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機制

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是指由國際收支不平衡引起的國內經濟變數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反作用過程。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一國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受價值規律的支配,一些經濟變數就會出現相應變動,這些變動反過來又會使國際收支不平衡自動地得到一定程度的矯正。在不同的貨幣制度下,自動調節機制也有所差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機制 
  • 外文名:Automatic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balance of payments
國際金本位制下的自動調節機制,紙幣流通條件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

國際金本位制下的自動調節機制

在國際間普遍實行金本位制的條件下,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可通過物價的漲落和現金(即黃金)的輸出輸入自動恢復平衡。這一自動調節規律稱為“物價–現金流動機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它是在1752年由英國經濟學家休謨·大衛(Hume David)提出的,所以又稱“休謨機制”。“物價–現金流動機制”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具體過程如下:一國的國際收支如果出現逆差,則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升,若外匯匯率上升超過了黃金輸送點,則本國商人不再用本幣購買外匯付給商人,而是直接用黃金支付給外國出口商,這樣黃金就大量流出。黃金外流導致本國銀行準備金降低,從而使流通中貨幣量減少,物價下跌,而物價下跌使得出口成本降低,本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增強,出口增加,進口減少,直至國際收支改善。這樣,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完全能夠自發調節,用不著任何人為的干預。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其自動調節過程完全一樣,只是各經濟變數的變動方向相反而已。
休謨的“物價–現金流動機制”在理論上分析存在著一系列缺陷:第一,他是以貨幣數量論為依據的,因而得出物價僅因貨幣數量變化而變化;第二,在金幣流通的情形下,黃金流動不一定會引起物價變動,因為金屬貨幣可以自發調節到必要的數量;第三,他強調相對價格的變動,而忽視了產量和就業的變動;第四,黃金流動同恢復國際收支平衡自動聯繫起來,金融當局沒有進行干預的餘地。正是因為休謨忽略了上述4方面的情況因而過高估計了“物價–現金流動機制”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節作用。

紙幣流通條件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

不兌現紙幣流通條件下,黃金流動雖已不復存在,然而,價格、匯率、利率國民收入經濟變數對於國際收支自動恢復平衡仍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1)價格的自動調節機制
當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由於外匯支付手段的增多,容易導致國內信用膨脹、利率下降、投資消費相應上升、國內需求量擴大,從而對貨幣形成一種膨脹性壓力,使國內物價與出口商品價格隨之上升,從而削弱了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能力,導致出口減少而進口增加,使原來的國際收支順差逐漸消除。
如果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由於外匯支付手段的減少會導致國內信用緊縮、利率上升、國內總需求量減少、物價下跌,使出口商品成本降低,從而增強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與此同時,進口商品在國內相對顯得昂貴而影響其進口,於是,國際收支的逆差逐漸減少,恢復平衡。
(2)匯率的自動調節機制
匯率調節國際收支是通過貨幣的升值、貶值消除順差或逆差,從而恢復國際收支平衡的。
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外匯供給大於外匯需求,本幣匯率上升,進口商品以本幣計算的價格下跌,而出口商品以外幣計算的價格上漲,因此,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貿易順差減少,國際收支不平衡得到緩和。
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外匯需求大於外匯供給,本幣匯率下跌,出口商品的價格以外幣計算下跌,而以本幣計算的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於是刺激了出口,抑制了進口,貿易收支逆差逐漸減少,國際收支不平衡得到緩和。
(3)國民收入的自動調節機制
國民收入的自動調節機制是指在一國國際收支不平衡時,該國的國民收入、社會總需求會發生變動,而這些變動反過來又會減弱國際收支的不平衡。
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會使其外匯收入增加,從而產生信用膨脹、利率下降,總需求上升,國民收入也隨之增加,因而導致進口需求上升,貿易順差減少,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會使其外匯支出增加,引起國內信用緊縮、利率上升,總需求下降,國民收入也隨之減少,國民收入的減少必然使進口需求下降,貿易逆差逐漸縮小,國際收支不平衡也會得到緩和。
(4)利率的自動調節機制
利率的自動調節機制是指一國國際收支不平衡會影響利率的水平,而利率水平的變動反過來又會對國際收支不平衡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
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即表明該國銀行所持有的外國貨幣存款或其他外國資產增多,負債減少,因此產生了銀行信用膨脹,使國內金融市場銀根趨於鬆動,利率水平逐漸下降。而利率的下降表明本國金融資產的收益率下降,從而對本國金融資產的需求相對減少,對外國金融資產的需求相對上升,資本外流增加、內流減少,資本項目順差逐漸減少,甚至出現逆差。另一方面,利率下降使國內投資成本下降,消費機會成本下降,因而國內總需求上升,國外商品的進口需求也隨之增加,出口減少,這樣,貿易順差也會減少,整個國際收支趨於平衡。
反之,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即表明該國銀行所持有的外國貨幣或其他外國資產減少,負債增加,於是就會發生信用緊縮,銀根相應地趨緊,利率隨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而上升,利率上升必然導致本國資本不再外流,同時外國資本也紛紛流人本國以謀求高利。因此,國際收支中的資本項目逆差就可以減少而向順差方面轉化;另外,利率提高會減少社會的總需求,進口減少,出口增加,貿易逆差也逐漸改善,國際收支逆差減少。
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的正常運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難以有效地發揮作用,因為它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1)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只有在純粹的自由經濟中才能產生作用。政府的某些巨觀經濟政策會干擾自動調節過程,使其作用下降、扭曲或根本不起作用。自西方國家盛行凱恩斯主義以來,大多數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
(2)自動調節機制只有在進出口商品的供給需求彈性較大時,才能發揮其調節的功能。如果進出口商品供給、需求彈性較小,就無法縮小進口、擴大出口,或擴大進口、減少出口,改變入超或出超狀況。
(3)自動調節機制要求國內總需求和資本流動對利率升降有較敏感的反應。如果對利率變動的反應遲鈍,那么,即使是信用有所擴張或緊縮,也難以引起資本的流入或流出和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對利率反映的靈敏程度與利率結構相關聯,也與一國金融市場業務的發展情況息息相關。
由於自動調節機制充分發揮作用要滿足上述三個條件,而在當前經濟條件下,這些條件不可能完全存在,導致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往往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因此,當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各國政府往往根據各自的利益採取不同的經濟政策,使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