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英國學派(學派)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英國學派是一個頗具特色的西方國際關係流派。它形成於冷戰時期,以英國為中心,長期在美國國際關係理論主流之外獨立發展,並且在冷戰結束之後日益受到廣泛重視,對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研究的影響不斷擴大。

緣起和發展,文化特徵,理性主義傳統,三大特色,國際社會理論,倫理維度,

緣起和發展

1959年,在劍橋大學歷史學教授赫伯特·巴特菲爾德等人的倡導和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下,一批來自學術界和外交界的人士成立了“英國國際政治理論委員會”,以定期會議的形式開展學術研究。這通常被視為英國學派的開端。
對學派發展做出實質性貢獻並成為新生代研究學者研習對象的核心成員或者經典作家有愛德華·卡爾,曼寧,巴特菲爾德,懷特,布爾,沃森,約翰·文森特等人。
當代著名學者有巴里布贊,理察·利特爾,David Armstrong,Tim Dunne,Andrew Hurrell,Robert Jackson,Alan James,張勇進等人。

文化特徵

1、方法論——傳統主義研究方法
2、本體論——國際政治本質多元
3、價值論——倫理取向中兼顧

理性主義傳統

懷特認為,理性主義是關於理性本身就是知識源泉、理性高於並獨立於感知的理論“,意味著”符合事實的觀念以及對個人真切利益的理解”。

三大特色

理論特色之一就是以國際社會為研究主題。無論是英國學派的經典派, 還是當代派, 他們都把國際社會作為國際關係研究的主題, 國家組成的無政府社會是英國學派的核心思想, 在一定的意義上, 英國學派就是國際社會理論。有關國際社會的理論思考, 的確可以像一條線那樣, 把眾多英國學派學者聯繫在一起。 曼寧在倫敦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學系首倡要以國際社會作為國際關係研究的主題, 認為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社會是一個獨立的學科領域。懷特從一個歷史學家的視野審視了國際理論的範式, 賦予國際社會這一概念更為豐富的內涵。
英國學派的第二個理論特色是, 英國學派在探討國際社會理論時, 堅持的是理性主義思想傳統。提起理性主義, 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經濟人的手段- 目的的計算。
與理性主義特徵密切聯繫的是英國學派的中間道路傾向, 是英國學派的第三個特色。懷特在論述三種思想傳統時, 曾明確地指出, 在某種程度上, 理性主義為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要素所吸引, 但是它占據了兩個極端的中點, 理性主義是介於現實主義和革命主義之間的中間道路。布爾也認同懷特的觀點, 認為格勞秀斯的國際社會思想既不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 也不是康德的世界主義, 而是認為國家和國家統治者在處理相互關係的時候, 受到規則的約束, 並共同構成一個社會。

國際社會理論

1,國際社會理論的生成
2,國際社會及其特徵
3,國際社會學派

倫理維度

1,倫理取向
2,秩序與正義——布爾劃分,對立統一
3,主權,人權與人道主義干涉
4,多元主義到社會連帶主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