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第三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軍事部署劃分,為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最初第三戰區所轄範圍為江蘇及浙江,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三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幾次相當大規模的調整。
國民黨第三戰區一般指本詞條
抗日戰爭第三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軍事部署劃分,為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最初第三戰區所轄範圍為江蘇及浙江,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三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幾次相當大規模的調整。
抗日戰爭第三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軍事部署劃分,為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三戰區所轄範圍為江蘇及...
1943年5月在抗日戰爭最艱苦最關鍵時刻,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遷往經濟相對繁榮、交通便利的江西鉛山,司令部駐鉛山縣五都,下屬機關則分布在鉛山境內各地。直至1945年抗日...
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第一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一戰區所轄範圍為河北北部及...
這次國防區的劃分,不僅體現了國民黨從內戰轉向抗戰的開始,也與七七事變後的戰區劃分大體接近 [2] [3] 。國民革命軍抗日戰區戰區沿革 編輯 ...
在國民黨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第20軍。分別是賀龍的20軍,楊森的20軍和從楊森部分出的郭汝棟20軍(後改為43軍)。...
國民黨海軍第三艦隊是國民黨海軍的一支艦艇部隊。在解放戰爭中,它隨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了,國民黨海軍第三艦隊退守到萬山群島。那時,該艦隊有...
第七戰區挺進第三縱隊(以下簡稱挺三),是抗日戰爭期間為適應抗戰情況,在敵後活動,運用游擊戰術,捕捉戰機配合國軍作戰的軍隊。...
浙江臨海李進德 李進德(1896-)浙江臨海人。國民黨員。黃埔軍校步兵隊中校隊長。 後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軍法處長。 ...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1] ,又稱“國民黨軍”[2] ,由中國國民黨在1925年...第三戰區(轄區:江、浙,共18個師又7個旅。)司令長官:馮玉祥第八集團軍 總...
國民黨第33集團軍歷史沿革 編輯 第33集團軍作為第五戰區的主力兵團之一參加過著名的隨棗戰役和棗宜戰役。1940年5月16日,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在率部參加...
培訓後,任第四、第五補充兵訓練團上校秘書,隨後又任國民黨二十一軍、八十五軍、二十五軍特別黨部上校秘書、代主任等職。抗日戰爭勝利後,羅駿任第三戰區長官...
新四軍在浙西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攻的戰役。1945年6月19日,國民黨第3戰區集中15個師(縱隊、旅、突擊隊)45個團(支隊、突擊營)共7.5萬人,向粟裕指揮的新四軍蘇...
國民黨軍第45軍97師,即原國民黨軍“首都警衛師”,是國民黨一支地地道道的“御林軍”。1949年3月,該師師長王晏清將軍毅然率部起義,這一舉措在蔣介石陣營中產生了...
同時,還部署了第一至第五方面軍分別在魯、冀察、江浙、閩粵各地的戰鬥任務。這次國防區的劃分,不僅體現了國民黨從內戰轉向抗戰的開始,也與七七事變後的戰區劃分大...
1940年1月,所部被國民黨魯蘇戰區總司令部整編為第三縱隊。1941年春,秦啟榮到重慶參加中國國民黨中央訓練團受訓,因其反共積極,受到蔣介石的公開獎勵,並批准每月撥給...
兵團作為國軍建制的一級,最早出現於抗日戰爭時期,其地位處於戰區之下,集團軍之上,是最高級的野戰指揮機關。抗戰中期精簡指揮層級,兵團被撤消。抗戰勝利之後國軍進行...
汪偽國民政府又稱汪偽政權等,是抗日戰爭期間以汪精衛(本名汪兆銘)等投靠日本的中國國民黨黨員為首建立的政權,其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名,實際上則是日本在...
1938年9月,國民黨為加強福建沿海的防禦力量,以第12軍團第75師與第2軍第80師...另將第70軍第19師和第3戰區直轄獨立第33旅改隸屬第100軍。此時,該軍下轄:第...
七戰區,穿過抗日前線,越過長江、秦嶺,歷盡險阻艱苦,安全返回西安校部降編十九期學生總隊),十九期第十三學生總隊少將總隊長,國民黨陸軍第一軍第一師少將副師長、第...
這次國防區的劃分,不僅體現了國民黨從內戰轉向抗戰的開始,也與七七事變後的戰區劃分大體接近 [1] [2] 。抗日戰爭第六戰區戰區沿革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