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瀋陽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瀋陽生態實驗站建於1987年,並分別於1992年和1997年進入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的重點站和開放站的行列。該站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位於遼寧省瀋陽市蘇家屯區十里河鎮。

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良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寧瀋陽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地區:遼寧
  • 建於:1987年
  • 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
瀋陽站地處松遼平原南部的中心地帶,年平均氣溫7―8℃,年降雨量為700mm,無霜期為147―164天,主要土壤類型為草甸棕壤。瀋陽站正處於由東到西水分因子驅動和由南到北熱量因子驅動的橫穿我國境內的兩條樣帶上,具有很好的區域代表性和網路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方向
(1)遼河平原農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比較研究
在深入開展不同類型農業生態子系統(複合生態系統、稻田生態系統、旱田生態系統、飼養系統)的結構功能、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最佳化模式等研究,做好先進農業科技成果示範推廣的同時,積極開展不同施肥制度、不同耕作輪作方式、有機無機污染物等與其它生物氣候地域的比較研究,探索其生態效應的地域分異規律,為本區和全國農業持續發展服務。
(2)農田生態過程及其調控途徑研究
主要開展土壤有機質分解積累與平衡、土壤潛在養分釋放與土壤有效養分庫動態變化、農田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微生物過程與調控、稻田氮素的氨揮發、淋溶與調控、不同施肥方法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關係及減排技術、農田水肥耦合作用、營養元素在土壤一植物一餵飼系統中的循環規律等研究。目的是探討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生產潛力的理論,建立資源高效利用的技術措施。為促進套用生態學發展,為本區農業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依據。
(3)重工業城市群污染物複合生態效應與修復技術研究
針對本區的石油化工、金屬冶煉等工業“三廢”排放和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主要開展多環芳烴、農藥和洗滌劑等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一植物系統的遷移、降解、積累規律及其對環境的長期影響;重金屬元素在土壤一植物系統的遷移、積累規律及其對環境的長期影響,以及污水無害化、資源化和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研究等。為農產品的安全生產提供理論和技術依據。
(4)環境質量變化及系統演替的長期觀測
對松遼平原特定區域的土壤環境質量和土壤肥力本底,松遼平原農業生態系統結構及其發展演替,大氣中若干微量溫室氣體濃度、大氣乾濕沉降中的有機和無機污染物、降水酸度等進行了長期觀測。為土壤質量和環境質量變化積累寶貴的科學資料,為地方和國家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此外,瀋陽生態站在開展上述基礎性研究的同時,從當地生產實際需要出發,加強高集約化農田生態系統的套用研究,重視無公害農業的研究與套用。進一步加強與地方的合作,大力做好研究成果的示範推廣工作,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