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用緊縮
- 形成原因1:企業財務狀況不佳
- 形成原因2:銀行放款的信用風險太高
- 形成原因3:銀行授信成長趨緩原因分析表
定義,形成原因,影響,實行手段,
定義
信用緊縮是世界各國常常採用的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也曾幾度採用。比如,1950年,為了制止通貨膨脹,實現現金收支平衡,在信用領域執行了嚴厲的緊縮措施,主要有:控制機關、部隊、團體和公營企業的現金,除近期使用者外,必須一律存入國家銀行;上述單位的貨幣支出,除規定項目外,必須一律在國家銀行內部進行轉帳結算;配合財政款項和商業資金的集中管理,建立相應的金庫以使上解下撥的貨幣完全集中在國家銀行;用“折實”(把存款折合成某種實物價格計算,按折實單位存入和支取)等方式擴大儲蓄,以延緩各階層手中的貨幣用於購買;緊縮對私人企業的貸款,加強對私人銀行和錢莊的管理,等等。這些措施極大地壓縮了市場上的貨幣量,對制止通貨膨脹起了重要作用。60年代初,有過另一次嚴厲的信用緊縮,主要措施是:壓縮信用規模;嚴格按照計畫發放貸款並嚴格監督貸款用於規定的用途;嚴格現金管理和工資基金管理;凍結機關、團體、部隊的部分存款,等等。這次緊縮,對於克服1958年開始的信用膨脹和貫徹對國民經濟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1961)”方針有著重要的意義。
形成原因
一、企業財務狀況不佳 : 由於股票及房地產是個人及中小企業向銀行融資貸款的抵押品,亦是民間主要的財富。 當股市、房地產長時間處於低迷的情況時,做為銀行擔保品的股票及房地產價值大幅縮水,銀行若欲進行處分時將得不償失,且曠日費時,形成金融性的惡性循環。
二、銀行放款的信用風險太高 : 逾期放款不斷的增加是造成金融機構緊縮信用的主因。
三、金融危機 ( 本土型 ) : 因企業集團過度擴張信用,過高的財務槓稈操作,如股票質押、交叉持股等導致面臨償債困難。 另一方面,因股市和房市下跌,資產縮水,股票質押比例過高,銀行呆帳大幅增加,採取信用緊縮政策,導致企業資金流動性不足的財務危機。 例如九八年底台灣企業集團爆發財務危機。
四、除了前述景氣衰退及房地產不景氣所致,但另一方面銀行逾放比率持續攀升及銀行資本適足率偏低 , 加上銀行金融創新誘因不足,銀行業之報酬率在過去十年中已不斷下降也造成了信用緊縮o
五、銀行授信成長趨緩原因分析表
影響
央行釋出資金至銀行體系,如果企業或政府有資金需求,即可支應,如果資金需求不多,央行就會收回剩餘資金。至於釋出強力貨幣的貨幣乘數效果有多大 ?這要看目前社會大眾的資需求情況與銀行的放款意願 。 雖然貨幣乘數是可以 M2除上準備貨幣得到一個數字,但不代表央行目前放錢就會產生這個倍數 , 調降存款準備率是否能發揮效果,就要看銀行貸不貸得出去,若放不出去,錢又披央行收回去,效果就有限,但無論如何調降存款準備率還是有後續效果。在降息時,資金不足的政府及企業部門的財務負擔可以減輕,但資金剩餘的家計部門利息收入減少 。不過把時間拉長來看,降息如果能提振景氣,則對全體部門都有利。
理論上,實施貨幣政策前六個月只有流動性效果,六個月後才始促成投資增加。但貨幣政策有先天缺陷,也就是說,景氣好時要減緩成長率比較有效,但景氣不好時要振興經濟卻比較難,靠貨幣政策要扭轉情勢,效果不大,但好處自可以幫助企業撐過難關,協助廠商降低成本,舒解困境。
實行手段
③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賣出政府債券,中央銀行出售政府債券給商業銀行,意味著商業銀行的存款減少,貸款能力收縮,於是貨幣供應量減少,利率水平提高,另一方面,中央銀行賣出債券,債券價格下跌,根據債券價格與利率成反比變動的規律,債券價格下跌導致利率水平提高,從而減少企業投資,縮小總需求。上述手段限制了商業銀行可用於信用擴張的資金量,對銀行貸款規模和利率起到間接控制的作用。除此之外,中央銀行還可以採取直接的數量限制,如視窗指導、選擇性信用控制等信用緊縮措施。
信用緊縮的貨幣政策能夠有效地抑制物價上漲,但緊縮過度也會影響正常的經濟需求,出現經濟速度增長下降過快的不利現象。因此,在採取緊縮政策時,也要防止力度過強而產生的消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