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戰區挺進第三縱隊

第七戰區挺進第三縱隊

第七戰區挺進第三縱隊(以下簡稱挺三),是抗日戰爭期間為適應抗戰情況,在敵後活動,運用游擊戰術,捕捉戰機配合國軍作戰的軍隊。

基本介紹

  • 名稱:第七戰區挺進第三縱隊(簡稱:挺三)
  • 地點:中山、順德、鶴山縣、新會縣等
  • 時間:1941年
  • 參戰方:中國,日本
  • 結果:中國獲勝
  • 參戰方兵力:不詳
  • 傷亡情況:不詳
  • 主要指揮官:袁帶,屈仁則,林小亞,陳其瑞,陳朝堂等。
組織簡介,生平事跡,

組織簡介

(一)組織系統和活動地區挺三活動地域,是中山、順德全部,鶴山縣大部份,新會縣一部;四個縣抗戰軍事上的指揮,除新會一部份外,其餘均屬挺三;挺三直屬於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部,配屬於六十四軍。挺三的司令部下設參謀室、副官室、軍需室、無線電台、有線電通訊隊,中山指揮所、順德指揮所。
(二)人事概況挺三司令前任袁帶,後任伍蕃,副司令屈仁則、林小亞;參謀長前任陳其瑞,後任石抱奇;主任參謀陳朝堂(有個時期代參謀長),副官室副官袁錦新,軍需室何棣農,軍醫室呂卓廷,無線電台張植賢,有線電通訊隊何××,政治部主任李秉碩,政工隊長李宜民。參謀室設參謀若干人,分別主管情報、作戰、人事教育、通訊、械彈。情報來源,除派出兩個情報組(第一情報組長車轟,第二情報組長×××)蒐集鶴山、新會情報外,中山、順德兩縣情報,由中山、順德指揮所適時用無線電報告,各縣地方團隊和所屬部隊亦隨時匯報。

生平事跡

A、挺三建制內部隊:是兩個支隊,兩個獨立大隊,兩個獨立中隊,支隊是以三個或兩個大隊組成,獨立大隊以三個中隊編成,中隊以三個小隊編成,總人數約為2000多人,糧餉、械彈、被服,由七戰區補給,人員由戰區委任。
B、挺三建制外部隊:中山、順德兩縣全部淪陷,兩縣縣政府均流亡於鶴山縣境,省政府派挺三司令袁帶兼中山縣長,縣府設兩個科,政治科長由司令部參議李伯舉任,軍事科長由司令部主任參謀陳朝堂兼任。由於兩縣全部淪陷,淪陷區內地方勢力(土劣和大天二)和一些亡命之徒,自成一體,割據一方,形成勢力,在沿海交通要道,設定關卡,勒收費用,自籌資金,購置武器,擴大勢力,在水陸兩路,大量走運貨物並包私走私,凡屬有利可圖的無所不為。(鴉片、械彈,鎢礦)有時地方勢力因爭奪利益火拚起來,有時也出擊敵偽。為使化消極力量為積極力量,共同抗戰救亡,第七戰區授權挺三,按實際情況收編為建制外部隊(即暫編部隊),在中順兩縣淪陷區編成十三個暫編支隊,若干個獨立大隊,若干個獨立中隊,在人地相宜的原則下,分區而治,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由中、順指揮所負責。為整頓暫編部隊的戰鬥紀律和一般紀律,挺三司令部成立一個“暫編部隊集訓總隊”,設在內地鶴山縣鹿洞鄉,輪流抽調中、順淪陷區暫編部隊加以訓練。
C、暫編部隊長姓名和活動地區:暫編第一支隊長潘惠(又名高佬惠),活動於中山九區小欖一帶;暫編第二支隊長吳金(又名燒豬金),活動於中山石岐一帶;暫編第三支隊長梁自帶(又名自帶仔),活動於中山三、四區一帶;暫編第四支隊長梁正,活動於中山三、四區一帶;暫編第五支隊長屈仁則(又名佛爺,是副司令兼),活動於中山三區一帶;暫編第六支隊長蕭天祥(又名黑骨祥),活動於中山二區一帶;暫編第七支隊長梁渭祥活動於中山八區一帶;暫編第八支隊長廖壽山(又名亞拉),活動於順德勒流一帶;暫編第九支隊長梁煥財(又名雞財),活動於順德大良一帶;暫編第十支隊長蘇寶漢(又名大傻漢),活動於順德和南海交界的平洲一帶;暫編第十一支隊長周克明,活動於中山二區溪角一帶;獨立大隊長鐘漢明,活動於中山六區一帶;獨立大隊長雷雄(即大膽雄),活動於中山石岐一帶;獨立大隊長高根(又名魚仔根),活動於平洲一帶;獨立大隊長鐘添,活動於順德鐘村一帶;獨立大隊長陳熾,活動於新會棠下一帶;獨立大隊長廖忠(即大金鐘),活動於順德勒流附近;獨立中隊長譚乃彰,活動於新會天河一帶。中山指揮所由副司令屈仁則,順德指揮所由副司令林小亞分別負責指揮所在地暫編部隊一切事宜。暫編部隊的總人數約為6000多人。
D、暫編部隊糧餉來源:暫編部隊活動在中、順敵後地區,由中山順德兩個指揮所負責人屈仁則副司令和林小亞副司令分別與暫編部隊長商議,自籌自給,在水陸交通要道,向過往行商旅客收取保護費用,或各自經營商業,走私漏稅。中山縣得天獨厚,是魚米之鄉,禾稻一年兩熟,沙田面積隨著流水沖刷,年年遞增,暫編部隊在屈仁則領導下成立一個民利公司,保護農作物的收割,收取保護費(即所謂禾票)為數甚巨。而且中山與澳門接近,農作物向外輸出和利用機動輪船經營商業,走私包私,金錢收入,大有可觀,並在鶴山沙坪開設一間大昌行,作為一個中轉站。原國民黨一些官僚政客,不少在沙坪活動。
(三)一個起義中隊1943年秋天駐防鶴山鹿洞鄉一個中隊,是副司令屈仁則的特務中隊,隊長秦炳南(廣西人)是屈仁則的親信,認為是最可靠的人,由於秦炳南思想進步,就地起義,率隊向西江挺進,被屈仁則發覺,派大隊跟蹤追擊,結果秦炳南中隊寡不敵眾,在新興縣境壯烈犧牲。
(四)淪陷區的游偽大會日軍利用汪偽軍為虎作倀,而汪偽軍利用日軍作掩護符,維持其他地方統治,而我敵後的暫編部隊(即所謂游擊隊)與汪偽軍互相勾結。日軍向我游擊區大舉掃蕩時,汪偽軍預早通知我暫編部隊撤退,汪偽軍官兵成員,有些是我暫編部成員,汪偽軍是一腳踏兩船,因此和平共處,不是必要時,互不干擾。作者有次到淪陷區去了解情況,到達順德勒流鎮時,當地暫編大隊長廖忠(即大金鐘)安置在勒流旅店住宿,並派便衣人員保護,又對我說:如有偽軍和警察查房,你可說是大金鐘的人,便可無事。事實果然,由勒流到南海平洲,沿途由我部隊分段護送,到達平洲時,當地暫編大隊長高根(即魚仔根)安置我去平洲旅店住宿並派出便衣人員保護,並對我說:日軍經常用登入艇進來檢查搜尋,如日軍來時,你可隨同便衣人員“飛竇”(即逃避到別處),以保全全。
日軍在淪陷區向我部隊掃蕩時,我部隊早已知道,因我部隊(指暫編部隊)有些官兵是為汪偽軍工作,我軍進擊日軍和汪偽時,都是採取游擊戰術,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化整為零,聚零為整。故有些民眾說我們是游(游擊隊)偽(汪偽軍)大軍。我敵後部隊雖然複雜,紀律鬆懈,但有綠林講義氣的思想,由於分區而治,統一領導,地方秩序和治安,比較良好,故當地民眾和行商旅客對我敵後部隊,有良好印象。
(五)部隊戰績A、擊落日軍大將座機。1941年,日軍海軍大將“大角岑生”在兩架隨從機的保護下,飛到中山縣八區斗門附近大小黃楊山,低空偵察。當時濃霧迷天,影響飛行,駕駛失靈,飛機向大黃楊山巔觸撞,隆然一聲,向地下搖搖欲墜,繼而被我駐斗門部隊用機槍對準掃射,飛機急速墜地,機內海軍大將“大角岑生”和同機人員當場斃命。我部隊當場攝影作證,並將飛機殘骸和死亡人員就地掩埋,將機內繳獲軍刀、軍票,南侵支那計畫,上繳戰區,這件事也為國際上所重視。飛機被擊落後,日寇用海、陸軍向中山、開平、三埠進犯,並威脅斗門鄉民將飛機殘骸和死亡人員掩埋地點告知,否則全鄉毀滅,結果取回屍體而去。B、活捉汪偽軍廣州虎門要港中將司令薩福疇。1943年偽廣州要港司令薩福疇(海軍老前輩薩鎮凍的侄子),在廣州乘協力號軍艦到中山斗門視察,為我暫編第一支隊長潘惠在他回程時,在順德縣東西馬寧河面布置水雷並在兩岸埋伏一些隊伍,軍艦航至東西馬寧時觸雷沉沒,薩福疇和艦內人員共七名泅水逃遁,被我兩岸潛伏人員,全部活捉,送來司令部辦理。作者當時是處理這件事的負責人,多次審訊,他始終不承認是薩福疇,只承認是上尉副官陳××。但七戰區和軍委會電知確有薩福疇其人,事情真湊巧,中央軍政部派員來鶴山縣視察,他說過去與薩福疇是同事又是老朋友,我帶他去看看是否薩福疇?這位視察員(郭××)見到薩福疇證明屬實。而薩福疇見到郭視察員時,自己面如土色,在人證面前只得承認是廣州要港中將司令薩福疇。有一天薩對我說有機密事報告,要我先將內衛兵撤退(即看守他住房的衛兵)才好講話,我將衛兵撤出後,他跪在地上對我說:如你能放我出走,隨團返廣州,任何官職都可給與,汪主席(漢奸汪精衛)和我是同學又是朋友,陳省主席是老相識。我說不能當漢奸,作民族罪人,他給我辯論解釋。大談一套曲線救國謬論,並說蔣介石與汪精衛早有默契和聯繫,他又說抗戰初期在國民黨中央工作,封鎖長江計畫是他擬定的,這計畫節省了國家大量金錢,同時把敵艦困在長江。後來他又說官你不當,錢可以要,你能放我出走,我願給你一筆巨款,我說銅臭不能染污我的靈魂。他用名利引誘失敗,便垂頭嘆氣,後來司令部把他解送七戰區長官部把他槍決了。這是漢奸的下場。
(六)守土失土抗戰不力。1943年秋天,日偽軍向新會、鶴山、三埠一帶進犯,在最前線的警戒部隊警戒疏忽,被日、偽軍襲擊乘虛竄入,使後方部隊未能作展開準備,稍作抵抗,便節節向後敗退,退至三雲地帶(高明鶴山山區的雲益、雲涌、雲獨),使民眾受到搶掠、殺戮、損失甚大。戰後六十四軍召集有關部隊人員在高明縣朱六合地方開一個戰役檢討會找原因,作者參加這次檢討會(我是計畫作戰人員),結果直接守土有責的挺三司令袁帶,鶴山縣長湯燦華撤職。
(七)抗戰勝利的前後
A、上下交征利的煙毒:1945年初,國民黨中央從雲南貴州一帶裝運大批鴉片煙土,並由憲兵押運,沿途軍警保護,規定運赴淪陷區銷售,不得倒銷內流,不得中途拆箱,但煙土運到沙坪附近,當時的軍政人員和地方勢力者就地開箱分贓,往內地倒銷,大發國難財。
B、不合法的殺人:司令袁帶(中山殺人王)治軍嚴謹但過於殘暴,他憑主觀意志殺人,既不明正其罪,又不往上報告,自己兄弟犯法也殺,士兵在魚塘偷兩條魚也殺,靜悄悄地派自己警衛人員去殺人也有。1944年日軍進犯沙坪,駐防鶴山鹿洞鄉的教導大隊長李文蘇,利用沙坪商店將物資搶運到內地時,肆意搜刮客商財物並槍殺旅客,司令袁帶將他槍決。由於未經審察批准手續和公布罪狀,被犯人家屬上告於中央軍委會和軍校畢業生調查處,由戰區派出軍法監來調查了解,結果送了一些財物給軍法監便獲無事。
C、制止一幕悲劇:1945年秋(抗戰勝利前月),新會、杜阮井鄉兩鄉土劣譚汝樵、尹林率領聯防大隊並邀請我駐防部隊進擊在兩鄉活動的人民游擊中隊,當場將中隊長、共產黨員黃煙良捉獲用酷刑處死。並將其妻歐陽奇英解來司令部,說她是共產黨員又是共產黨女參謀,擬借司令部之手殺害,土劣與司令伍蕃商談,準備將其帶回鄉殺害。剛巧抗戰勝利,戰區電令伍蕃(袁帶撤職由伍蕃繼任)即率主力開去前方監視日軍投降,準備接收,他去後他的職務交由陳朝堂代行。時間就是生命,陳朝堂以既殺其夫復欲殺其妻(懷孕)並扼殺快出生的嬰兒這一幕人間悲劇,陳朝堂有義務制止重演,即冒著生命危險,違背上官的決定,排除政治部干擾,提出歐陽奇英和同案多人,就地釋放。
D、軍事復員:抗戰勝利,軍事復員,挺三裁撤,大部份軍官前去軍官第九總隊報到,辦理轉業退役,其餘官兵撥交中山縣自衛總隊收容編訓。全部檔案分別交中山、順德縣府接收。
主要任務介紹:
司令袁帶
(1878~1966年),號瑞庭,又名礪山,小欖永寧村人。幼年家貧,曾販賣白粥為生,後當傭工。1924年任香山縣剿匪隊長。1929年任中山縣護沙統領、小欖護沙局長。1933年任第一集團軍總部咨議。1938年11月任中、順兩縣敵後別動隊司令。1938年任第四戰區挺進第三縱隊司令,少將軍銜。1940年任第七戰區挺進第三縱隊司令。1941年10月至1943年12月以游擊司令身份兼中山縣縣長職。1947年任中山縣參議員、廣東省咨議等職。1949年出任中山縣自衛總隊隊長、中山縣警備司令部司令。袁於1949年中山解放前夕逃往香港,1966年去世。
袁任香山縣剿匪隊長時,曾於1927年鎮壓小欖農民運動,將農民自衛軍包圍在文昌廟(即今永寧國小校址),致令領導人李乙重傷犧牲;繼又逮捕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歐必征,在小欖東區鎮塘將其殺害。任“挺三”司令時,與副司令屈仁則收編的“民利公司”,打著抗日的旗號,大肆進行走私和開設煙、賭、妓館,濫收“禾票”、“抗日保護費”,廣設關卡,勒收“行水費”等等。因此,袁帶與屈仁則在中山人民民眾中長期留下不好的印象。
擊斃倭酋
1941年初,大角岑生為密謀策劃擴大南侵東南亞及發動太平洋戰爭做實際準備,專程來到中國。大角岑生先飛抵上海、南京、武漢等地,與日軍中國派遣軍高級指揮官進行必要的接觸。爾後,在日本海軍駐中國南京偽國民政府(汪精衛) 軍事顧問、著名的“中國通”須賀彥次郎少將陪同下,到達廣州。
1941年2月5日上午,廣州天氣晴好,大角及其隨員乘坐海軍運輸機“微風號”在6架戰鬥機的護航下向海南島飛去,機長為黑瀨寅雄。飛機起飛10幾分鐘後,在途經伶仃洋上空時遇到旋風,而此時飛機引擎也發生故障,被迫折返珠江口西岸。
在返航經過廣東省中山縣大赤坎鄉時,被中國駐軍第12集團軍挺進第3縱隊發現。縱隊司令袁帶當即下達命令,重機槍群立刻用密集火力一起向機群射擊。運輸機被多發子彈擊中,失去控制,在兩名機上人員跳傘後,墜落於黃楊山的山坳中。
袁帶率領部隊迅速趕到墜機地點,先行封鎖了三條進山的路口,接著進行搜尋。在徐徐的余煙中,官兵們找到了10 具血肉模糊的屍體,其中有2具佩戴著日本海軍將官服飾。從證件上查明,一名是海軍大將大角岑生,他的頭部中彈,額頭炸裂,鮮血染紅了雪白的海軍將官禮服。另一名是海軍少將須賀彥次郎,他被燒灼得臉面全非。第四戰區第3游擊區官兵趕到現場,不僅證實了大角岑生的死亡,而且從飛機殘骸里搜出的大批絕密檔案中,獲悉了日本準備南進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企圖,中國政府果斷地向全世界揭露了日軍這一陰謀。袁因而獲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傳令嘉獎”,並頒發巨額獎金大洋十萬元,一時名聲大震。但他在中山人民中卻沒有因此而得到好的評價。
司令伍蕃(1890年-1959年),字少裴,中華民國將領,善書法。順德人。廣東黃埔陸軍國小堂第二期,南京陸軍第四中學,(1914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騎兵科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五旅參謀長。1927年底,任第十五軍第三師(後改稱第五十二師)參謀長。廣西省保全處長。1929年11月任廣西省政府委員,廣西省保全司令部中將司令。1932年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議,第五師中將師長。1936年(民25年)二月授陸軍少將。抗日戰爭時,任第四戰區軍官訓練團副教育長,第七戰區挺進第三縱隊司令。 1946年2月退役。
廣東淪陷後,臨時省會在曲江,伍蕃時任廣東綏靖公署軍務處長,一九四一年,在曲江順德韶旅同鄉會內成立“順德青雲兒童教養院,周之貞任院長,廖平子任副院,伍蕃任校董,先後搶救淪陷區的難童八百餘人。
葉問返回佛山,並與張永成結婚。張永成是清末外交官張蔭桓的侄女,由於髮妻家族的背景關係,中日戰爭之前,葉問就加入了國民政府的花捐局(向妓院收取花捐稅),還參加了國民政府舉辦的情報訓練班。畢業後回到已淪陷的家鄉佛山做情報工作,任佛山偵緝大隊的書記,後隨伍蕃任廣州防務稽查長,擔負除暴安良工作,1949年出任廣州市衛戌司令部南區巡邏隊上校隊長。
屈仁則副司令(1897-1966),原名增榮,字德裕,綽號佛爺,小欖屈家莊人,自幼喪父,曾往香港當傭工,後參加行伍,在廣州黃埔軍校受訓,抗戰前在中山任守備隊小隊長,與袁帶成為世交。
抗戰期間,任中順兩縣敵後別動隊副司令、國民黨第七戰區挺進第三縱隊副司令,兼第五支隊長。屈儀表溫文,智深勇沉,待人接物,不類一般大天二的粗獷蠻橫,善於調解大天二之間的矛盾,所以在當時混亂的社會,建立了一定的威信。袁帶倚之為左右手。屈曾帶領"挺三"部隊進剿五桂山及高沙等人民抗日根據地,1945年兼任"挺三"集訓隊總隊長,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不久,國民黨派出屈仁則到澳門建立澳門支部並出任部長。1946年後任中山縣地方武裝統率部主任、中山縣參議會副議長、國大代表等職,1949年解放前夕逃往香港。1966年左右在港病逝,享年約69歲。
現在的小欖實驗中學地址原為小欖中學,1945年日本投降後,由屈仁則、謝雲龍、李家藻發起,在羅涌買地六餘畝建“第三區區立初級中學”新校舍。校舍於1946年落成。
石抱奇:原十九路軍團長
1939年7月下旬,日寇又突襲中山四區的橫門口,企圖疆陸進犯石岐。當時,中山正處在抗日救亡民眾運動高潮中。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全縣軍民同仇敵愾,一致對外,抵抗日本侵略者。當時國民黨政府的縣長張惠長,第四區區長沈毓蘭,第四區警察署署長孫海籌(兼國民黨區黨部書記長)。國民黨政府全縣組建有守備總隊,下屬三個大隊,九個中隊。張惠長兼任縣守備總隊總隊長,總隊副為石抱奇。第一大隊長徐昌輝,第二大隊長石抱奇(兼),第三大隊長陳澤寰。另外還有各區閣民兵團。縣守備總隊第三大隊部設在西椏鄉,所屬笫七、八、九中隊布防於橫門一帶。
1944年12月,鶴山縣長梁漢耀、挺三司令石抱奇、率頑軍800餘人向白水帶、宅梧進攻
1945年3月6日,國民黨第四戰區挺進第三、第五縱隊及鶴山、開平兩縣地方團隊,共1000餘人,由石抱奇等指揮,兵分六路,大舉進攻鶴山縣雲鄉抗日根據地。
漢奸黎湛泉,生於1912年,字東海(在香港時用),又字尚統(假起義時用),南海河清人,陳濟棠時代在廣州市西禪分局(在長壽路)當公安員。淪陷後,他的原上司蕭君灼在小欖當汪偽政府中山縣三區公安分局長,介紹他來小欖當一等局員。由於他善於鑽營,奉迎有術,先和駐當地的偽軍陳穗州、黃禮等搞好關係,後暗中和"挺三"的屈仁則取得默契。當時的汪偽政府中山縣長盧寶永正想物色一個有膽有識,面面俱圓,能與"挺三"溝通的人當偽三區區長,黎適當其選。黎亦商得屈仁則的同意,接受委任。從此,他除了負責小欖淪陷地區的行政外,還要擔負融和日寇、挺三、偽政府、偽軍各方面關係的任務。不久偽軍移防,他兼任小欖淪陷地區的偽地方武裝隊長。
當他任偽區長之前,"民利公司"人馬經常從沙田區進入鎮內搶掠,襲擊偽軍。偽軍因無力抵禦,勢必引起日寇出頭,那時,鎮內就成了戰場,無可收拾了。黎任偽區長及武裝隊長之後,和屈仁則妥協,凡"民利公司"的人馬進入鎮內,即換上偽軍的符號,以掩日寇的耳目。有一次,日寇到鎮突擊檢查,押了"民利公司"的一些人往沙口日營,屈仁則急令黎親到日營認人保釋。當時,如黎逆屈意,將開罪"挺三",以後站不住腳;如順屈意,萬一日寇掌握確鑿證據,認為其欺騙、背叛,當堂就有殺頭的危險。可是他竟不經考慮,馬上帶著翻譯,親到日營交涉,被押人員得獲保釋。凡遇日寇對小欖鎮要求太苛的事,他敢於和日酋力爭。當時鎮民都佩服他的膽量。或許他因背上"漢奸"的壞名聲而有自知之明吧!他平日待人接物,和藹可親,不像大天二們那樣殺氣騰騰,作威作福,貪贓枉法;也不像大天二們那樣無法無天,明目張胆。所以,他在小欖鎮執政幾年,沒有多大民憤。
1945年光復後,黎潛逃香港,但還留有潛勢力在小欖。國民黨中山縣三區區長何鶴年奉命查封逆產時,對他座落於東陽里的萬年青酒房住屋也只是封了一部分應付了案。至1949年6、7月間,黎突然轉回小欖,與李培生、周守愚等偽稱奉粵、贛、湘邊區司令員林平之命,回來策動中、順兩縣起義,先由屈仁則介紹他到九區大天二潘惠(高佬惠)方面聯繫,再由趙三姑(黃禮之妻)介紹他到順德縣聯繫大天二羅吉,及大良聯防隊長、大天二蘇漢(大傻漢),虎狼成群,計畫成熟,於8月間在小欖與袁、屈、謝、巢等成立"中山縣人民武裝自衛委員會"和"人民義勇總隊"兩個機構。在大良方面,他們也成立了"順德縣人民武裝自衛委員會"和"人民義勇總隊"等機構,黎以"尚統"的名字當總隊長,編定在中山的以"人"字為符號,在順德的"之"字為符號,更聯同番禺大天二辛鏡堂領導的隊伍,以"初"字為符號,約於10月17日(農曆八月廿六)左右,宣布"解放"。在小欖方面,他們於10月22日(農曆九月初一)早晨分別在大欖崗、鳳山、圖峰上響了一輪槍聲,就宣布"解放"。黎則奔走於廣州、大良、石岐之間,偽稱要聯絡各方面政要,結果面具揭開,真相大白。黎自知不能再掩民眾雪亮眼光,遁回香港。
當黎初來小欖任偽職時,已有潘姓髮妻和一女兩男,任偽區長後,藉口因與日寇打交道,需要一個心腹的翻譯當助手,遂迫其髮妻同意,娶了原在米機當女翻譯的鄭雁初作平妻。鄭是四區小鰲溪(今屬東區)人,其父被日寇殺死,遺下其母及姊妹數人,生活無著,迫得在石岐學了三個月日語,就來小欖就業。與黎結婚後,不再當翻譯,另找一個在台灣出生,精通日語的姚先生為繼任。據黎說,解放後姚由香港轉回台灣,後成為富翁,曾邀黎夫婦到台灣探望他,小住月余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