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容美茶

土家容美茶

土家容美茶是湖北名茶,屬綠茶類。創製於1979年,產於鄂西南鶴峯縣。鶴峰古稱容美,容美茶因此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家容美茶
  • 民族:土家族
  • 類型綠茶
  • 屬性:湖北名茶
  • 產地:鶴峯縣容美村
自然環境,品質特徵,採制技術,歷史沿革,

自然環境

鶴峯縣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武陵山區,北緯29038’—30014’,東徑109045’—110038’。東與湖北省五峯縣接壤,南與湖南省石門縣、桑植縣相連,西與湖北省來鳳縣、恩施市、建始縣毗鄰,北與巴東縣相依,婁水河貫穿鶴峰全境,蜿蜒於大山深谷之中。
鶴峯縣地處亞熱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雨熱同季,濕潤多霧,海拔高差大,立體氣候明顯。境內最低海拔194.6米,最高海拔2095.6米,高差達1901米。全年日照時數:低山為1516小時,二高山為1342小時,高山為1253小時。年平均氣溫:低山為15.5℃,二高山為12.2℃,高山為9.8℃。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毫米,無霜期220—260天。
鶴峯縣山高坡陡,森林茂盛。土壤多為紅黃壤,含有機質豐富,PH值4.5—6.5之間,適於茶樹等多種經濟作物生長。特別是鶴峯縣土壤含硒元素豐富,天然富硒茶資源十分廣闊。據浙江農業大學硒素研究室分析,鶴峰茶葉平均含硒量為0.23毫克/千克,高硒區為1.16毫克/千克。經初步測算,全縣富茶年產量為3000噸,是我國最大的富硒茶商品基地。
鶴峰茶山鶴峰茶山

品質特徵

容美茶外形條索緊秀顯毫,色澤翠綠;內質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嫩綠勻整。經檢測,容美茶內含品質成分含量為:胺基酸平均3.36%,茶多酚平均32.56%,咖啡鹼平均4.16%,兒茶素總量平均142.85毫克/克。容美茶含硒量平均為0.35—0.75毫克/千克,1991年 浙江省科委組織茶葉、醫學、土壤等科學專家進行了成果鑑定,將該類茶命名為“天然富硒茶”,推薦為缺硒地區的保健飲料。浙江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祖生品飲該茶後,欣然題詞:“中國鶴峰,盛產名茶,香高味醇,名揚全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漢生視察鶴峰時也揮筆題詞:“雲霧山中有好茶”。

採制技術

採摘:正常年景3月上旬開始採茶,一直可採到9月底。全年採摘批次在20次以上。採摘標準:特級為一個單芽,一級為1芽1葉,二級為1芽2葉(初展)。要求提手采,不損傷芽葉,不採紫芽、蟲芽,不帶魚葉。採摘時間以晴天上午、下午和陰天為好,不採雨水葉、露水葉。採下的芽葉防止日曬,輕拿輕放,及時送廠加工。
攤放:鮮葉進廠後,用乾淨的竹簸在室內攤放,厚度1—2厘米,時間3—5小時。中間翻動1次,動作宜輕。
殺青:用小鍋手工殺青,將鍋溫燒至130—150℃,投入鮮葉150—200克,先悶炒1分鐘左右,待葉溫升高后,改為雙手反覆拋炒,2—3分鐘後降溫至100℃,續炒2分鐘左右,待葉質變軟,葉色暗綠,清香顯露,殺青葉含水量60%左右時出鍋。
攤涼:將殺青葉迅速抖散薄攤於乾淨竹蓆上,時間15—20分鐘。
揉捻:攤涼的殺青葉,放入竹簸中揉捻,以手握茶沿同一個方向旋轉,開始用力宜輕,待初步成條再加大力度,中間解塊2—3次,至芽葉基本成條即可,避免茶汁擠出過多。
搓條:鍋溫70—80℃,投葉量為兩鍋殺青葉,先抖炒1—2分鐘,然後抓茶合掌搓條,先輕後重,掌面放平,作單向搓轉,將茶條徐徐搓落於鍋中,反覆進行,經8—10分鐘,茶條卷緊,白毫初露,含水量達20%時,即可提毫。
提毫:是發揮茶葉香氣和形成容美茶特徵的關鍵工序。仍在鍋中進行,鍋溫50—70℃,採取抓、理、搓等手法,用力勻和,使茶條更直,鋒毫顯露,約至九成乾時出鍋。
攤涼:提毫後將茶攤於乾淨竹蓆上,散熱回潮,時間20—30分鐘。
乾燥:用特製的篾織烘籠進行,籠下放燃燒充分後的炭火。烘籠中先鋪一層牛皮紙,然後撒上茶,籠內溫度80—90℃,時間60分鐘。中間下火輕輕翻動2—3次。後期降溫至60℃左右。當茶葉用手指一捻即成粉末,含水量約4—5%時下籠。

歷史沿革

據鶴峰州志(1867-1885)載:“容美貢茗,遍地生植,惟放棄署後數株所產最佳。署前有七井,相去半里許,汲一井而諸井皆動,其水清冽甘美異常。離 城五十里,土司分守,留駕神仙茶園二處所產者,味極清腴,取泉水烹服,驅火除瘴,清心散氣,去脹止煩,並解一切雜症。”據湖南省《慈利圖志》記載:“鶴峰 邦者(指鶴峰紅茶商人),西賈品與寧都(江西修水的寧州)同為中上第一。”容美茶早年成為土司向皇帝進貢的珍品,迄今鶴峰民間流傳著用白鶴井的水沖泡容美茶,杯中似一隻只白鶴張翅騰飛,故有“白鶴井的水,容美司的茶”的美好傳說。
鹹豐甲寅年(1854)廣商高炳三,光緒丙子年(1876)林紫宸,盧次倫(泰和合)先後到鶴峰進行綠改紅,運至漢口,洋人稱為高品,從此以紅代綠,後又成為“宜紅”主產區了,而容美綠茶則產量逐年下降,甚至銷聲匿跡了。
1979年縣園藝場開始重視綠茶創製,繼而國營走馬茶場科技人員走鄉串戶,遍訪老茶人,在挖掘與創新的基礎上,容美工藝失而復得,所制容美茶參加 1982年全省在宜昌的名茶評比中得到肯定,1983年參加全省在武昌的名茶評比終於奪魁,被評為全省十大名茶之一,肯定了所制工藝流程。1986年又一 次在全省名列前茅,湖北省農牧廳頒發了名茶證書,從此,容美茶又名揚全省,享譽國內外。日本著名茶葉專家,日本全國茶學會理事松下智先生1988年所著 《中國名茶之旅》一書中已把容美茶介紹到了日本。書中寫道:“容美茶以產地容美為名,位於鄂西的中心恩施之東方約150公里處,乘自動車約四小時可到達。 以少數民族土家族、苗族為主的鶴峯縣容美村,屬大山區,茶葉生產以手工為主”。接著介紹了鶴峰的地理環境,土壤氣候,居住民族的生產生活狀況,茶葉的品 質、製作工藝,最後肯定“容美茶”之所以有著獨特品位,是當地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一種固有的製作方法。
容美茶1994年被納入國家富硒茶綜合開發項目,現已投入批量生產。產品銷往武漢、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成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富硒茶珍品。
容美茶1982年失而復得1987年後又銷聲匿跡,原因是當時鶴峯縣茶葉精製廠把容美茶已註冊,國營走馬茶場的當事人讓步準備改為“真容美”,後因茶場報在地原名“官鼎茶”,所以又易名為“官鼎茶”,此茶在1992年進行半機械化生產取得成功,擴大生產批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