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約”是1890年歐洲各國在瑞士首都伯爾尼舉行的各國鐵路代表會議上制定的。1938年修改時改稱《國際鐵路貨物運送公約》,又稱《伯爾尼貨運公約》,同年10月1日開始實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中斷,戰後又重新恢復,以後為適應國際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又屢經修改。當時參見國鐵路主要以歐洲國家為主共有24個成員。
因鐵路技術的進步和各國經濟發展鐵路變化,又有多次修改。還是以歐洲國家鐵路為主,但已有部分中亞和北非國家鐵路參加。 1980年5月9日再次對該公約又進行了較大修訂,修訂後的公約英文全稱Convention Concerning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s by Rail,英文簡稱COTIF,中文依舊是《國際鐵路貨物運送公約》(簡稱《國際貨約》)。當時參加成員有 39個國家參加。在蘇歐劇變後,又有部份獨立國協國家陸續參加,現在《國際貨約》正式成員國共有49個,如下:
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奧地利、比利時、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喬治亞、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拉克、愛爾蘭、義大利、拉脫維亞、黎巴嫩、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摩納哥、黑山、摩洛哥、荷蘭、挪威、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敘利亞、突尼西亞、土耳其、烏克蘭、聯合王國(英國)、約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鐵路貨物運送公約
- 施行日期:10月1日
- 適用範圍:聯運單託運的
- 運輸契約:運單是運輸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