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紅燈萬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土王宮裡人如海,共慶新年擺手歌。”這是清代詩人對恩施擺手舞的真實寫照。
同治本《來鳳縣誌》卷三十二轉載《湖廣通志》記載說:五代時,“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樹,普舍者華言風流也。昔覃氏祖於東門關伐一異木,隨流至那車,復生根而活,四時開百種花。覃氏子孫歌舞其下,花乃自落。取而簪之。他姓往歌,花不復落,尤為異也。”這段文字生動描繪了一千多年前恩施土家人圍著普舍樹跳擺手舞的情景,這是恩施來鳳土家族擺手舞在史籍中最早的記載。
土家人尊敬祖先、熱愛自己的領袖人物,為不忘祖先的功績,便創造了紀念他們的擺手舞。這在來鳳等擺手舞流傳區域仍保存著擺手祭祀的習俗,祭祀對象除個別地方祭八大神外,大部分祭土司王,如彭公爵主、田好漢、向老官人,這都是五代至宋朝時期土家族歷史有名有姓的人物,“生而為英,死而為靈”這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河東鄉中寨廟堡擺手堂碑刻關於擺手舞傳統習俗的記載。《蠻書校注》卷十載:“巴氏祭祖,擊鼓而祭。”以此認為擺手舞是土家人祭祀祖先的一種舞蹈。
清同治本《來鳳縣誌》轉載《湖廣通志》關於五代時“擺手舞與普舍樹”的傳奇,生動地記敘了一千多年前土家人圍著普舍樹擺手的情景,從擺手舞的內容和特徵上看,擺手舞起源於勞動和社會實踐。它在初始階段具有濃厚的功利色彩,是為祭祀活動服務的,但仍顯現出一定的娛樂性質。到了清代,擺手舞的娛樂特點體現得更為突出。同治年間彭施鐸“紅燈萬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的描述,充分地凸顯了擺手舞的社會娛樂功能。來鳳縣凡土家人聚居的村寨,過去都建有“擺手堂”,這是舉行祭祀儀式和跳擺手舞的場所。
湖北恩施來鳳縣的舍米湖村,是公認的渝東、湘西、鄂西土家族擺手舞的發源地,村子裡一處始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的擺手堂至今保存完好,被譽為“神州第一擺手堂”。
舞蹈特徵
舞蹈動作
恩施擺手舞表演時男女齊集擺手堂前的土壩,擊鼓鳴鼓擺手。其特點是擺邊手,弓腰屈膝,以身體扭動帶動手的甩動,表演內容多為生產生活動作。擺手舞動作粗獷、健美,擺姿流暢、自如大方。其動作主要是“單擺”“雙擺”“迴旋擺”。動作特點是順拐、屈膝、顫動、下沉。順拐,即甩同邊手、走同邊腳,是區別於其他舞蹈的最主要特徵。
舍米糊村的小擺手舞具有原始特色,保留較為完整。舞時男女齊集擺手堂前的土壩,擊鼓鳴鼓擺手。其特點是擺邊手,躬腰屈膝,以身體扭動帶動手的甩動,表演內容多為生產生活動作。擺手舞以狩獵、農事、軍事和社會生活為主要表現內容,表演中歌、樂、舞渾然一體,間有鑼鼓伴奏和擺手歌穿唱。擺手舞與其他舞蹈相區別的最大特徵在於甩同邊手、走同邊腳,其
舞蹈動作粗獷健美,擺姿流暢自如、穩健大方,擺手動作主要包括“單擺”、“雙擺”、“迴旋擺”等幾種,以“順拐、屈膝、顫動、下沉”為動作要領。
表演形式
舉行擺手活動時,人們扛著龍鳳大旗,打著燈籠火把,吹起牛角號、嗩吶、咚咚喹,點燃鞭炮,放起三眼銃;抬著牛頭、粑粑、刀頭(即大塊的熟肉)、米酒等供品,浩浩蕩蕩湧進擺手堂。先舉行祭祀儀式,由一位有聲望的土老師帶領眾人行過叩拜禮後,便在供奉的神像下面邊跳邊唱神歌。唱的內容多是頌揚土王及祖先的恩德和業績,表達土家人的無限懷念之情。還要象徵性地恭請土王和祖先前來參加擺手盛會,與民同樂。祭祀完畢,土老師則帶領眾人來到堂外的坪壩,在一棵掛滿五顏六色小燈籠的大樹下依次圍繞,隨著鑼鼓的節奏起舞,“男女相攜,蹁躚進退”。
擺手舞以打擊樂伴奏,打擊樂器有大鼓、大鑼各一面。牛皮大鼓一個,鼓槌一對,大鑼一面,鑼槌一根。鼓的直徑0.6-0.85米左右不等,高0.65-0.85米左右。大鑼直徑0.65-0.85米不等,凹凸深度0.04米左右,鼓槌、鑼槌視鼓鑼大小相應配置。演奏時,一人或兩人在擺手堂中央擊鼓鳴鑼以指揮全場。常用的曲牌有單擺、雙擺、磨鷹閃翅、撒種等。節奏平穩,強弱分明,雄渾深沉。擺手舞是歌舞渾然一體的綜合藝術,其歌叫《擺手歌》。來鳳土家現在跳擺手舞時,一般不唱,但傳說很早以前有擺手唱歌,現流傳保留下來的擺手歌有兩首,一首為擺手時穿唱的山歌《要吃飯就要挖土》,二首為《點兵歌》。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社會價值
恩施擺手舞是土家人世代傳承的精神財富,在鄂湘渝黔邊區民眾中影響很大,具有祭祀、娛樂、教育、交際等多方面的社會功能價值。每逢重大節日,人們聽到擺手堂內鑼聲響起,男女老少就會身著盛裝從四面八方齊聚到擺手堂跳舞慶祝。
傳承狀況
在社會加速現代化的今天,恩施擺手舞開始走向衰落,面臨著後繼乏人、技藝失傳的危險,應切實加強保護。
傳承人物
彭承金,男,土家族人,2018年5月8日,被評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湖北省來鳳縣申報,項目名稱:土家族擺手舞(恩施擺手舞)。
保護措施
1980年5月21日,來鳳成立土家族自治縣,舉行擺手舞慶典表演。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來鳳縣文化館獲得土家族擺手舞(恩施擺手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重新認定來鳳縣文化旅遊事業發展中心為土家族擺手舞(恩施擺手舞)項目保護單位。
社會影響
獲獎情況
2013年,恩施擺手舞作品《擺手的么妹等等我》獲得“恩施州首屆民族民間原創舞蹈”表演金獎、創作金獎。
2015年,恩施擺手舞作品《擺手的么妹等等我》獲得“湖北省屈原文藝獎”。
重要演出
1959年,來鳳的擺手舞隊在湖北劇場演出,受到
王任重、
張體學等領導的接見。
1983年12月1日,恩施自治州成立,來鳳文化部門抽調專人到州直輔導擺手舞,組成千人擺手舞隊大遊行。
2001年,來鳳舉辦了土家“萬人擺手節”。
2009年5月,來鳳縣政府承辦了中國·來鳳土家擺手舞文化旅遊節。
2009年,來鳳舉辦第一屆中國原生態土家擺手節。
2011年2月6日,來鳳擺手舞隊代表湖北省在澳大利亞悉尼市參加了2011年中國農曆新年花車巡遊活動。
2014年9月14日,來鳳縣擺手舞隊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和泰國曼谷參加“舞動南洋·國際廣場舞表演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