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公論(漢口)

《國民公論(漢口)》1938年9月11日創刊於武漢漢口,只一個月的時間,就因日寇進迫,從第4號起遷移到了重慶和桂林,分兩地出版,1941年12月1日第5卷第1期停刊。由張仲實編輯並發行,國民公論社編輯。半月刊,每月一日、十六日發行。屬於綜合性刊物。該刊主要撰稿人為胡愈之、夏衍、胡風、陶行知、巴金、千家駒、雲彬等較有影響力的學者,並設有短評、社論等欄目,短評一欄多刊登戰事和時事新聞,如《短評:加強經濟反封鎖》、《蘇芬和議成立》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公論(漢口)
  • 編輯單位:國民公論社
  • 創刊時間:1938年9月11日
  • 出版周期:半月刊
刊登內容
該刊刊登國內政治和國際形勢短評,闡述抗戰形勢與任務,喚起國民在抗戰建國中的批判精神和建設精神,分析抗戰時期中國的抗建情況、戰時經濟、文化運動狀況,報導國內戰局,歐戰內幕、蘇日關係等。在本刊第9號“編輯室”語當中曾提到“使本刊能成為全國性的刊物,並能夠反映全國輿論界的意見”。
胡風的《論持久戰中的文化運動》一文,作者從抗戰中的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並列舉了若干在抗戰根據地里已存在的文化運動成果,如《抗戰日報》、民族解放先鋒隊編輯的半月刊《先鋒》、抗日國小讀本、戰地文化供應社等,並在發表的方法、工作的對象和語言的選擇上給予了中肯的建議,對抗戰時期的文化運動提供了方向和指導。周恩來的《中日戰爭之政略與戰略問題:一個報告大綱》一文,文章圍繞政略與戰略的關係問題,從敵人和我軍兩方面進行了細緻、全面的分析論證,敵軍方面從其侵華政策的歷史階段、軍事政策、戰略方針、全面侵華之展開、國際政策等方面進行闡述,我軍方面則從民族解放運動的三個階段、抗戰政略與策略及其重心、展開全面進攻與重視敵後、爭取勝利的前提等四個方面加以應對,全文以報告的形式為讀者介紹了中日戰爭的相關理論研究,頗具研究價值。
此外,艾青的《詩與時代》、巴金的《我的饒舌》等文章也都與抗戰相聯,每期都刊有生活書店發行的新書推薦,多為革命、戰爭理論。
該刊創立於抗戰時期,雖因戰事而幾經輾轉,但依舊能堅持發行,可見其讀者呼聲高昂,支持力度強,對於研究抗戰時期的軍事、政治概況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