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草地土壤-植被互饋關係及其空間異質性機理》是依託蘭州大學,由杜國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高原草地土壤-植被互饋關係及其空間異質性機理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杜國禎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不同生態系統土壤與植被的相互關係及其空間格局是近年來國際地學界和生態學界高度關注而尚未解決的關鍵問題。本項目以青藏高原包括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山地灌叢草地等四種主要高寒草地生態系統為對象,通過大尺度野外調查和多點人工控制實驗,從土壤生物時空分布、養分動態和功能及地上植物群落組分種的多種特性、群落結構和種多樣性變化入手,重點研究不同高寒草地生態系統中地上植物對土壤生態過程(土壤養分性狀、土壤生物群落結構及其功能)的影響,土壤生態過程和種子庫特徵對地上植物植物群落結構、動態及組分種特性的影響,以及二者對干擾(資源添加、物種變化和放牧控制)的回響機制,揭示不同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土壤/植被相互作用的形式、機理和空間變化規律,從而為青藏高原不同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的恢復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結題摘要
不同生態系統土壤與植被的相互關係及其空間格局是近年來國際地學界和生態學界高度關注而尚未解決的關鍵問題。本項目通過大尺度野外調查和多點人工控制實驗發現:無論是地上還是地下生態系統,在大尺度上都主要受氣候因素主導。在局域尺度上地上和地下的各個部分聯繫緊密,關係複雜。總體而言,青藏高原土壤生態系統比地上更為穩定:地下生態系統對干擾的抗性更強,且在干擾後的恢復也更快。土壤生態系統為地上植被的恢復提供了“緩衝帶”,但重度的干擾會加劇破壞這種緩衝作用。地上地下對於干擾的回響也各不相同:在被干擾後,地上植被的建群傾向於環境篩選等確定性因素。而地下的叢枝菌根真菌群落則傾向於隨機過程。土壤種子庫則隨著干擾的加重逐步接近於地上植被。不同的植被類型主要差異在地上植被的組成,而地下種子庫的組成差別相對較小。本項目揭示了不同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土壤/植被相互作用的形式、機理和空間變化規律,為青藏高原不同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的恢復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