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農村根據地

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在農村建立的有紅色政權、開展武裝鬥爭的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農村根據地
  • 別名:蘇維埃區域
  • 起止時間:1927-1949
歷史沿革
農村革命根據地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開始逐步建立的。當時,中國革命進入低潮,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過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力量,中國共產黨面臨著被敵人瓦解和消滅的危險,面臨著敢不敢革命和怎樣堅持革命這樣兩個根本性問題。在生死考驗面前,中國共產黨人獨立高舉起革命旗幟,並在實踐中對中國革命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
1927年7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了三件大事:將黨領導和影響的部隊向南昌集中,準備發動武裝起義;組織湘鄂贛粵四省農民發動秋收起義;召集中央緊急會議,討論和決定大革命失敗後的新方針。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領導下,黨所掌握和影響的軍隊兩萬多人舉行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南昌起義後的第六天,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提出了整頓隊伍、糾正錯誤而“找著新的道路”的任務。
八七會議後,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身份到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改組省委,領導秋收起義,並於1927年9月9日發動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開始以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為目標。起義受挫後,退到瀏陽文家市集中。9月19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會議,否定了“取瀏陽直攻長沙”的主張,決定把起義軍向南轉移到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尋找落腳點,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圖發展。9月29日,起義軍到達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時,在毛澤東領導下進行了改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10月上旬,毛澤東率領起義軍到達井岡山北麓的寧岡縣,開始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展工農武裝割據的鬥爭。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餘部和湘南農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紅軍第四軍”)。12月,彭德懷、滕代遠等率領平江起義後組成的紅五軍主力來到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師。紅軍多次粉碎敵人的“進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不斷擴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轉戰贛南、閩西,在已有的小塊紅色割據區域和地方工農武裝的配合下,先後開闢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
1930年9月,黨的六屆三中全會決定在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中央局,並決定將蘇區中央局和蘇維埃中央政府設在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這個全國最大的根據地。此後,人們把贛南、閩西根據地也稱為中央根據地或中央蘇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除了中央根據地之外,還有鄂豫皖、湘鄂西、贛東北、湘贛、湘鄂贛、廣西右江、廣東東江和海南等農村革命根據地,以及由陝甘邊根據地和陝北根據地發展而來的陝甘根據地(又稱“西北根據地”)。這些根據地都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紅軍在反對敵人“圍剿”的艱苦鬥爭中創建的。隨著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根據地的土地革命和各方面的建設廣泛開展起來,根據地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成為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雛形。後來,由於“左”傾教條主義的嚴重危害,導致除陝甘以外各主要根據地的丟失和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組織的嚴重破壞。
全民族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先後在華北開闢了晉察冀、晉西北和大青山、晉冀豫、晉西南、山東等抗日根據地;在華中創建了華中抗日根據地。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總後方是陝甘寧邊區。由於敵後抗日根據地主要是從日寇侵略的鐵蹄下解放出來,所以也稱作解放區。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表明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條件下把工作重點放在敵後農村,繼續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解放戰爭時期,隨著人民解放軍的勝利進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迅速擴大。經過土地改革而獲得翻身的廣大農民參軍參戰、支援前線,使人民解放戰爭獲得了足以保證最後勝利的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持。 1949年3月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討論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指出用鄉村包圍城市這樣一種時期已經完結,從現在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並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至此,作為中國革命戰略基地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