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修庵是1958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圓修庵
- 羅馬字母拼寫:Yuánxiū Ān
- 廢止年份:1958
- 性質:歷史地名
圓修庵是1958年廢止的地名。
圓修庵是195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來歷民國始創,年份不詳。歷史沿革自始創至廢止,一直使用此名。1...
庵,漢語一級字,讀作庵(ān),⒈ 圓形草屋(文人的書齋亦多稱“庵”,如“老學庵”,“影梅庵”),⒉ 小廟(指尼姑居住的)。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庵ān ⒈ 圓形草屋(文人的書齋亦多稱“庵”,如“老學庵”,“影梅庵”)。⒉ 小廟(指尼姑居住的):庵堂(尼姑庵)。庵子。基本詞義 ◎ 庵 ān 〈...
圓智庵是興化平原第一庵,又是莆田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據乾隆《莆田縣誌》記載,宋代,官道改道,經涵江,穿過平原從圓智庵旁入軍城或稱縣城。圓智庵影響擴大。到了明代,由於名臣陳經邦倡導,圓智庵又重建、擴建。庵旁增建迎官亭三亭、聚星門和古石橋。其香火長盛不衰。進入清代鼎盛時,又增建孝子坊。當時,圓...
愛道堂位於成都市通順橋街,占地近10畝,古稱圓覺庵,始建於明代古北宮渠之通順橋畔,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民國初年古圓覺庵改名為十方愛道念佛堂(簡稱愛道堂)。道堂由來 “愛道”乃人名,此人正是釋迦牟尼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經》里說:“佛生七日,生母摩耶夫人逝,姨母大愛道替姐撫育。佛成道後...
村南有一座圓囤庵。始建年代無考。一說建於明朝末年,另說建於清朝之初。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歲次丁丑瓜月,重修圓囤庵。1939年穀堆山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劉太平任支部書記,同年還成立了農救會、兒童團、自衛團。自衛團即抗日游擊小組,從1939年至1945年先後有郭長城、呂書法、張新德任自衛團團長。這些...
圓修所以被稱為“鳥窠禪師”,是因為他在樹上棲止。故歷任太守到杭,僅能從樹下瞻仰。直到元和初(806年及之後的幾年)太守裴常棣堅請下樹結庵,至三至四都說不動他,後來就哄他去說法,趁機太守已讓八縣合力突擊為他造了一處伽藍,額招賢院。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圓修年九十九怡然歸寂,塔冢在石甑山下。
《紹興宗教》稱“鳥窠禪師又稱圓修、道林禪師,富陽人”。.《景德傳燈錄》卷四《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二十三:唐代牛頭宗僧,俗稱鳥窠禪師。杭州富陽人,一說福州福清人。俗姓潘(或說翁)。誕時異香光明滿室,因名香光。九歲出家,二十一歲於荊州果願寺受具足戒。後赴長安,師事西明寺復禮,學《華嚴經》、...
知州胡金池合其師徒法號,題名為“圓寧庵”。由於明圓,真寧師徒極力開拓,從此岩跡更為顯著,香客和遊客日益增多,漢仙岩進入鼎盛時期。在右邊的摩崖石刻上詳細的記載了明圓、真寧師徒拓建寺廟的時間、地址、山地田產及四向界址。這塊平地四周曾建有過不少建築,早期這些建築由年久失修,早已破壞,所以這塊平地被...
當時,太守裴常棣堅請鳥窠禪師下樹結庵,始終說服不了他。唐元和年間,著名文學家白居易到杭州任太守,與韜光法師常相往來。他聽韜光法師提起鳥窠禪師的怪癖,於是前往拜訪,果真看到他端坐樹上,就說:“禪師住在樹上太危險了,趕緊下來吧!”鳥窠禪師笑著答道:“太守,其實你的處境更危險啊!”白居易百思不得其...
宗密以後,至十一世紀間,賢首宗學者杭州慧因寺淨源,曾據宗密的《道場修證儀》刪訂為《圓覺經略本道場修證儀》一卷,用以便於修習。十二世紀間,毗陵華嚴寺觀復撰有《圓覺經鈔辯疑誤》二卷,以勘定當時《疏鈔》刊行本的錯誤。隨後有西蜀龍翔寺復庵道輝撰《圓覺經類解》八卷,經鏡庵行霆加以修訂行世。...
成都市愛道堂,原名圓覺庵。據成都縣誌記載,始建於明代,清乾隆八年(1743年)增修,清鹹豐八年(1858年)重修。1928年由四川省佛教會建為十方尼眾叢林,更名為“四川省十方愛道念佛堂”,簡稱為“成都市愛道堂”。後來省佛教會會長昌圓老法師於文殊院創辦四川蓮宗院,尼眾部設於愛道堂內,一九四二年,由隆蓮...
印海法師,法號圓修,俗家姓劉,江蘇如皋人,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出生。一九三九年十三歲的時候,依本縣定慧寺法華庵智明法師出家,在寺中禮佛誦經,學習佛門儀軌。一九四七年,年滿二十足歲,奉師命到南京句容的寶華山受具足戒。圓戒後到常州天寧寺,入天寧佛學院求學。人物簡介 印海法師,法號圓修,俗家...
圓照寺坐落在大龍山森林公園東麓,三面環山 ,又名:圓照庵。圓照庵建於宋代,庵後原有一高塔,名為無量塔,建於唐代。只是歲月滄桑,不幸毀於兵災。基本情況 據舊《安慶府志》記載,該寺始建於唐代初年,原名無量塔,其塔早年毀於兵燹,今惟存《無量塔碑記》可考。古剎歷千餘載,世事滄桑,幾經興廢,文...
元末禪僧繼續傳法於明初的,有楚石梵琦、夢堂曇噩、愚庵智及。明初知名的禪僧有季潭宗泐、恕中無慍、呆庵普莊、見心來復、斯道道衍、雪軒道成、南洲溥洽等。中葉以後,則有楚山紹琦、空谷景隆、笑岩德寶、無明慧經、無異元來、永覺元賢、湛然圓澄等,各闡禪學於南北各地。梵琦(1296—1370)和曇...
陳垣(1880年11月12日—1971年6月21日),字援庵,又字圓庵,廣東廣州府新會縣人,中國傑出的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陳垣先後創建廣州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北京孤兒工讀園、北京平民中學。曾任國立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輔仁大學的教授、導師。民國十五年(1926年)至1952年,任輔仁大學校長。1949年以前,...
溪流中部的圓照庵下有一巨石,高約4米,長約5米,上刻楷書大字“龍山第一剎”,為清道光七年(1827)馬香谷所書。溪流上游有一瀑布,落差15米。圓照庵建於宋代,今已不存,僅有石刻2塊,保存完好。圓照庵遺址處有2棵銀杏樹,高數10丈,樹圍分別為3.2米和3米,樹齡400餘年,枝繁葉茂。遺址四周叢山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