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壤利用與環境變化研究中心
- 機構地址:南京市
土壤利用與環境變化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土壤與水體、大氣的物質交換過程,主要控制因素和相互作用機理,農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回響機理,評估土壤利用方式和強度對土壤與水體和大氣質量的影響。主要研究土壤與水體、大氣的物質交換過程,...
所級研究單元(7個):土壤資源與遙感套用研究室、土壤-植物營養與肥料研究室、土壤化學與環境保護研究室、土壤物理與鹽漬土研究室、土壤生物與生化研究室、土壤與環境生物修復研究中心、土壤利用與環境變化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科研成就 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信息顯示,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973”...
廣東省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土壤與土地資源研究中心針對廣東省經濟快速發展和高度集約現代農業發展所帶來的日益突出的土壤資源與生態環境問題,重點開展土壤質量演變與持續利用等研究,揭示高強度土地利用下土壤質量變化主要過程特徵與變化規律,建立土壤質量調控理論與技術體系。 研究方向 (1)區域土壤發生、演變與系統分類;(...
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是中國科學院在西北地區建立的第一個科研機構。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籌建於1954年7月,正式成立於1956年2月,初期名為“中國科學院西北農業生物研究所”,是中國...
(4)研究土壤利用與環境變化的關係,探索農業與環境協調的發展模式。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項目成果 編輯 語音 創立了土壤圈層和物質循環理論,把傳統土壤學側重於關注生物氣候對土壤形成、特性、分布、演化的影響和側重於土壤內部 物質組成和轉化過程等的研究...
CERN綜合研究中心利用多尺度的大量實驗和觀測數據開發建立了一系列生態學模型,包括氣孔導度-光合作用-蒸騰作用耦合模型、土壤-植物-大氣系統的水-碳耦合模型:如長時間尺度氣孔導度的多環境變數組合模型、氣孔導度-光合作用的耦合模型、基於氣孔行為的蒸騰-光合作用綜合模型、水分利用效率過程模型、田間尺度的土壤-...
伍星,男,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基本信息 姓名: 伍星 性別: 男 學歷: 研究生 地址: 北京海淀區雙清路18號 個人簡歷 環境科學博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土地覆被/利用和氣候變化及極端環境/氣候事件對土壤碳氮循環過程和溫室氣體交換影響等方面的研究。自工作以來,先後...
中國科學院東亞區域氣候環境重點實驗室是經中國科學院批准、在原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全球變化東亞研究中心基礎上成立的開放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東亞區域環境、氣候變化等全球變化研究的諸多方面,多學科交叉研究是本實驗室的基本特色。同時,實驗室還承擔了國際START組織(全球變化分析、研究和培訓系統)東亞區域研究...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要學科方向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環境過程與控制、環境污染的健康風險、污染水體修復與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人與自然耦合機制、城市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對策、環境生物技術的理論與套用。力爭在環境污染的健康效應與危害機制、飲用水複合污染機理、過程與控制、生態系統服務形成機理和生態效益...
(1)森林環境的演變及其林木生長對環境演變的回響;以地質、土壤演變為基礎,研究林木生長對環境演變的回響,探討環境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促進機制。(2)森林生態系統物質流過程機制;以貴州主要的人工林馬尾松、喀斯特森林等為對象,研究土壤侵蝕、土壤-林木營養元素運移機制,探討貴州森林生態系統物質流過程,建立森林...
二、自然生態和土壤環境研究。主要從事生態保護修復、土壤污染防治等研究和技術支撐、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諮詢服務工作。三、水環境研究。主要從事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海洋污染防治等研究和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諮詢服務工作。四、大氣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主要從事大氣污染防治、應對氣候變化等研究...
對松遼平原特定區域的土壤環境質量和土壤肥力本底,松遼平原農業生態系統結構及其發展演替,大氣中若干微量溫室氣體濃度、大氣乾濕沉降中的有機和無機污染物、降水酸度等進行了長期觀測。為土壤質量和環境質量變化積累寶貴的科學資料,為地方和國家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此外,瀋陽生態站在開展上述基礎性研究的同時,從當地生產...
與美國Colorado大學在農業溫室氣體計量與模型、與義大利Naples大學土壤有機質超分子結構、與德國GFZ地學中心在農業碳水耦合利用、與蘇格蘭鄉村學院在低碳農業技術和與加州大學Riverside分校在環境技術以及以色列農業研究中心等在生物質炭生物化學等方面具有密切的合作研究關係和研究生交換機制。科研成就 承擔的科研課題與研究成果...
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節水灌溉楊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水利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室:流域生態與管理研究室、區域水土保持與環境研究室、林草生態研究室 野外台站:安塞水土保持綜合試驗站、長武黃土高原農業生態試驗站、...
土壤學是以地球陸地表面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疏鬆層為對象,研究其中的物質運動規律及其與環境間關係的科學,是農業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土壤組成;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土壤的發生和演變;土壤的分類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徵以及土壤的開發利用改良和保護等。其目的在於為合理利用土壤資源、消除土壤...
穩定同位素實驗室、有機地球化學實驗室和環境化學實驗室等5個分支實驗室;按照固定研究方向,實驗室下設青藏高原與環境效應研究中心、乾旱環境與全球變化研究中心、氣候變化與模擬研究中心、環境遙感與GIS研究中心、水文水資源研究中心、乾旱生態過程研究中心、西部環境污染及其修復研究中心等7個研究中心。
截至2015年9月,研究所開設二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生物物理學、農業水土工程、土壤學、農業生態學(自主設定)、設施農業與生態工程(自主設定)、農業氣象與氣候變化(自主設定)、農業水資源與環境(自主設定)二級學科碩士點:氣象學、生物物理學、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
[21]姜景智,雷國平有機水稻產業的開發與利用研究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0、5.(通訊作者)[22]雷國平,代路,宋戈.黑龍江省典型黑土區土壤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農業工程學報,2009,25(7):243-248 EI收錄 [23]雷國平,黃金榮,宋戈,白明華,王楊.黑龍江省黑土區重金屬元素對黑土質量變化的影響與評價—以哈爾濱市和海倫市黑土區為...
圍繞實驗室發展方向,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土地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以及土地資源最佳化配置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累計承擔各類科技項目25 項,總經費2047 萬元。其中,國家科技部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 項、國土資源部科技專項2 項,國土資源部重點科技項目7 項、國家計委...
10. “土壤利用與環境變化”青年學術研討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土壤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辦,2006年5月16-18日,江蘇南京。大會報告:旱地土壤作物的氮素研究。11. 全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研討會,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
1996.05- 中國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再生資源處理與利用研究中心 主任 2002.04-2006.06 中國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 2012.10- 中國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 學術兼職 黃淮海集約化養殖面源和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示範項目諮詢專家(2017- )國家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
以長江上游、三峽庫區、下遊河口區域為重點,通過多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開展污染防治與水質安全、生態過程與生態安全、地質演變與環境變遷和水資源利用與管理等方面的套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將本實驗室建設成為長江水環境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的中心、創新人才培養的基地,為國家保障長江水環境安全、保護和利用長江水資源...
2006.04 — 2008.07 研究員,內蒙古草原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站長,(其間: 2007.07-2008.07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被與環境變化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1.09 — 2002.01 中央黨校37屆地廳級幹部訓練班 2008.7—2015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所長(法定代表人)(其間: 2008.07-2011.01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被與...
、 “萬方資料庫——數位化期刊群”、“CEPS中文電子期刊資料庫”、 “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 “中國農業科技文獻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農業資源環境文摘”、“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中心(CABI)文摘...
區域發展與生態環境安全研究、人工林生態效應及健康經營管理、重大工程建設的生態設計與環境評價。基礎設施 生態環境中心擁有土壤學實驗室、生理生態學實驗室、溫室大棚環境模擬控制研究裝置、弄崗北熱帶岩溶季節性雨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監測站、果化石漠化地區生態重建綜合示範基地等。
現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土壤利用與環境變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土壤學會常務理事,《土壤學報》主編、《土壤》副主編、《Bogeoscience》、《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套用生態學報》等雜誌編委,國際氮素行動組織(INI)科學顧問、氮素亞洲中心主任,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鄭袁明,男,畢業於北京大學城市,現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土壤環境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個人信息 鄭袁明,副研究員。簡介 1994年9月~1998年7月: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獲環境科學專業學士學位 1998年9月~2003年7月:免試推薦至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直接攻博),獲生態學專業博士...
畢業研究生具有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從事教學科研,以及在國土、城建、測繪、環保等相關部門從事業務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學院立足學科前沿和社會需求,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形成花粉現代過程與環境變化、信息經濟地理、土地利用覆被變化與土地評價、區域生態與環境變化、土壤風蝕過程機理、地理信息可視化、區域定量遙感、...
學院具備完整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人才培養體系,擁有土地科學與技術、公共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本科生按地理科學類大類招生,設定土地科學與技術、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學、土地整治工程等本科專業;博士、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設定土壤學、土地資源管理、土地利用與信息技術等學科方向,同時...
王效科,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城市生態系統研究站站長 個人信息 王效科,博士生導師,研究員。簡歷 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城市生態系統研究站站長 研究方向:全球環境變化與生態系統碳氮循環。一直開展植物生態學和系統生態學的研究工作,關注生態系統與全球和區域環境變化關係的研究。圍繞全球氣候變化,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