,大氣微生物生態學以及宇航微生物生態學,等等。(六)一大批套用性高技術微生物學分科正在孕育和形成 微生物學是一門高度紮根於生產實踐的學科。當代套用微生物學所包括的分支學科越來越多,它們...
從生態學角度來看,地球表面從地下11千米到地上15千米高度是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組成的,在三個圈交匯處存在著生物圈,絕大部分生物是生活在地下100米到地上100米之間。 生物最早是從水圈產生的,逐漸向深水發展,由於大氣中氧氣含量增加,在大氣圈最外層因為宇宙射線的作用,氧分子重組形成臭氧層,臭氧層可以阻止危害生...
《混交林不同年齡階段地下根系生態位的競爭與分化》是雷丕鋒為項目負責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混交林不僅能提高森林生物多樣性,改善林地質量,而且由於對資源的互補利用提高林地生產力,但主要集中在對地上部分靜態的研究。本項目採用連續根鑽法和根生長培養室法測定不同年齡階段...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土壤生物多樣性是“地下生物的多樣性,既包括基因、物種及其組成的群落,也包括它們所貢獻和所屬的生態複合體,也包括土壤微生境及景觀”。土壤是一個由營養元素、礦物質、有機質和生物有機體等生物元素和非生物元素組成的複雜系統。它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水庫之一。據估計,...
北京大學生態學系建於2002年,其前身為城市與環境學系生態學教研室。現有在職教員13人,海內外兼職教員5人,主要從事全球變化生態學、植被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地下生態學、第四紀生態學、景觀生態與規劃、以及城市生態學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學校的簡介 生態學系具備完整的生態學人才培養體系,招收自然地理學專業生態...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地上/地下反饋機制研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杜國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項目摘要 陸地生態系統中地上與地下生態系統相互反饋機制,尤其,地上植物功能群特徵與地下生態系統相互關係是近年來國際生態學界高度關注而尚未解決的關鍵問題。本項目將通過對青藏高原東緣高寒草甸生態系統中植物群落...
灌木的主根可深達地下2米以上, 對0.75-1.5m 處的土壤有明顯的加強作用, 深根性灌木的錨固作用可以影響到地下更深的岩土層。木本植物的垂直根係為深根, 主根粗壯, 扎入土層較深, 其影響深度可達到3-5m。當垂直深根穿過邊坡的軟弱面或者滑動面, 主根的作用相當於錨桿或者抗滑樁。植物根系的加筋效果與根的...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之間的關係是當今生態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問題。生物多樣性增加有利於提高生態系統功能、生態服務和穩定性。但是,地下細根多樣性如何?對群落構建和生態系統功能(特別是生產力)產生怎樣的影響?影響的機制是什麼?這些問題均是亞熱帶森林地下生態過程研究的盲點。本項目利用DNA方法精確識別細根的...
1.豐富和發展了區域地下水流系統理論與研究方法,定量揭示了不同級次地下水流系統循環機理,提出了一套區域尺度地下水流系統勘查研究方法與劃分指標體系。 2.依據生態學和水文地質學原理,建立了地下水與植被生態原位試驗站,開展地下水與植被生態關係試驗研究。定量揭示了不同植被類型與地下水的依賴關係,提出了一套區域...
2013年09月 – 2015年12月 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生態系 講師 2016年01月 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生態系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從事森林生態學研究工作,重點基於土壤生態、根系生態、土壤微生物生態和土壤動物生態,綜合林學、生態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知識,探究森林地下生態學規律。主要成就 教學工作 教學方面,先後為本科生、...
《尾礦原生演替過程中生物多樣性演變與尾礦生態恢復》是依託中山大學,由束文聖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地下與地上生物的相互作用機制及其影響因素已經成為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全球變化、恢復生態等生態學熱點學科共同關注的核心問題。本項目以尾礦原生演替系列為模式,通過對尾礦原生演替過程中的土壤生物...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是內蒙古大學的二級學院。學院前身是分別創建於1995年的生命科學學院和2008年的環境資源學院;2016年,在環境與資源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系的基礎上整合成立了生態與環境學院。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教學系5個,開辦本科專業5個;有全職教師70人,在讀本科生600多人、碩士研究...
對沉積盆地進行分析,要充分利用地球物理、鑽井和地震地層學資料,以了解地下深部隱蔽的同沉積古地形和沉積相分布的格局,覆蓋於河道上及生物礁上的構造或不整合面的披蓋構造等,而有利於古地理環境的重塑。其次應根據盆地類型和特徵建立盆地的發育模式,進一步了解其沉積體系與大地構造的關係。很多學者認為,許多沉積(...
根莖地下芽植物 根莖地下芽植物是2013年公布的海峽兩岸生態學名詞。 公布時間 2013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海峽兩岸生態學名詞。出處 《海峽兩岸生態學名詞》。
地球化學生態學 地球化學生態學是2006年公布的地理學名詞。定義 研究生物與地球化學環境相互關係的學科。出處 《地理學名詞》。
暗層生物 暗層生物是2006年公布的生態學名詞。定義 棲息在地下水或洞穴中的生物。出處 《生態學名詞》。
生物量(biomass) ,是生態學術語,或對植物專稱植物量(phytomass),是指某一時刻單位面積內實際存活的有機物質(乾重)(包括生物體內所存食物的重量)總量,通常用kg/m²或t/hm²表示。植物群落中各種群的植物量很難測定,特別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離工作非常艱巨。出於經濟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常對林木和...
高英志,男,出生於1973年3月,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雙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放牧生理生態學、全球變化生態學和草地生態學研究工作,特別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條件下草地地下生態學過程和地上/地下信號傳導的研究,也特別關注農作物和牧草間套作的增產機制的研究。人物經歷 2004-2007 德國基爾大學(...
belowground,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形容詞,作形容詞時譯為“地下的”。短語搭配 Belowground biomass 地下生物量 belowground ecosystem 地下生態系統 belowground ȥ 地下的 Belowground competition 地下競爭 belowground ecology 地下生態學 belowground treatment 地下部處理 belowground structure 地下結構 belowground emporium ...
河底生物帶 河底生物帶是2006年公布的生態學名詞。定義 (1)河流底部沉積物中無脊椎動物棲息的地帶。(2)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的過渡生物帶。出處 《生態學名詞》。
生物沖淋法 生物沖淋法是2006年公布的生態學名詞。定義 通過注入井或注入溝補充含氧氣和營養鹽的水以促進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原位生物修複方法。出處 《生態學名詞》
土壤改良,是指運用土壤學、生物學、生態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技術,排除或防治影響農作物生育和引起土壤退化等不利因素,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為農作物創造良好土壤環境條件的一系列技術措施的統稱。其基本措施包括:①土壤水利改良,如建立農田排灌工程,調節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狀況,排除和防止沼澤化和鹽鹼化...
主持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中國東北樣帶陸地生態系統和大氣之間CO2及水分交換的穩定同位素研究(2001-2003)(合作者:周廣勝研究員)主持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 項目:穩定同位素生態學創新研究組的建設(2003-2005)主持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草原生態系統地下生態學過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