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地上/地下反饋機制研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杜國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地上/地下反饋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杜國禎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地上/地下反饋機制研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杜國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青藏高原草地土壤-植被互饋關係及其空間異質性機理》是依託蘭州大學,由杜國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項目摘要 不同生態系統土壤與植被的相互關係及其空間格局是近年來國際地學界和生態學界高度關注而尚未解決的關鍵問題。本項目以青藏...
研究領域 從事種間關係在生態過程中的調控機制研究,地上與地下生態系統作用與反饋研究。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態系統植物與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機制研究。作為項目組主要成員參與國家重點項目973:全球變化對青藏...
《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回響氣候變化的微觀機制》是依託清華大學,由楊雲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青藏高原是對全球氣候變化反應最敏感的地區之一,也是相關研究的關鍵地區。土壤是陸地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碳庫和氮庫,儲量遠高於...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碳循環同位素示蹤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陶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土壤碳循環是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本項目選擇位於青藏高原腹地和東部7種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態系統土壤進行高解析度採樣...
《高寒草甸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是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新全。本書系統總結了長期野外考察、樣帶研究和定位可控實驗獲得的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對全球氣候變化回響機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簡介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分布面積最大...
研究領域 三個重點研究領域:長期監測:通過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大氣、土壤、生物、水分中要素動態的長期連續觀測,監測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及人類活動對土地利用格局、土地生產力、社會經濟狀況等產生的影響,從而為國家進行區域生產活動...
近年來草地超載過牧,導致草甸生態系統嚴重退化,既限制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對下游地區的環境產生了深刻影響。本項目以青藏高原東部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為對象,從多層次綜合研究其退化機制,尋求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生態措施和對策。
維持過程,以及保護利用原理與技術,黃河水源補給功能的受損主導因素,提升和維持水源補給水平的生態工程措施,不僅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也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三. 研究方向:蘭州大學高寒草甸與濕地生態系統科學觀測研究站針對青藏高原生態系...
研究青藏公路沿線不同植被覆蓋下AMF群落組成特點及互惠網動態關係,高寒草地生態系統草地擾動與對植物-AMF互作的網路結構分析,探討AMF群落演替規律,揭示地上植物群落組成與地下生態系統土壤界面過程相互作用的機理,為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的合理...
研究方向 植物生態學 項目成果 (1)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地上/地下反饋機制研究(40930533)” (2010.1-2013.12);(2)參加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瑪曲)濕地生態系統修復關鍵...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甘南高原沼澤濕地纖毛蟲分類與物種多樣性研究(No. 30870273),研究期限:2009年-2011年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地上/地下反饋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土壤原生動物群落與...
研究方向 致力於套用驅動的草地群落進化生態學和功能生態學基礎研究,主要探討人類干擾和全球氣候變化下,群落生物多樣性形成、維持和變化機理及其與生態系統功能關係。過去二十多年,較系統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群落性狀多樣性模式及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